关注【姜太公钓鱼台说养老】
今天有老铁给姜太公留言,眼看着2024年进入尾声,从2025年开始,咱的退休制度将迎来重大变革,延迟退休一锤定音了。
这个老铁问我,姜太公,你咋看延迟退休?
姜太公也在持续关注这次新政,这次改革牵动着上亿职工的切身利益,新政策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按照“小步快走”的原则,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01
延迟退休背后四大趋势
延迟退休新政的背后有诸多因素,是为适应当前的人口发展形势,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今天姜太公就跟你唠唠延迟退休背后的四大趋势。
01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
我国已进入长寿时代,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
预测到2030年之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概率会超过80岁。
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确定的,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到50岁,快速长寿化、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度延长,必然导致退休年龄余寿大幅提升。
02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
随着咱国家普及基础教育,参加工作的老铁们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了,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
1982年,老铁们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是8年,到了202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到11.05年,特别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了14年。
说白了,咱广大职场人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了,智力劳动岗位占比越来越多了,这也为延迟退休带来了可能性。
03
老年人口占比将超三成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人、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人、占比15.4%,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预计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30%,那时候咱们社会就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了。
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将达到峰值,所以老铁们,咱得接受现实,活到老、干到老啊。
04
劳动力总量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约8.6亿人
在人口经济学中,16至59岁人口被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他们是社会生产的主力。
2023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约8.6亿人,占全部人口的61.3%。从总量看,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依然较大,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从2012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逐年减少,从结构上看,劳动年龄人口中的青年群体、大龄群体人数占比呈现一降、一升态势。
说白了,在劳动力市场上,青年群体人数下降了,而中老年、大龄群体人数增加了,也就进一步助推了延迟退休的落地。
02
姜太公支招:3点建议
姜太公希望这四大趋势,能帮助老铁们更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个新政策,同时在延迟退休大背景下,姜太公给三点建议:
1、职场宝子们提前规划职业生涯,通过考证、培训等方式提升专业技能,为延长工作年限做好准备。
2、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最好能够逐步向技术型、管理型岗位转型。
3、做自媒体来流量变现,比如公众号流量主、短视频带货等,变现模式简单、可复制,适合长期主义者。
上述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连线姜太公有惊喜
添加下方姜太公微信号,付费咨询、交流养老金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