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姜太公钓鱼台说养老】
新年钟声刚敲响不久,刘姐便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拨通了姜太公的电话:“自打去年十月养老金制度并轨以来,我这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姜太公啊,您帮我算算,我这未来的退休金能有个准数不?跟那些在事业单位的老伙伴们比起来,会不会差距悬殊啊?”
刘姐这份忧虑,正是众多即将步入退休生活的朋友们共同的心声。今天,姜太公就来和大家伙儿好好聊聊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1、养老金差距有多大
在昔日的“养老金双轨制”框架下,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在养老金待遇上的鸿沟确实相当明显。
以2022年的统计数据为例,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均月养老金高达7884元,相比之下,企业退休人员的平均月养老金仅为3336元,两者之间的差距超过了一倍之多。
这种显著的待遇差异,不仅深刻地影响着退休人员的生活品质,也激起了社会各界对于养老金制度公平性的广泛讨论与深刻反思。
2、为啥差距这么大?
为啥差距这么大?
养老金的差距,得从这三个方面来看:
①缴费年限认定。
众多事业单位员工能够享受到“视同缴费年限”的特殊福利,而在企业职工群体中,能拥有这一待遇的却是凤毛麟角。
这就像在一场激烈的马拉松竞赛中,一部分人被赋予了“免跑区间”的特权,他们无需全程奋力奔跑,相比之下,那些必须跑完全程的参赛者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艰辛。
②工资待遇差异。
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普遍较高,缴费基数自然水涨船高。就像我一个在中学当老师的邻居说的:“我们每月工资虽然不算特别高,但缴费基数确实比一般企业要高不少。”
③福利体系不同。
事业单位人员在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同时,还能享受到职业年金这一额外的“幸福加持”。这仿佛是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一层坚实的保障,犹如给生活上了双保险,相比之下,那些仅仅依靠基础养老金的企业职工,其退休后的收入水平自然就显得逊色不少了。
3、2024年并轨后的变化
2024年养老金并轨后会有什么变化?
2024年10月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这个时候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将与企业职工实行统一的养老金计算方式,不再有“新老办法”的区别对待。这就像是原本分叉的两条路,终于要开始合二为一了。
但是,并轨不等于养老金水平马上就能完全一致,就像两条河流汇合,水位差异也需要时间来调节。
即便计算规则统一了,由于以下原因,短期内的差距仍会存在,比如:历史形成的视同缴费年限福利难以改变,缴费基数的差异依然存在,职业年金制度仍将继续。
4、养老金并轨展望
虽说养老金并轨的差距,短期内难以消除,但是从长远来看,上层正在通过多种途径努力缩短差距:
①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除了基础养老金,还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个人参与个人养老金计划,让退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②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调整力度。
近年来,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调整幅度普遍高于通货膨胀率,这是在用“追赶战略”缩小差距。
③优化养老金投资管理。
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益,为整个养老金池子注入更多活水。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养老金并轨是迈向更公平养老制度的第一步,虽然差距的缩小需要时间,但是大方向已经确定,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上述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连线姜太公有惊喜
添加下方姜太公微信号,付费咨询、交流养老金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