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姜太公钓鱼台说养老】
今天钱老伯看到一则信息,要取消咱们老年人的医保个人账户了,还说要搞免费医疗,这是真的吗?
他焦急地给我打电话核实,我赶紧查证了一下,结果发现,又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谣言止于智者,我先下个结论:这是谣言,千万别信!
为什么总有谣言出现?
自从姜太公开始关注养老、医保等民生问题的时候,就发现网络上的谣言挺多,此起彼伏。
为什么会有这些可怕的谣言?
一方面是因为养老、医保等民生问题,涉及的人群太广,跟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关注的人就多,议论的人就多。
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博主对专家们的言论,断章取义、误读或过分解读了,导致网友们以讹传讹、焦虑不已。
医保个人账户不可能取消
医保个人账户咋能说取消就取消了呢?这可关乎我们看病、退休生活啊。
医保个人账户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对于退休老铁,这笔钱更是看病养老的“救命钱”,医保账户不会这么轻易取消的。
全民免费医疗,可行吗?
全民免费医疗这事儿早在2021年就被大家议论过,听着确实很诱儿,虽说咱不能实现“买房自由”,能实现“看病自由”也挺香的?
其实不然,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免费”两个字表面上看着美,实际上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更会引发广泛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是国家财政压力太大,无法单单靠财政收入来承担所有人的医药费,另一方面会导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资源浪费等现象,就像吃自助餐,有的人会不珍惜,随便看病拿药浪费资源,而真正需要看病的人反而看不上、不能及时就医。
现行医保政策亮点
虽说我们国家短期内,不会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但是国家一直在努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我简单盘一盘啊:
01
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更便捷
现在跨省看病报销更简单了,通过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咱们的医保信息变更、查询、转移这些事,能跨省办理了。
看病与报销快捷了,你在外省看病,只需要在网上备案,就能直接结算医保,不用再来回跑腿。
02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实现省内共济
目前,全国已基本实现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在同一医保统筹区内家庭成员间的共济,部分地方已经实现省内不同城市间的家庭共济。
什么是共济?顾名思义,就是一家人的医保卡账户可以通用了。
在珠海工作的小柳,参保了本市的职工医保,爸妈在老家江苏省宿迁市,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医保。
小柳年轻体壮的,平日里用不到医保卡,他把爸妈设为医保个人账户共济对象,这一年来爸妈在老家看病买药,直接用他的医保卡,一年下来老两口买药用了几万元,这也算是儿子给父母的一份爱心吧。
03
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
目前已有2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估计后续还会有更多地方跟进。
根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新闻,40岁的郑女士因继发性不孕症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试管婴儿助孕。取卵术、胚胎培养等治疗共花费7300余元,医保报销5800余元。这是辅助生殖医疗报销的首例。
04
新生儿出生即参保
现在的年轻人不乐意结婚生子了,国家可是操碎了心。
以前新生儿要参保得先拿着出生证明去父母亲所在的派出所办理户口,有了户口、身份证好,才能办社保卡,一趟下来,也挺麻烦的。
现在办理流程更方便了,宝宝一出生,医院开具出生证明就能在网上给宝宝参保了。出院的时候,直接在医院结账,简单快捷,生个娃,省了不少事。
姜太公支招:面对谣言的正确姿势
现在网络上信息芜杂、真假难辨,面对此起彼伏的谣言,姜太公给老铁们几点建议:
①多关注官方渠道,官方信息具有权威性、时效性。
②不轻信网络传言,保持自己的判断和理解,遇到新闻、热点,自己去查看源头信息、自己分辨真伪,避免被网络谣言带节奏。
③及时向专业人士求证,对于一些政策实施落地,实在拿不准,可以去问问当地社保局或专业人士。
总之,国家的医疗保障政策只会越来越好,医保个人账户和各项医保待遇不会无缘无故地取消,老铁们放心就好。
上述数据、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连线姜太公有惊喜
添加下方姜太公微信号,付费咨询、交流养老金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