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少生病,防病强身这样做

政务   2025-02-03 10:03   湖北  

今日(2月3日)立春

立春之后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多种病原微生物也开始加速繁殖

加上春季气温起起伏伏变化大

风寒风热之邪易侵袭人体

导致疾病多发

此外

春季与〖肝〗相应
肝主疏泄
肝气升发太过与不及
均可导致多种病症
那么
在这个春天该如何防病强身?

本期专家

周  婧


春季怎样提升免疫力


抵御细菌病毒?

春季

提升机体的免疫力

增强抗邪能力

不仅要顺应自然

还要养护阳气




春季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豆制品等,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 同时,适当多喝水有助于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预防上火。

➤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身体疲劳。

 晨练也不宜过早,春季早晨气温较低,晨练时间过早易受凉感冒。

 春季也应多晒太阳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增强身体抵抗力。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免疫力。

 春季应夜卧早起,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要避免熬夜,熬夜会破坏人体生物钟,降低身体免疫力。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菌滋生。

春季虽然阳气生发,但气温仍然较低,尤其是早晚时间段,而且春季多风多雨,因此要注意保暖防寒。

春季是养肝好时节。养肝的关键在于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过大。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设施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

 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或空气流通较差的场所佩戴口罩。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春季是过敏高发季节,应避免接触花粉、柳絮等过敏源,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部分人对某些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过敏食物。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导致眼睛疲劳干涩。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身体健康,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尽量不去人员聚集场所。

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维生素C、人参、灵芝等,以辅助提高免疫力。

但需注意,药物并非万能,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提高免疫力的根本。






“春捂”到底该怎么“捂”?


“捂”哪儿?“捂”到什么时候?

“春捂”并不只是多穿衣服

“捂”的位置也很重要

“春捂”应当“捂”颈背部

腹部、膝足部













捂颈背部










风为阳邪,上先受之,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保护好大椎穴可以守住全身血脉。外出时戴围巾或帽子可有效避寒保暖。

背部属阳,而贯穿整个背部的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后腰又为肾之府,胃肠道不好的人以及肾阳虚的人,千万不要急着把低腰裤穿起来。










捂腹部










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捂膝足部










“寒从脚下起”,膝足部保暖也尤为重要。“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 

“春捂”注意事项


特殊群体包括老人、小孩、孕妇和病患更要注意保暖,还要注意穿衣要宽松,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宝宝只用比大人多穿半件衣服,切不可差得很悬殊。

昼夜温差大于8℃时,说明气温还不稳定,需要继续“春捂‌”。

► “春捂”要有度,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怎样有效缓解“春困”?














1

合理饮食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养成每天早餐摄取大部分热量食物的习惯。

饮食应清淡,适当春补,春补原则——以平补、清补、食补为宜。

油腻食品可使人产生疲惫无力、情绪低落的症状,这将加重“春困”现象。

对特殊人群则行药补」,如莲心、山药、百合、扁豆和红枣等食品。

摄取足量「优质蛋白质」可增强体力,旺盛精力,驱除“春困”。

冬日养藏不足的,谨慎调节饮食和作息,可适当吃酸味食物,有收敛之用,让因扎根不牢而导致的浮阳得以安定收敛。

肝郁或脾虚者,要避免过食寒凉、油腻、辛辣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脾的负担而加重湿浊。










2

保证充足睡眠

对于睡眠不足的人,首先须调整作息。作息要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周末觉得困倦就干脆一口气接着睡,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过多的无效睡眠只会让你越睡越困。

睡是阳气归根,养阳固本。春日不同于冬天的早睡晚起,应该顺应生发,早睡早起,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若紧闭门窗,则室内空气不流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










3

合理运动

适当增加运动量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拉伸筋骨,对困倦有很好的缓解;切不可因“春困”而久卧,须知久卧则伤气。

同时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慢跑、养生导引操等,以活动关节,舒展肢体,使郁滞宣通,气血疏利,阳气升发。

其他时间如觉困倦,还可适当进行按摩。常用的穴位有太阳、内关、风池、睛明、百会等穴,手指轻轻按揉即可。










4

其它

适当饮用一些茶饮,如菊花茶、酸梅汤、玫瑰花茶、枸杞茶等;

或者在工作学习中,适当“断线”,活动一下肢体,或者举目远眺有助于消除春困;

中午可适当小憩缓解春困,15-30分钟的午休,哪怕闭目养神也能减少疲劳。






春季如何养肝?





{ 调理情志 }

春季是肝气升发的季节,肝主情志,情绪不畅易导致肝气郁结。

春季养肝应保持情绪稳定,情志畅达;避免生气发怒等不良情绪对肝脏造成损害。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冥想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 饮食调养 }

春季饮食应清淡、有节制,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春季养阳,可以适当选择一些甘温的食物,如葱、姜、麦、豉、枣、橘、花生等,有利于扶助阳气。不宜食酸苦、生凉、黏、杂之食。

多食青色食物:青色与肝相对应,春季应多食用青色食物,如菠菜、青菜、芹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养肝明目。

{ 起居有常 }

春季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以养阳气。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修复的黄金时段,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思虑,以免耗伤肝气。

{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

春季气候宜人,应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有助于舒畅气血、强身健体。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免耗伤阳气。

同时注意运动时间:春季运动应选择阳光明媚、气候适宜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在阴雨天或寒冷时段运动,以免感受寒湿邪气。

{ 选用养肝中药 }

春季养肝可选用一些具有养肝功效的中药,如枸杞、菊花、五味子等。这些中药可以泡茶饮用或煮粥食用。也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选用一些中药组方进行调养。

{ 其他调养方法 }

按摩养肝穴位,如太冲穴、行间穴、肝俞穴等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推拿敲打肝经、胆经可以达到疏肝理气泻肝火的效果;闭目转眼养肝血缓解眼疲劳。



总之,春季养肝是一个综合性的调养过程,需从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理疗按摩、中药调养等多个方面进行。

通过合理的调养,可以增强肝脏的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视频,请戳下方!


欢迎关注
湖北发布官方视频号

湖北发布编辑部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湖北发布、科普大讲堂
编辑:曾晗 郭金华

湖北发布
湖北省党务信息、政务信息官方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