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别了,温哥华》 剧照 图源网络
孩子在外留学,同居是个很自然的事
九月了,又是留学季。从网上看到,国际机场又是人头攒动,一队队的年轻学子在家长们的簇拥下走向了登机口,他们要去远方学习了。这,不由地让我想起我曾在国外的学习经历,想起我曾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我想把那些故事讲给孩子们的家长,让他们对远方的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切合实际的关心与叮咛。
二十年前,我在加拿大读过书,学的是国际贸易课程,毕业时,拿到了被148国认证的国际贸易资格证书。学习期间,我接触了很多年轻人,其中就包括我们大陆来的不少留学生。
作者在加国学习时与老师在一起
这里,我不想跟家长们说什么学习问题,只想说说孩子们在留学期间的交友问题,也就是恋爱问题。因为,常听到一些家长很得意地向外人介绍“我的孩子在某某国留学”,感觉他们很为此自豪。每到这时,我就会想:家长们,不要以为留学都是光鲜亮丽的事情,一定要知道在那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孩子们初次离家的孤独、寂寞与可能来自异性的情感干扰。这些事情处理不好可能更会影响人生!
说几件我遇到的事情大家就明白了。
同居是个很自然的事
班里有两个年轻人开始同进同出了。这事本来没什么了不起,可他俩总迟到,这对大家就有些干扰。那个女孩子进来时,手里总要端杯咖啡,男孩子会替她提着书包抱着大衣跟在后面。与他俩相熟的人说,他们同居了。
女孩儿来自广东,小伙儿来自河北,我估计,这事儿,他们双方的父母一定不知道,因为他们都还小,都不到二十岁。
其实,到了国外,我对“同居”的事情会有更多的理解,毕竟,初出国门的孩子会有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感。
一个留学生曾跟我说过:“到了国外,一下没有了父母的疼爱,没有了朋友的问候,真是寂寞呀!每天睁开眼睛,就是空荡荡的家,要是有个室友还好,两人能说说话,聊聊天,要是没有,真是透心地凉。”
温哥华的中央图书馆大楼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渴望交友。如果遇上个异性朋友,生活会显得更有生气。开始时,他们会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健健身,接下来会一起逛逛街,买买菜,做做饭。很快,他们会搬到一起。即便他们也会吵架,但生活毕竟有了生气。
更合算的是,原来一个人要付的房租、电费、网络费可以由两个人分担了,这很经济。再加上,住在一起省去了约会的时间,弄得好,在学习上也会相互提携帮助,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
但是,这种“合作”是要建立在两人都对此种事彻底想明白的基础上的。所谓想明白,就是要做好对未来的相处结果彻底明了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好了如何、分手了又如何,对不论哪种结果两人都能接受。只有这样,这种同居才是安全的。
温哥华的中央图书馆大楼
说到这儿,我就要告诉大家,我开头说的那两个年轻人在学业结束的时候就分手了。女孩儿倒是没什么,可那个男孩儿,死的心都有。看着真是可怜。
这里我只是想告诉家长们,不要一听孩子交朋友就反对,一听“同居”就晕菜。毕竟都是年轻人,都到了该谈朋友的年龄,只是要告诉他们如何思考此事,今后万一分手也不要过不去。
我们做长辈的只能这样。
女孩儿要是没有固定的男朋友倒让人担心
我不是说留学的女孩儿就一定要有个男朋友。其实,许多一心钻研学问的女孩儿正因为学业的高深,人品的高洁,像一朵孤傲的莲花亭亭玉立在校园中。
此处我要说的是个别女孩儿,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好,既影响了学业又受到感情和身体的伤害。
我在加拿大的一个邻居好友,将一套半地下的房子租给了一个女留学生。女孩儿长得很秀气,苗苗条条,白白净净。她来自中国西部的一个小城,据说父母是小城的公务员,经济状况一般,估计能把她送出来学习就算不错,不能让她在外边像富家女那样生活奢侈,活得潇洒。女孩子开始还好,但追求者不少,肯给她花钱的也大有人在。开始她与第一个男友交往时间还算长,但是吹了以后,就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有大陆的,香港的,台湾的,韩国的,以及当地的白人学生(因看不出身份,姑且认为是学生吧)。我的朋友说,能从门口停放的车知道女孩是不是又换朋友了,因为车换了,进来的男孩子也换了。
其实,恋爱,告吹,再谈,无可厚非,只是这对一个孤身在外,又没人能帮她出主意的女孩来说,伤害是巨大的。
作者青年时期
因为毕竟她还是一个学生,她没打算从事不良职业,她只是寂寞,只是想有自己的男朋友,再说,因为长得好,追求者多,她躲又躲不了,她也不知怎么躲,所以,她时而快乐,时而痛苦,当然,痛苦多于快乐。我的朋友说,能听见她唱歌,更多的是听见她哭。后来,发现她常在家不去上课,后来得知是因为她怀孕了,又流产了。更有一天,警察来了,因为她割腕自杀!
再后来,这个女孩儿搬走了,是不是她回校继续学业了?我不得而知。
女孩儿在外不要轻易认大哥
这又是一个故事,又是一个留学女孩儿的经历。
这个女孩是我的同学,英文名字叫珍妮,跟我学一个专业,有十几门课都在一个班上,后来,她主动跟我搭成学习上的Partner(合作者),接触就更多,对我的依赖也更多,有时会主动告诉我一些事情,这是我能了解她故事的原因。
珍妮来自中原的一座古城,年仅19,在班里是最小的。据她说,母亲有一个小花店,父亲在公司做技术工作,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初看,女孩儿长得较普通,只是很腼腆,细看,长得很动人,粉粉嫩嫩,眉眼口鼻,哪点都端正。说实在的,这是个既漂亮又聪明,学习很好的姑娘。
尽管珍妮十分文静,也很少说话,但仍然引起了众多男同学的注意。一天,珍妮对我说,外班有个山东来的男生,在街上堵了她几次,要跟她交朋友。我问:“你的意见呢?”珍妮说,她不愿意,既不了解对方,自己也还小,不愿考虑这种事。我说:“那你就大大方方告诉他,你年龄还小,不考虑,谢谢他的好意。”珍妮这样做了,效果不错,对方也很懂事,没再纠缠。
没过多久,珍妮很高兴地告诉我:“琳达(这是我的英文名。尽管我的年龄比她的父母大,按照加拿大的习惯,同学之间都直呼其名),我现在有哥哥了,我认约翰为哥哥了,我在温哥华有家了!”约翰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形象不错,浑身透着四川人特有的灵气,功课也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他三十来岁,与妻子技术移民来到加国,为了在事业上进一步发展,到学校来再学习。
“呃,是吗,那好。”我不知说什么,因为我看得出来,他俩彼此欣赏,但真不知这种“兄妹”关系能维持多久。以后,珍妮告诉我她和另外两个同学常到约翰家一起做饭,一起做作业。有一次,一门学科大考结束,他们邀请我一起去约翰家聚餐。
《别了,温哥华》 剧照 图源网络
几个年轻人一边做饭,一边说笑,珍妮一口一个“哥”地叫着约翰,在等待饭熟的空闲时间,两个人还常常搂一搂,抱一抱,像一对小兄妹。约翰的妻子在一旁好像也不以为然。
但是,终于有一天,珍妮愁眉苦脸地对我说:“琳达,姐(她将约翰的妻子称为姐)不让我去他们家了,说我每天去,太乱了,没有了他俩的正常生活。”我明白这里的原因。我说,“约翰的老婆说得对,谁家也不能每天招待客人,你要给别人留有空间。”珍妮十分难过地说:“我刚有了一个家,现在就没了。”我告诉她,那不是自己的家,现在自己的家在中国,未来自己的家要找到自己真正的男友去组建,这样的哥哥家,姐姐家,都不能算是自己的家。
珍妮不能再去约翰的家了,但他俩的感情没完。可那时约翰的学分已经拿完,毕业了,所以他们要想再见面,只有约着周末一起逛街了。一次,珍妮和另外一个同学又约着约翰夫妇逛街,可走在路上,约翰的妻子看着自己的丈夫跟珍妮过分亲热很不高兴,甩手要独自回家,约翰不让她走,两人便在大街上拉拉扯扯,发生争执。没想到,路边突然跳出两个警察,一下把约翰扑倒在地,摁在草地上,反剪双手,还要带走,说他大庭广众下骚扰妇女。约翰的老婆一看,马上折回,大喊:“He is my husband,my husband!(他是我丈夫,我丈夫)”到这时,约翰的老婆用连不成句的英语向警察解释,求情,说不明白就哭,哭了又说,最后警察也听明白了,也看明白了,也被打动了,终于同意放了约翰。
这件事,估计是教育了约翰,也教育了珍妮,到底一家人就是一家人,危难之处显身手啊!从此,珍妮和约翰不再兄妹相称了,也就慢慢地淡了,疏远了。
我很庆幸,珍妮在没有跌入感情陷阱之前被人拉了回来。这也算是命运之神帮了这几个年轻人。
那么,这位女孩的故事还没有完,后来,在她身上又发生了另一个故事。
女孩要敢于大声说“NO!”
班里还有个四十多岁的男同学,威廉,移民加拿大前是中国南方一个外资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人长得帅,穿着也精神。因为人缘好,英语也好,我和珍妮常向他请教一些听不懂的问题,所以,跟他关系不错。他邀请我们去过他家,他的太太很年轻,有个10岁的儿子,一口英语,动作像个机器人,十分可爱。他的家庭气氛也十分的温馨。听珍妮说,她和另外两个年轻人常去威廉家派对,也一起唱卡拉OK,她也喜欢与威廉的儿子玩,小男孩管她叫姐姐。
应该说,我一般不会去参加他们的活动,毕竟是两个年龄层。
可是有一天课后,珍妮突然把我拉到一边,十分痛苦地说:“琳达,有件事,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我问她怎么了,她说,上周末,在威廉家派对,她正在厨房做饭,突然被人从后面抱住了,回头一看,是威廉!她不敢出声,只是挣扎,可威廉就是不松手,直到后面有了脚步声,威廉才松开。
听了这事,我不知说什么好。他们都是我的同学,但是我知道威廉做得不对。我跟珍妮说,如果你不想从此坏了你们之间的关系,你可以认真地告诉威廉:“别开玩笑,我承受不了这种游戏!”
估计女孩儿说不出这种过来人的话,所以,一段时间后,珍妮又来找我了。
“琳达,这个周末,我们十几个人去野外露营,威廉也带着儿子去了。可是,那天上午,威廉趁着没人,使劲把我往他的帐篷里拉,我拼命挣扎,连他的儿子都看出来了,在一边叫着:‘爸爸,你别拉姐姐,你别拉姐姐!’”
我听着很无奈,男人啊,男人,说你们什么好呢?
珍妮不跟我说这事我还没觉得,说了后,我发现,一到课间,威廉就想找珍妮说话,想解释什么,可珍妮一直躲着他。两人的表情很不自然。我课后对女孩说,你必须严肃地跟威廉说:“你的玩笑开大了,我受不了这种玩笑。如果再有如此动作,交情到此结束!”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男人明白,不能轻易打女孩儿的主意。
就在我们快毕业的时候,珍妮终于有了自己真正的男友,一个年龄相当,相貌相当,同一个家乡,很般配的男孩儿。我替她高兴,她终于找到了一份很光明的感情,为此,她不必躲藏,不必掩饰,拿得上台面,可向家长汇报。不管他们的关系能维系多久,毕竟这种感情是健康的。
毕业后,我跟珍妮断了联系,但是我一直惦记着她。她的故事让我进一步明白女孩儿独自在外的不易。我也请有留学在外的女孩子的母亲们多给孩子一些指导,多给她们一些关心。要告诉她们,该说“不”时一定要说,而且还要大声!
万一出了事,可能男孩子的压力比女孩子还大。
温哥华的春天,樱花盛开
记不清是2001年还是2002年了,温哥华的报纸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一个22岁的女孩在傍晚出去买菜没有回来,她的同居男友随后报警。但一连几天没有找到,女孩失踪了。又过了几天,报上新闻,女孩尸体在一个远处的河谷里发现,经查,女孩系他杀,死前已经怀孕。
当警察再返回找男友时,男友和他同住一起的表哥都回国了,加拿大警方的审讯无法进行。但是,后来的报纸报道,据警方分析,男友应该是这个谋杀的主犯!多少年过去了,此案未结。女孩的家长曾时不时敦促加国警方抓回男孩儿完成审判,但不知问题卡在哪,始终没有下文。
对于此事件,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没有研究,仅是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而已,所以我无从在此评述到底谁是真凶、谁是主犯、怎么审判才公正。此处,我仅是告诉大家,作为母亲,作为一个留学生的母亲,作为一个男留学生的母亲,心里经过了怎样的触动。我要把我的猜测告诉大家,要让出门留学的孩子父母警醒:别因为孩子小,尚不成熟,就不跟他们说一些必要的知识,一些处理的办法,否则,一旦出事,很多男孩儿比女孩儿的压力还大!
那段时间,我时时想起报纸上登载的这对年轻人的照片,海边,二人相依,男孩子高高的个子,女孩子姣好的容貌,特别是女孩被海风吹起的长长的头发让人感到他们在西方自由世界里的幸福与甜蜜。
据报纸上说,男孩子当时19岁,女孩比男孩大,22岁。两人来自大陆的不同省份,在学校相遇,以后相爱,随后搬到一起。大概就是在这期间有了那张海边的照片。一切发生得都很自然,如水到渠成。可能,麻烦就是在这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女孩怀孕了!
怎么办?我试图揣测当时的情景:
可能女孩想结婚,但是男孩刚19岁,学业还差着大半,怎么跟家长交代,怎么跟同学说,多没面子!
可能两人也试想着到医院做个人工流产,但到哪去做,怎么跟人张口,花费是多少?是否是个天文数字?没钱又怎么办?
可能女孩想生下孩子,但是男孩承担不了这份责任。
可能女孩压力太大,整天哭闹,男孩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能男孩早有了分手的心,这样一来,怎么摆脱?
……
这里一定发生过极端的焦虑和痛苦的挣扎,可是他们的父母不知道,没有一个他们认为可信任的亲人、朋友给他们以指点、开导和宽慰,特别是到了夜晚,焦虑变成了恐怖……到后来就是这个结局,死者不能瞑目,生者内心没有了光明,生不如死。
这些仅是我对当时情景的猜测,这些猜测也仅是建立在报纸上的零星报道上的,完全不作为对此事件的立场。我只是想以此给留学生的父母们敲个警钟:小心孩子在恋爱问题上出事!
的确,留学生在恋爱问题上出的事情不算少了。在多伦多,也曾发生过男孩杀了女孩的事情,仅因为女孩提出分手。也有的女孩说拜拜了,搬走了,是男孩深陷情感世界不能自拔,影响学习和身体。
作者近照
所以,我常邀请一些身边没有父母的年轻人到家里吃饭,我会找机会跟他们说:一,选朋友一定要慎重,条件是一方面,但主要是你真喜欢她(他),她穷、她丑、她病,在你心中都不重要,你真心地愿意跟她过一辈子;二,选好了不要轻易吹,天下好姑娘好小伙儿多得是,你不能都占了,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人家负责。谈太多的结果是不知道哪个好了,今后不会幸福,所以,人家没有对不起你的就不要轻易吹;三,万一,人家看不上你了,非要跟你吹,你也要想开,不要找人家的麻烦,好合好散,天涯何处无芳草?这里吹了,一定有个更合适的在别处等着你呢。
总之,正确的恋爱观要早树立,家长要早对他们说。如果父母总不好意思张口,谁跟他们说?万一出事,想说都来不及了。
以上就是我想对家里有留学生的家长们说的话。仅供参考。
徐晓,原名徐小伶,1965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1978年秋考入北京广播学院,著书《抗癌:第一时间的抉择》《抗癌:防治复发》《抗癌:生命至上》,并公益地帮助癌症患者。原载公号“新三届”,经授权转载。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更多好文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