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418 篇原创文章
在响应式访谈中,访谈者追求的是深人、详细、生动及细致入微的回答,而且,还要有丰富的主题材料。如果访谈者没有得到具有这些特征的回答,那访谈者可能需要改变措辞方式,或者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与访谈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这听起来容易,可操作起来并不简单,怎样才能在质性访谈中获得“好的回答”?赫伯特·J·鲁宾在《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看法。
一、深度和细节
深度和细节互有交叉,但概念上两者是可以区分开来的。细节意味着要探索部分、细目和特点。为获得细节,你可以鼓励被访者提供一些特定的例子,帮助你理解那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或者帮助你了解那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重要的事情。深度指的是探求不同的观点。为了得到深度,你应该不只是让被访者按照他们已经做的那样继续他们的话题,而可以在你的提问中表达出你感觉到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或视角。当你追求深度时,你也在向你的谈话伙伴寻求解释,他们拥有不同的经验和不同的观点。
细节和深度不同,但两者互相补充。多数时候,你既需要深度也需要细节。假设你的被访者告诉你,她母亲要她陪着去看牙医和医生。你可以追问细节:“你带她赴约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她答道:“你知道,我用车接了她,带她到诊所,陪着她坐在那儿等医生,然后带她回家。”这时你正在获得到底发生了什么的细节,但仍然缺乏深度,因为你不知道这些有什么意义。接着你可以试图得到更有深度的回答,问:“你把她放到那儿,过半个小时再去接,不是简单多了么?”她回答道:“我不能去其他地方再回来接她,因为她太紧张了。”通过这个回答,你开始理解依赖是什么意思,它是如何被人们感知的。你得到了足够的深度以明白被访者的行动缘由,同时你也得到了具体细节来支持它。细节可以增加可靠性、明晰性、证据以及例子,深度可以增加意义的层次、对于主题的不同角度以及理解。
二、生动
除了深度和细节外,访谈者还应设计一些问题以获得生动的描述。生动的故事或例子能够让读者构想出谈论的是什么,让他们带着感情而不仅是理性做出反应。生动可以通过追问背景性问题、充分了解整体情景而达到。它们可以让你的报告个性十足,使你笔下的被访者以活生生的人的面貌出现,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状态。
生动同样来自于对关键时刻或图像的描述的需要,对富于争议的总结性解释的追踪。一个丈夫可能在客人面前损一损他的妻子,此类的小片段背后可能蕴含着更大的故事。它们是具体的例证,既琐细又熟悉,便于人们理解和辨认,而且富含意义。你可以在你的问题中问这样一些事情:“你第一次认为你的婚姻有可能破裂是什么时候?”
三、微妙
微妙是对复杂性的一种描述,一个事情并非全对或不对,它可能部分正确,或者在某种条件下或某个时候正确。不同于非黑即白,微妙意味着存在一种多重灰色梯度。你应该设计一些问题以捕获这种微妙的差别。如果你得到了一个没有遮蔽的回答,那就应该试图让它变得更加精确。你可以通过恰当的提问方式让被访者提供细致人微的回答,尤其是在提出主要问题时,应该尽量避免得到是或否、黑或白这种非此即彼的答案。
你可以继续通过追踪问题去寻求微妙。假设你问被访者被爱的感觉,被访者回答道:“呃,我父母爱我们两兄弟。”为了辨识其中的徽妙差别,你可以接着问他们的父母怎么表达自己的爱。假设回答是:"我母亲以前经常跟我们说她爱我们。”你可以接着追问:“那你爸爸呢?”也许被访者的回答将表明他们父母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他以前带我们去参加球赛,让我们跟他一起劳动,带着我们到处转,把我们介绍给别人:‘这是我的两个儿子。”他为我们两个感到自豪。”有了这样的答案,你才开始听到微妙细腻的差异,从而发现口头表达爱意与通过花时间陪伴孩子以表明爱意之间的差别,你也可以认识到自豪与爱之间的关系。
为了寻求微妙,你可以质疑那些看起来就很片面或言过其实的宽泛陈述。如果有人说“我们总是能按时完成任务”,你可以追问:“总是,是每一次吗?”如果对方回答“不是每一次”,那么你就可以问例外的情况。如果对方坚持“总是”能完成,针对这样的回答,你可以有多种问法:你可以问他们“按时”是什么意思,是否有在截止时间之前就完成任务的情况,他们是不是可以影响截止时间的确定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更加微妙、细致的理解。
四、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