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标准体系:人工智能标准化推动中国技术创新与全球竞争力提升【AI战略洞察】

文摘   2024-12-19 22:28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宣布成立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MIIT/TC1)。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评估测试、运营运维、数据集、基础硬件、软件平台、大模型、应用成熟度、应用开发管理以及人工智能风险等多个方面,开展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第一届委员会由41名委员组成,包括1名主任委员、1名常务副主任委员、4名副主任委员、1名兼任秘书长的委员以及34名普通委员,其秘书处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负责运行管理。


今年7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方案,并明确了委员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规划,涵盖


三大重点


  1. 聚焦行业共性需求,加快重点标准研制: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共性问题,优先制定急需标准,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 推动标准贯标和应用推广:通过组织标准宣贯活动,支持企业落地实施,提升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作用。

  3. 加快国际标准布局,促进产业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标准融入国际体系,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五大核心领


  1. 基础通用:制定人工智能术语定义、评估测试、参考架构、运营运维等标准,为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语言和基础框架。

  2. 基础支撑:制定人工智能数据集、基础硬件、软件平台等标准,强化技术与系统支撑能力。

  3. 算法模型:重点制定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相关标准,以应对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发展需求。

  4. 运维管理:制定大模型应用指南、应用成熟度和开发管理等标准,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运维效率和使用规范性。

  5. 安全治理:建立风险识别与防范、安全治理、科技伦理、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等标准体系,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委员会将坚持“急用先行”的原则,重点布局大模型核心技术相关的基础共性标准,同时推动基础软硬件、行业应用场景、可信治理与科技伦理等关键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目录






Part1  

国内人工智能标准制定的现状与趋势




Part2  

人工智能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案例和市场规模


1. 计算机视觉市场


2. AI语音与语义市场


3. 机器学习平台市场



Part3  

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态势与政策支持对比


1. 美国的人工智能领先地位


2. 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Part1

国内人工智能标准制定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形成了覆盖基础、平台支撑、关键技术、产品与服务、应用、安全与伦理多层次的标准体系。2024年7月2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的发展目标:


  • 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加快形成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 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活动,惠及1000家以上企业,强化标准在企业创新中的支撑作用。

  •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20项以上,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 基础标准持续完善:覆盖人工智能术语、评估测试、数据集、基础硬件、算法模型等多个领域的标准逐步出台,奠定了行业发展的规范基础。

  2. 行业应用标准加速推进:针对医疗、制造、金融等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化,促进了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3. 国际标准化合作逐步深入:我国加大参与ISO、IEC等国际组织的力度,推动我国标准走向国际化,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治理贡献力量。

  4. 安全与伦理标准化工作日益重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数据隐私保护、伦理治理和风险防控成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未来的重点在于推动标准体系与科技创新、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同时通过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助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产业的规范化、全球化布局。



Part2

人工智能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案例和市场规模

人工智能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规模达37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


01

计算机视觉市场



2023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达101.1亿元人民币,展现出较高的行业成熟度。在上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中,计算机视觉已被广泛应用于安防、医疗影像、智能零售等多个场景。而在当前以大语言模型为主导的生成式AI时代,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潜力仍有很大挖掘空间,尤其是在多模态融合应用和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



02
AI语音与语义市场




2023年,中国语音与语义市场格局中,尽管头部厂商的市场份额差距较小,市场竞争依然激烈。除主要参与者外,细分领域也涌现了许多专注语音技术的企业。这一领域的核心应用涵盖智能助理、语音识别、情感分析和客服系统等,展现出强大的商业化潜力。



03
机器学习平台市场




2023年,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规模达35.1亿元人民币。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参与者开始积极提供支持大模型训练与调优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生成式AI在企业级应用中的需求。这类平台不仅是技术开发的基础设施,也成为赋能多领域AI创新的重要工具。



当前,AI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多种成熟的盈利模式,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并推动产业生态化布局。通过打造全面的AI能力平台,发展多层次的渠道与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稳定、安全的AI基础设施服务,从而实现平台化收入的持续增长。根据特定行业的需求,企业提供深度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以解决行业痛点并优化运营效率,从而实现营收规模的快速扩张。此外,行业不断丰富产品形态,推出硬件化、设备化和AIoT化产品,深耕AI硬件市场。例如,智能边缘设备和AI芯片的推出,不仅满足了垂直行业的特定需求,还拓展了AI在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面向消费者市场,企业积极开发AIGC(生成式AI内容)高潜力应用,包括AI搜索、情感陪伴、AI助理,以及文生图、文生视频等创新场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交互体验。这些产品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商业化赛道。通过以上多种盈利模式,AI行业正在实现从技术驱动向应用落地的全面转型,并加速推动经济与社会价值的释放。


Part3

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态势与政策支持对比

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在人工智能的人才、设施、研究和商业化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根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指数,美国在人工智能创新方面领先于中国,特别是在研究和私人投资等重要指标上 中国则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政府策略支持方面位于世界领先地位


政策支持方面,美国主要通过提高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透明性以及信任度,增强其可验证性与可确认性,保护其免受攻击,实现长期的人工智能安全和优化。中国则注重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01
美国的人工智能领先地位




美国的人工智能创新环境具有显著优势,其在私营领域的投资和企业创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根据报告,2022年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私人投资额达到672亿美元。斯坦福AI指数指导委员会主任雷·佩罗(Ray Perrault)指出,美国在企业融资和公司创立上的领先优势正在不断扩大。这种投资的充沛不仅促使大量AI初创企业崛起,也推动了现有科技巨头在AI领域持续深化布局,形成强大的创新驱动力。


同时,美国也是许多全球顶尖AI企业的所在地,例如Google、Meta以及近年来迅速崛起的OpenAI和Anthropic。这些公司开发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AI模型,如OpenAI的GPT系列和Anthropic的Claude,为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树立了标杆。硅谷作为全球技术创新的中心,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生态系统,包括风险投资、技术人才和学术资源的高度集聚,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在全球AI领域的主导地位。此外,美国企业还在加速人工智能与各类技术的融合,推动AI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IoT)等前沿技术的深度整合,进一步拓展了AI技术的应用场景。


此外,美国的法律体系也开始逐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框架支持。尽管美国国会尚未通过全面的AI监管法律,但多个AI相关法案已在州和联邦层面出台,涵盖数据保护、隐私安全和算法透明性等方面。这些法规不仅规范了技术开发与应用,还为企业在AI研发中提供了明确的合规路径,有助于技术的长远发展,也增强了国际社会对美国AI技术的信任与支持。同时,美国在全球治理层面也积极引导人工智能标准的制定,通过国际合作参与AI伦理、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的设计,强化其在全球AI规则体系中的话语权。


02
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相较于美国以市场驱动为主的AI发展模式,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更多依赖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推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全球竞争力。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实现人工智能全面突破,推动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构建技术与产业的先发优势。政策工具全面覆盖供给、环境和需求三个层面,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到人才培养的多维度支持。此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与地方政府纷纷响应,通过资源整合与政策激励,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进一步助力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通过顶层设计和政府主导,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机制,例如设立人工智能专项基金、鼓励产学研合作以及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在资源分配上,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强化产业应用与落地场景的挖掘,尤其是在安防、医疗、金融、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更多依赖私营资本的驱动和市场自由竞争,而中国的策略优势在于系统性政策支持和快速执行能力。


投融资方面,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2017年中国AI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的70%。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政府引导资本市场与社会资金的积极结合,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与市场规模,这为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例如,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人民币,计算机视觉占据最大份额,为技术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通过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与国际科研合作,逐步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储备。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在顶尖人才比例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仍存在差距,仍需进一步加强国际人才引进与自主创新能力。


总结来看,中国通过政府主导的战略部署大规模资本投入多行业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政策支持的系统性与执行力,加之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的双轮驱动,使得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在面对美国市场驱动型的创新生态,中国需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加强国际标准对接以及培养高水平人才,从而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突破与持续领先。


主理人丨刘典
编辑丨郭凌旭
排版丨须嘉慧

审核丨梁正 鲁俊群





关 于 我 们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THU I-AIIG)是2020年4月由清华大学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研究院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致力于提升清华在该领域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和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国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新浪微博:@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微信视频号:THU-AIIG

Bilibili:清华大学AIIG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依托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与国际治理方面的已有积累和跨学科优势,面向人工智能国际治理重大理论问题及政策需求开展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