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事变”旧地,历数日寇罪行 | 以史为鉴,漠阳儿女当自强

旅行   2024-09-03 23:40   广东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今天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1年3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阳江制造出骇人听闻的“三三事变”;1945年,日寇再次来犯,制造出“六六事变”。日军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阳江人民不屈不挠,正义终得伸张。

回顾这段历史,太多血泪必须铭记

一起寻访“事变”旧地

听相关人士历数日寇罪行

纪念那场艰苦卓绝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阳江同胞遇难旧址

在江城区城南街道三铺社区大闸社,宁静的居民区里,一个朴素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纪念碑上刻着16个字,字迹在岁月冲刷下已显斑驳,但依旧清晰可辨:“特立此碑,永志同胞,勿忘国耻,爱我家乡”。这是阳江人无法忘却的血债。

纪念碑背后原是一方池塘,1941年3月3日,日军占领阳江县城后,在此驻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6天后日军撤退,人们在池塘中捞起尸体87具。这就是 “塘背村惨案”。

据求证,当时,日军将塘背村一名财主的二层楼房作为指挥部,在村子设三个哨所,控制各交通路口,凡是在交通路口附近经过的人都在日寇的枪击下丧生。“日军特意向老百姓招手,骗他们靠近,然后就杀掉,以此来取乐。”塘尾村村民钟元照告诉记者,塘尾村与塘背村相邻,他爷爷和父亲都是 “三三事变”和“六六事变”亲历者,生前多次讲述当时经历,“我爷爷逃跑时,日军的子弹擦着耳朵而过。”钟元照说。

钟元照珍藏着一本古籍,里面收录了民国期间阳江县城所有商店铺名,他指着其中的“乾泰机器制面公司”说,当时这家公司的林姓经理,因为藏有一把防贼用的枪,被日寇搜了出来,随即被绑在河堤路的电线杆上,当作活靶子供日军练习刺刀。“活生生的人不知道被刺了多少刀,惨叫声从河堤传到了西濑,日寇杀人手段十分残忍。”钟元照悲愤道。


1945年7月14日(农历六月初六),日军从湛江经阳江撤回广州集结,第二次侵占阳江,史称“六六事变”。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抢劫,强奸妇女。


85岁的黄伍是塘尾村人,他亲历了“六六事变”,说起当时情形,他红了眼眶。“我的邻居恩婶被杀了,恩伯也被杀了,留下两个幼子没人管。”说着,他眼泪便止不住,哽咽着重复:“太残忍了,太残忍了。”

黄伍的邻居恩婶是塘尾村普通农户,她打开家门欲喂鸡,碰见日寇路过,被残忍杀害,丈夫恩伯去买棺材,准备回家收敛她,途中不幸遇到日寇,也被杀害。“恩婶的小儿子从小和我一起放牛,我知道没有爹娘的孩子有多苦,所以一想起这事,我心里就很难受。”黄伍擦着眼泪道。


阳光下,纪念碑前松柏苍翠

黄伍轻抚着纪念碑,喃喃低语

“都过去了,都好起来了。”


日寇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撤离前还到处抓壮丁当“挑夫”。“我父亲就被抓去帮日本人背锅具。” 94岁的塘尾村村民黄贞彦回忆,他父亲当时灵机一动,借口肚子不舒服,不停要求上厕所,日军担心霍乱病毒,便把他父亲放走。“我父亲幸运回来了,不少人却有去无回。”


阳东区雅韶镇


在阳东区雅韶镇,沿着津浦村的乡间小路再往前走一段,便到了北津港。岸边,大大小小的船只有序停泊,一旁的渔民正将渔获装冰打包,还有数位村民在岸边阴凉处下象棋。


如今宁静休闲的北津港,再难寻烽火痕迹。曾经,这里是从海路进入阳江城的门户。1941年3月3日,日军1000多人从海上进犯,便是在此登陆,进入雅韶大肆作乱。

“1941年,我还很小,就记得我妈妈半夜用箩筐背着我‘走日本’。”雅韶镇雅韶村委会西园村(雅韶十八座)村民谭迪桂回忆,现年89岁的他仍耳聪目明,说起往事记忆清晰。和阳江大部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一样,日军两次侵略阳江,就是两次痛苦的“走日本”经历。


阳江方言中的“走日本”,指老百姓往没被日寇打到的地方逃命。


1945年,村里乡丁敲锣呼喊通知“快跑,日本人来了,从北津港上来了。”谭迪桂的母亲慌忙卷起铺盖背上,再次拖着儿女踏上逃命之路。“大家都要路过池塘,塘基不到一米宽,人、猪、牛都挤一道,有的人被挤得掉入塘,不知死活。”谭迪桂说,那被恐慌笼罩的一幕在他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行走在雅韶宁静的村落间,十八座标志性的“镬耳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矗立了两个世纪的“镬耳屋”为当地居民遮风挡雨,也见证着日军两次侵犯阳江的滔天罪行。

“就在这巷子,‘明斗婆’被日军一枪射中腰部,还有‘阿来公’,被日军一枪致命,他倒地后,养的狗在一旁不断舔他鲜血,试图唤醒他。”西园村村民谭计升的家就在十八座旁,他指着家门口不远处的巷道回忆。

纵观历史

我伤亡同胞是一组组

让人心惊的数据

走进其中

听着乡亲们口中一个个亲切名字

更真切感受到

他们是曾经鲜活的生命

是无辜的百姓


“我出生于1944年,我大哥给我取名叫‘阿抗’,就是想我去抗日,去打日本鬼!”西园村村民谭德抗说起自己名字铿锵有力,他说,阳江人不甘被欺凌!


“三三事变”时,时任雅八乡乡长的谭芝房意识到日军意图,积极组建护村队迎击日本。“他们带着鸟枪、步枪等武器,在十八座边的‘烂寨塘’一带埋伏,让日军不敢过桥。”谭德抗说,护村队此举,为雅韶乡亲撤离赢得宝贵时间。



抗日阵亡烈士陈书云墓园


在雅韶镇笏朝村外灰鼠山脚,一座高大的牌坊庄严肃穆,这是抗日阵亡烈士陈书云墓园。

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科室负责人说,“六六事变”中,阳江人民奋起反击,用鲜血书写中国人民百折不屈,不甘被欺凌的民族气节。当时,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司㙟村的民兵队向日寇猛烈开火;阳江县联防自卫队第二大队队长陈书云率部在津浦村马山伏击日寇,不幸牺牲。

“陈书云牺牲时,年仅26岁。他的副将陈经秀见陈书云牺牲,毅然接过指挥棒,亦不幸牺牲,只留下新婚的妻子。”文史工作者谭理球说,这场鲜血铺就的战斗极大打击了日军气焰。


在采访现场

记者看着有关史料和听取有关介绍

虽然时过境迁

那一段惨痛的历史仿佛历历在目



今日之中国
昂然屹立世界东方
贫穷积弱一去不返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为了那些没能活着看到这场胜利的人
为了那些伤亡的同胞
我们不会忘!
以史为鉴,漠阳儿女当自强!



策划 | 黄仁兴  林丽东
记者 | 何朋键 刘再扬
视频 | 宋福亮
图片 | 宋福亮 刘再扬
编辑 | 何朋键
校对|颜振勇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黄   庆


来源:阳江日报



史志阳江
向社会展示阳江丰富、独特的历史、地情、文化风采,帮助人们认识阳江,了解阳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