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甘村村貌(摄于2014年,塘坪镇政府供图)
北甘村,位于塘坪镇域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以种植荔枝闻名。北甘村种植荔枝的历史由来已久,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扩散阶段,这阶段主要是从优良母树上圈枝繁育;第二阶段是有意识种植阶段,经过十几代人的栽培及传播,村民种植荔枝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第三阶段是较大面积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村里的荔枝成片大规模地发展;第四阶段是规模化生产阶段,塘坪镇人民政府大力号召村民种植荔枝,并主动为村民们提供优质的荔枝树苗,北甘村的荔枝种植面积达到现在的5000多亩。5000多亩的荔枝主要品种是“双肩玉荷包”。“双肩玉荷包”因果大肉厚味清甜而声名在外,因双肩微微隆起故得此名。西元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荔枝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成片的树林万绿丛中点点红,果实沉甸甸地压着柔软的树枝。北甘村每年的“双肩玉荷包”产量可达25万公斤,果农销售荔枝的渠道主要是外地的老板前来收购,将他们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双肩玉荷包”荔枝不但使村民走上了奔康致富的道路,也成了北甘村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北甘村荔枝种植的成功,有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赖于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更有赖于母树“荔枝王”的繁衍。这棵“荔枝王”栖在树林深处,古树树干粗大,要4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抱得住。古树高约16米,有四五层楼高,与周边的“小树”相比显得格外鹤立鸡群。它的树枝像虬龙一样向四周“张牙舞爪”,树冠如盖,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古树独木成林。几百年的风雨洗礼,树干上早已长满苔藓和寄生物,却依然屹立不倒。它像一本史书,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又像一位母亲,守护着北甘村的平安。没错,它就是阳东区“双肩玉荷包”的始祖树,是阳东“双肩玉荷包”荔枝的“母亲”树。村民许观留是这棵古树的主人。他说,这棵古树距今已有780多年历史了。2002年,这棵古树最高年产量曾经达到1250公斤,还在一次现场拍卖会上创出13.8万元的拍卖纪录,这使得它不但声名在外,也给村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关于古树,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700多年前,北甘村最早的族人姓甘,甘氏族人在甘子园种了一棵荔枝树——也就是现在的“荔枝王”。后来,一户许姓人家从外地迁入,许家有一女儿,年方十八,长得清秀可人,与甘氏一男子相恋,两人常在“玉荷包”树下相会,后来被两家人发现了,以两人“无媒苟合”为由,生生将两人拆散。两人分别前,男子从玉荷包树上圈出一株植苗送与女子,女子把树种在许氏祠堂后,并且全身心呵护栽培。之后,许氏族人陆续从这棵树上圈枝育苗种在祠堂旁边。几百年的风雨,祠堂早已湮灭无闻,原住在甘子园的甘姓人也早已因为战乱和疾病灭绝,当年许娘子用心和泪栽培的那株幼苗,却“一生十,十生百”,在北甘村的漫山遍野落地生花!在北甘村,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家家户户的住宅旁边都种着荔枝树。在荔枝树下面,有很多村民正在坐着乘凉、聊天,孩童奔跑、嬉戏,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一人一世,一木一秋,这树下记载着村子世世代代的历史足迹,留下世世代代的欢声笑语。走近看,树上稀稀疏疏挂了些红布条,当地人已经将荔枝树作为了一种信仰。北甘盛夏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待你来到北甘村,热情的村民一定带你走遍荔枝园,让你尝个够!
荔枝王荔枝拍卖现场(摄于2002年,塘坪镇政府供图)
资料来源:《阳江特色村落》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