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掌柜2024新年寄语|凝望大历史进程,探索抗周期之道

文摘   2023-12-31 14:40   北京  

2023年即将远去,这一年,我们充满希望,我们屡屡失望,我们抬头仰望,我们低头张望,我们,不断变换着姿势适应时代变迁,寻找属于自己的态度;这一年,每个人都很不容易,不仅仅包括生活的重担,也有现实梦想的凝重,更有内心的委屈和难以言表的不满。时代的大浪把很多人裹挟到大海里,他们挣扎向岸上爬着,也有更多的人陷入代入感的同情和悲悯。细数改革开放40年,英雄的中国人民缔造了伟大的发展奇迹,也缔造了我们自由的灵魂;今天,我们不再歌颂苦难,也不再高唱赞歌,更不会粉饰太平,我们,正坚定的从历史出发,从普遍规律出发审视一切。2023年的最后一天,周掌柜自媒体呈现10个重要的历史片段,让我们一起感悟时代进程,让我们勇敢的踏浪而行。

从大历史角度审视当前中国的发展历程,大体有三条对照线索,一条是从工业化普遍意义出发的美国为代表的社会发展路径,这条路径代表着现代工业、资本社会化和权力博弈;一条是苏联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独特性现象和挑战,这条线索承载着国人的历史记忆,以及我们无法选择的思维惯性;另一条则是科学技术发展对全人类带来的被动塑造,这条终极进化阶梯影响大历史却离个人遥远,但代表着最质朴的发展规律。
中国特殊的发展路径决定了用任何一种单一视角都很难把握中国社会进化规律,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不仅包括改革开放40年的自由之路,也包括5000年历史的远征行囊,还包括千百万逝去的奋斗者感染下的精神特质,以及无数困难和挫折带给我们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决定了,我们不能一味仰望强者,也无法为弱小寻找借口,更不能否定一切。
本文,没有波澜壮阔、宏大叙事的排比句,也没有强加给你的大道理,让我们在2023年最后一天一起品味历史片段,面向未来,坚定向前,让历史成为我们的朋友而非敌人。
借此祝各位读者新年快乐!
片段一:美国进步运动
美国在20世纪初有过一场剧烈的社会冲突,恰逢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之后,社会贫富差距和矛盾加剧,经济大发展后出乎意料的出现了严重的民怨沸腾。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迅速崛起,国民财富急剧增多。1884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成为工业国。到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之冠,这个时候的美国应该是真实崛起了。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业化给社会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只让少数人获益,多数公众并没有消除社会贫困。强者恒强的自由市场竞争带来了工商界和金融界的兼并狂潮,垄断组织迅速增多和扩大,在1901年的美国铁路网已被六大垄断公司控制,发展的财富加剧了垄断,进而带来工人罢工狂潮,自由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并没有带给美国人民真正的生活满足感。
这个时期是资本主义从繁荣走向衰败,并且社会积极呼吁国有化和社会主义思潮的时期,也是酝酿战争和大萧条的重要时间阶梯。‍‍
片段二:罗斯福蔑视“扒粪运动”忽视经济成就
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矛盾也空前尖锐。各行业的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奉行利益至上,侵害到了公众利益,引起社会强烈不满,一些人挺身而出对其进行揭露批判,开启了著名的“扒粪运动”。
扒粪运动,指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扒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英国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埋着头拿着粪耙收集污物,而不愿抬头看天主。
“扒粪”二字受馈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很讨厌这些对美国伟大的经济成就视而不见,天天盯着阴暗面的记者。讽刺他们对鲜花不感兴趣,偏偏把粪扒开挑刺,因此挖苦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为“扒粪男子”。
扒粪运动告诉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中,如果不能惠及各个阶层将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和资本拥有者一定的妥协是必要的,同时社会管理者应该正视民众诉求。
片段三:苏联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这个时期暴力革命点燃了世界无产者,激烈的社会矛盾带来了激进的解决方案。‍‍‍‍
俄国十月革命,被苏联工农红军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国历法(本地法)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在1917年11月7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但这次革命也为苏联政权带来了暴力基因,之后的50多年带给世界很多不该发生的苦难。
同时这次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平等、自由、反抗压迫的理念感染了中国很多进步青年。
片段四:福特发明流水线极大提高生产力
流水线的发明是人类和机器第一次深度协同合作的开始,某种程度上人开始接受机器的领导和主宰,但另一个方面则是人类社会开始通过中产阶级崛起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并且从此开始更长期的繁荣。‍‍‍‍‍‍‍
流水线发明的起源是这样的,克莱恩是福特汽车的一名员工,一天他去芝加哥的屠宰场参观,看到生猪被电击、放血、肢解和切片的整个流水线作业,立马有了灵感。
后来福特把克莱恩的计划做了改良了,把整个流程倒着来了一遍,流水线上配备汽车所需的零件和材料,工人们站在流水线旁边,每个人只负责自己那一环节的装配工作。福特把一辆汽车所有的工序分成了7882种,一辆汽车的装配时间从原先12小时减少至90分钟。就这样,每个装配环节都在年复一年的技术创新中被缩短了时间,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生产中。
1913,亨利·福特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到了1927年,流水线每24秒就能组装一部汽车。福特汽车公司所在的城市底特律也因此被称为“汽车之城”。福特开创了美国工业的效率奇迹,也将工业革命创造的科技消费品普及浪潮极大推进。‍‍‍‍‍
1914 年,福特将公司利润的一般分给雇员,又在1926年进一步改革,让雇员工作5天,领6天的薪水。他希望每位员工都能买汽车,这样反而能增加效益,尤其是其他公司不得不效仿后,消费人群将会大大增加。
这其实就是“大众消费”的概念。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其实很难让福特汽车盈利,因为买的人不多,之前他拼命降低汽车价格,建造流水线,就是这个目的。很多人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就是福特流水线所带来的,工资提高,工时减少的这批雇员,形成了位于贫富之间的新阶层,提供了最主要的消费力。
片段五:卓别林批判新型流水线生产为奴隶制
汽车流水线生产引起了轰动的效果,大家都觉得福特简直创造了奇迹,但卓别林嘲讽了流水线把工人当作机器的“奴隶”使用。1921年,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还专门跑去参观了福特工厂,作为好朋友的他还在流水线旁边跟福特微笑着合了张影。
流水线发明后10多年,这个东西成为了所有劳动者的“公敌”,卓别林也跟他“反目成仇”。
当时汽车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使工人们常常超负荷作业,很多人受不了纷纷离职,当时每天有高达10%的工人旷工。而工厂的工人们上岗前只需要简单的培训,掌握一些基础技能,不用受多高的教育,有多强健的体魄,大家只是重复这些机械劳作,最终导致了底特律的整个劳动力素质降低,创新能力也严重不足。
就连福特的好朋友卓别林也毫不客气的拍电影批评起福特对工人的压榨剥削。在他最出名的电影《摩登时代》里,那个时时刻刻监视工人的苛刻老板,正是以福特为原型。福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是尚未意识到他也改变了美国社会。
为了留住工人,他把薪资从每天2.5美金提高到每天5美金,把工作时间从12小时变到了8小时,以及三倒等工作制度。于是风评逆转,福特成了慈善企业家。
‍‍‍‍‍‍
片段六:美苏冷战
美国和苏联的冷战从二战之后就开始逐渐酝酿,斯大林对体制内外的清洗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动摇苏联,但是随着冷战的持续,苏联自身发展模式在勃列日涅夫的虚胖繁荣后迅速走向下坡路。‍‍‍‍‍
二战后,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由于政治信仰不同,处在相互敌视状态。由于双方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万核弹头,运用这些军事力量,就可以将地球彻底消灭好几次,所以谁都不敢动用军事力量来发动战争。但是,他们都想削弱对方直到搞垮对方,所以就动用除军事行为以外的一切手段。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给、颠覆破坏、军备竞赛等。虽然两大集团之间没有直接响起枪炮声,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将这种状态称为“冷战”,以区别动用真枪实弹的“热战”。
如果我们审视这段历史,实际上美国对苏联的进攻性一直有限,特别是当美欧等国家陷入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等时期无暇顾及苏联,苏联相当长时间保持强势地位。但苏联自身在多个成员国之间价值分配等经济路线最终无法孕育现代科技文明,加之自身治理等多方问题,引发民意逆转推动改革派上台,最终各方因素带来苏联解体。
片段七:美国平权运动‍‍‍
平权运动(Affirmative Action,直译肯定性行动)是1960年代伴随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性革命等一连串民权运动兴起的一项社会运动。这项运动现在回想起来还不到100年,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现在展示的民主自由实际上并没有从18世界末建国和第一部宪法开始,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和妥协不断进化而来。‍‍‍‍‍‍‍‍‍‍‍‍‍
1965年由民主党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发起,主张在大学招生、政府招标等情况下照顾如少数民族、女性等弱势群体,是一个特定时期“种族优先”的法律,保障他们不会在教育及工作方面受到歧视及不公平对待。
所谓“平权法案”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左翼思潮认为“谁成绩好谁有权优先升学”对“少数民族”(其实特指黑人、拉丁裔等“部分少数民族”)不公平,因此该“适当照顾”这些弱势群体。纠正自美国建国以来种族,群体之间的歧视。
由于亚裔是美国各族裔中学习最刻苦的群体,这种“平权”最大的受害群体就变成了他们。有统计显示,普林斯顿大学亚裔申请者SAT成绩需要分别比白人、拉丁裔和非裔美国人(即美国黑人,“平权”认为称呼他们为“黑人”是歧视)高50分、235分和280分,而哈佛大学则要分别高出140分、270分和450分才行。当前的平等思潮在美国深入人心,不过这是一个跨越300年的发展过程。
片段八:美国劳工权利运动和女权运动
在美国黑人平权运动影响下,美国越战前后社会矛盾陷入激化和爆发阶段,这个时间正值美苏冷战时期,美国政府面临国内外双重的压力和挑战,工人和妇女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争取自身权利做了很多抗争和努力。‍‍‍‍‍‍‍‍‍‍‍‍‍‍
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工人阶级组成的“劳动骑士团”开始和垄断资本主义斗争。他们提出了许多保护工人权益的要求,并组织了一些罢工活动。于此同时,美国形成了一些全国性的工人政党,如美国劳工党、社会民主党、美国社会党等。这些政党有的要求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推行主要部门的国有化,有的则主张实行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私有制。
争取女权的运动也是19世纪末进步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890年,美国有400万女工,他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权益和价值,开始为了争取权益和斗争。90年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妇女运动组织,如大学妇女协会、全国妇女领袖协会、青年女子协会、美国妇女商业联合协会等。
片段九:里根经济学带来美国经济大繁荣
1980年,曾担任过好莱坞演员和两届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参与竞选第40任美国总统。他上任初期,美国经济仍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挣扎。受高油价影响,制造业工厂普遍亏损、濒临倒闭,通货膨胀率位于两位数水平,居高不下。他的改革奠定了现在美国繁荣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发展模式由以往的依靠制造业驱动逐渐转向依靠服务业驱动,并对接下来二十年的美国股市产生了深远影响。60年代美国服务业兴起、70年代制造业衰落,已经显露出此种经济动能切换的迹象。不过要论自上而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改革,莫过于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的出现。
针对美国经济中存在的顽疾,里根在竞选演讲时就提出,要让美国重新回到罗斯福新政之前的自由市场时代,并采用“供给学派”(Supply-sideeconomics)的经济理论来为自己的施政纲领进行辩护,抨击问题重重的凯恩斯主义。由于契合了当时糟糕的经济现状和民众为此而产生的不满,里根的宣传大受欢迎,并为他赢得了90%以上的选票。
里根总统上台后为了兑现他的诺言,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他的这套政策“组合拳”被称为里根经济学,主要包含四个方向:撤销行政干预和企业福利负担,恢复自由市场;大幅减少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减少政府福利和基建开支;支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
片段十:信息技术突破让美国经济80年代开始进入繁荣时代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稳定进步时期,科学技术的迭代和金融资本的高度发达让二战后的世界秩序进入了全新的治理阶段。科技和金融不仅在制造业基础上成了美国抗周期的全新抓手,也惠及了世界多个国家,特别是中国。
1982年至1983年,短短2年时间内标普500指数上涨了50%。其中计算机板块表现最为突出,各家计算机公司股价上涨普遍翻了一番,成为推动第一波牛市的最强动力。
70年代末、80年代初计算机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是本轮牛市的起点。与50、60年代主要由IBM公司引领的大型计算机革命不同,这一次计算机革命的最明显特征是各家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也就是小型个人计算机的惊艳亮相。在大型计算机的时代,一台机器体积占据数个房间,价格动辄上百万美元,通常只有大型企业才会采购,并构成自动化生产线的中枢。
直到1971年,英特尔公司(Intel)发明了第一款商业微处理器Intel 4004,才让小型计算机设备的出现成为可能。1977年,苹果公司(Apple)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苹果II型个人电脑,这台电脑在微型处理器的基础上,配备键盘、显示器、声卡,极大优化了人机交互体验,其1000多美元的价格也十分亲民。苹果II型一经推出后就引燃了市场热情,计算机从此进入大众的视野,而不仅仅是制造工厂、院校实验室的专属。与大型计算机不同,小型个人电脑适用于个性化的工作场景,更能够提升服务型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例如小型电脑很早的就应用在美国的电影工业中。
当前,信息技术几乎是美国最前沿的创新领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最终将苏联模式远远甩在后面,而中国恰恰也是因为融入了信息技术浪潮,在本世纪初的20年里迅速崛起。
以上历史片段的凝望,起码给了我们三个启发:第一,大历史进程会不断重复失衡和再平衡的过程,历史规律最终发挥作用;第二,历史进程不是某个伟人可以干涉和改变的,但伟大领导者可以修正和影响进程的速度和力度,总体是一个社会力量酝酿到喷薄的过程;第三,跨越周期的终极力量是存在的,无论何种国家和制度对于改善人民生活,通过科技向善穿越周期都有共同期待。此外,在整个近代100年中,公司制度发展带来的公司主体展现比任何制度都顽强的抗周期属性,全球范围内超过100年的企业比比皆是。‍‍‍
周掌柜自媒体介绍:本订阅号是北京周掌柜战略咨询和欣孚全球化智库的共同分享平台,以“专注产业科技,研究标杆企业,服务战略决策“理念,为读者提供高价值视角的深度内容。周掌柜系科技战略专家,产业研究智囊,多家知名全球化公司战略顾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凤凰网财经首席战略顾问,著有畅销书《战略思维十二讲》《元宇宙大爆炸》等。读者微信号:zhouzhanggui300



周掌柜
周掌柜自媒体:专注产业科技,研究标杆企业,服务战略决策,为读者提供高价值视角的深度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