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楼申皓。参与竞选的这段日子里,总感觉有些恍惚——恍惚自己的成长,恍惚自己的蜕变,仍记得刚接触社会工作时“只为奉献”的豪情壮志,直至今日站上了这个舞台,感觉依旧是当初那个纯粹的自己。
虽说为未央书院的同学,但工业工程是我们共同的专业,我与工业工程系的缘分,从刚进入大一时就已经开始了。刚入学时就正值学生节“奇迹工厂”,我深感其艺术氛围之浓厚,对如此盛大的表演发出由衷赞叹。然而在当时,工业工程系学生会对于我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存在。在大二上,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情,也是希望在社会工作中加深与工业工程系之间的联系,为本系的建设做出一番“事业”,我加入了工业工程系学生会生权部。当时只是担任一个部员,我在部长的带领下帮助编写生权手册、筹办男生节活动、持续推送生权信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与本系产生了更多的交集,知道了工业工程系学生会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是一个为同学们的生活带来幸福与快乐的地方。
大二下至今,我继任了生权部部长,对部门整体性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除了日常性的工作、男女生节的筹办,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此做出进一步的改进。我们开发IE weekly中的生日祝福板块、生活权益板块;我们完善E生菌微信号的运营模式,发布及时有效的“省流版”信息,打造属于我们系的独有特色。为保障同学们的权益,我们在2024年先后举办两次本科生发展座谈会,将各方同学们的声音形成提案,为建设更美好的工业工程系与老师们深入交流与探索,并将提案持续推进。我们在考试周准备福袋,送到工业工程系200余名同学们的宿舍中,让大家在繁忙的复习中感受到来自工业工程系学生会的爱意。当我切身参与到学生节“白日梦生产线”的台口,忙碌于主持人助理这一幕后工作时,在沟通与安排中为大家完美奉献一场学生节,我发现,我真正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找到了归属感。这一份归属感定格在那一场场合影留念中。那份来自心底的快乐与成就感,共同构筑了我对那一段时光的独家记忆。
回望过去这一年多工作中的点滴,我深感自己各方面的成长。每当看到同学们对我们的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我都会感受到学生会工作带来的幸福,同时也在逐渐深化学生会对于我的独特意义。不论是经营“E生菌”为同学们送上及时有效的生权信息,还是精心策划男女生节等活动为同学们送上福利,能够以自己的方式给同学们的生活增添幸福感,就是我持之以恒做工作的最大动力。久而久之,我与工业工程系学生会的勾连愈发深入,对这一份事业有了更多的热忱与来自心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创造新经验需要用新方法,获得新反馈、新强化,并切身体验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筹备自己的工作:
【拓宽信息来源,畅通反馈渠道】
时刻关注同学们的生活需求,将信息收集与公布的过程多元化、便捷化,将提案筹备与推进的过程常态化、普遍化,将上下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及时化、高效化。充分利用已有的“E生菌”IP,持续优化“E生菌”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整合、宣传“E生菌”功能,建立完整的交流反馈机制,进一步加强其服务性与互动性,为解决工业工程系同学们的生活权益问题持续发力。加强与老师之间的高效沟通协调方式,让学生会成为为大家持续发声的团体,确保各方消息的上传下达。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交流平台】
及时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料,对云盘和学习手册定期进行更新与维护,同时组建系内学习交流答疑平台,敦促同学们共同进步成长,挖掘每一位同学背后的潜力。对于各个学生组织部门,向内构筑统一集体,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熟悉各部门职能,发扬IE特色;向外加强与其他院系、高校的联谊活动,以争取更多资源,促进不同高校同学之间的交流,拓宽社交面。
【助力文体梦想,迸发无限魅力】
整合已有赛事,开展系内或联合多系的友谊赛,涵盖竞技体育、娱乐游戏等,以班团或各人为单位参加,同时为各位参赛者提供充实的后勤保障;联合兄弟院系开展歌赛以及作品征集,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娱乐项目;举办歌单分享、摄影分享等低门槛活动,提高系内同学参与度。力争助力每一个文体梦想,让文体大众化不再有门槛,同时增强其交谊属性。
【凝聚部门情感,增强集体认同】
IE学生会始终是一个温馨的集体,需要让每一名学生会成员得到锻炼与成长,为学生会成员制作纪念证书、专属文创,让学生会更有温度。学生会内部积极举办联谊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互相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心得,也可尝试定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工作中仍需改进的地方,为建设更好的IE学生会而努力奋斗。
或许也曾迷惘、彷徨,但我坚信,社会工作是我所甘愿奉献的事业,无悔我现在所为之奋斗的一切。我也愿意用一年的时间书写这一份答卷。相信经过岁月荏苒,回想起这段时光,一定会感激现在的自己,因为那都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变的热爱。
审核 | 苏彦兆
微爱意
微信号:iexuanchuan
及时了解IE最新动态,方便获取各类活动信息
IE makes life better!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