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从小学到大学的每一次写作,第一笔对我而言总是最难的,常常抓耳挠腮咬着笔头半天憋不出来,仿佛是在写什么传世佳作,故而第一笔一定不能丢人。怀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气,殊不知腹中墨水少得可怜。所幸日志不同于考试或论文,说到底是写来给自己看的,也就不必在行文结构、遣词造句上苦心经营。因此不妨细细梳理一下自己做社工以来的心路历程,多问自己一些问题,理清心绪也好在以后的日子里走得更踏实。
【缘何走上社工道路】
走上社工道路其实有些机缘巧合。我在中学并没有担任过班委,再加之高考是超常发挥才考入清华,常常担忧入学后是否会跟不上大伙,因此在高考出分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的想法一直是“大学四年我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在专业课学习上”。但是招生组里一位p学长的话改变了我的想法,“在大学里敢于尝试是非常重要的,遇到机会要勇敢争取,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所以当骨干营开始招募时,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提交了报名。
骨干营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入营第一晚的破冰会上,经典环节竞选班委,本来打算在角落吃瓜的我不知怎的突然脑袋一热举手冲到台上竞选文艺委员,但我此前其实也没有过组织排练节目的经验,纯粹就是想冲一把,可没想到还成功当选了。骨干营的三天让初入大学的我领略到了清华的强度,在满负荷的日程安排外还需要抽出时间排练一个完整的节目。所以我白天在讲座下面偷偷编写讨论剧本,晚上熬夜学着写舞监表,在小班活动时组织大家排练节目。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节目演出的效果还比较喜人,而我也自然而然地在骨干营之后投入到社工的积极分子中去。
因此严格意义上讲,骨干营是我的第一份社工,而这份社工让我学到了对于社工或其他方面而言非常宝贵的几点:第一,当机会来临时敢于莽上去是很重要的;第二,菜就多练,不懂就问;第三,永远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在此感恩带飞的z同学和靠谱的骨干营大伙们)
【做社工的初心是什么】
在大学的两年多时间里,尝试了许许多多的社工:班级的、院系的、学校的、团委的、学生会的、别的院系的团委和学生会的、不知道算作什么组织的……可以称得上“五花八门”。虽然我不是所谓“完美主义”,但是每每接手一份工作,我都会尽力把它做得圆满。在不同的社工岗位上,我享受着和伙伴们同心协力的时光,欣慰于工作一点点从想法落到实处,更庆幸在旅程中收获了许多心与心真诚相待的友谊。
这两年来在社工上经历了不少的喜怒哀乐,对社工的看法也的确发生着变化,但我并不认同“初心”的说法,人做一件事的动机很难说是一成不变的,必定是随着时间和经历不断变化的,而且发生变化不总意味着变质或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就我而言,在初入大学时做社工,甚至到现在做社工,不能说没有出于功利角度的考量。只有源源不断地获得正反馈,感受到快乐,人才会坚持做某件事情。所谓的“快乐”可能来自于和集体相处共事时的幸福瞬间或者是把集体建设好的成就感,也可能是来自于成功当选或领导他人带来的优越感。“快乐”本身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毕竟君子论心无完人,没有谁能要求别人如何去想,但关键的是我们要在和社工反复的浸润纠缠中努力厘清社工对于个人的意义、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努力避免被社工所异化。当认清社工对自己而言为何物时,便不会再奋力执著于鲜花和掌声,而是去享受过程中每一刻所带来的最真实的满足。更纯粹,也更快乐。对待社工是这样,对待其他事物也应如此。
【为什么选择竞选主席】
自从大三决定出国读研之后,便突然发觉时间怎样都不够用,课程、社工、科研、语言学习之类的事令我焦头烂额。因此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要竞选主席,我真的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吗?这些问题我都没有十足的底气回应,但是如果问我不去竞选会后悔吗,我一定会回答后悔。
不去做就会后悔。
不去竞选主席的理由有很多,但是选择去竞选的理由有这一条就够了。
【如何应对没有四字班的新形势】
从今年开始,系里不再招新的本科生,这对于学生会的工作影响甚大。坏处显而易见——没有新生意味着学生会不再有新部员加入,学生会人数会面临锐减。然而并非没有好处,没有新生意味着学生会将专注于服务除新生外的三个年级,并且好在我们不是第一个停止招收新生的院系,我们可以向其他几个更早并入书院的院系寻求经验。在结合个人思考与广泛寻求建议之后,我认为新一届学生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坚守初心,拥抱变化。不同于人做一件事的动机会时常发生变化,一个组织的初心是可以不变的。学生会的初心、初衷或者使命都可以说是“服务同学”,并且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学生会服务同学的本质是不能变的。
体制变革谋新事
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沟通协作
1. 优化组织结构。为应对学生会人数减少,可以整合部门职能,缩减部门数量。将原内联部和外联部中与学习相关的职能(云盘学习资料、学习手册、保研分享微沙龙、iFuture等)转移至原生权部,原生权部更名为学生发展部,总管生活权益和学习发展;原内联部和外联部合并为联络部,并将原生权部中的男女生节等特色节日活动举办转移至联络部,总管学生会常务运营和院系内外资源整合;原文艺部更名为文艺文化部,基本职能不变,总管文艺活动举办及文化氛围营造;原体育部基本职能不变,总管体育赛事组织和体育氛围营造。
2. 新增“部门顾问”职位,换届之后依然愿意留在学生会的大三同学可以担任“部门顾问”,继续为该部门的工作提供指导。
3. 允许有热情、学有余力的同学同时加入多个部门。
用心聆听做实事
定期串寝夜谈,切实回应需求
1. 仅仅是被动地等待反馈难以快速全面地收集到同学们的需求和意见,需要学生会更主动地与同学们交流,例如定期组织“寝室夜谈”活动,走访宿舍,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2. 在收集到反馈后要第一时间尝试解决,并在得到结果后尽快回应同学或公示,做到事事有回应。
集中力量办大事
内联班级院系,外结合作伙伴
1. 学生会应当加强与各班级的联系,通过定期与各班班委交流,了解班级需求,尝试与班级合办活动或以班级活动为创意孵化出新的院系活动。
2. 对外积极寻求院系间合作,以合办的方式减轻活动组织压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同时努力扩充校外商家资源,为学生会运行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多彩巧思创佳事
妙趣活动迭新,点燃活力IE
在人数减少的形势下,如何在办出创意十足、趣味性强的活动的同时减轻活动组织的压力十分重要。
1. 上线E起学工作坊,常态化预约每周1-2天晚上的C楼活动室,系内同学可以在该活动室自习或自由讨论。定期在该活动室组织“朋辈技能交流”工作坊,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空间,可以分享各种有用的小技能,例如实用软件的安装;实用的网页/资源;方便学习生活的网页/软件/工具;生涯规划信息交流;薅学校羊毛指南等等。(创意来自工22班学习委员黎弘毅同学)
2. 定期举办I锻炼主题运动日,组织同学们体验滑冰、击剑、射击、台球等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并视情况在系内或联合其他院系举办台球、电竞等体育赛事。
3. 在期中期末考试或重要节气等关键时间节点为同学们送上暖心福利,例如“考试福袋”或“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
4. 举办配音比赛、三行诗征集、P图大赛等“零门槛”文艺文化活动,激发同学创意,塑造系内文化氛围。
5. 与系内心理辅导工作站联动,举办爱意工作坊,邀请专业讲师配合趣味互动,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及处理大学期间的亲密关系;抑或是举办瑜伽、禅修体验活动,帮助疏解同学们的心理压力。
6. 利用好E生菌账号,将E生菌打造为生活博主,向同学们分享生活趣事、校园热点、资源宣传等。
【关于这篇日志】
其实从发布去年学代会主席团候选人日志时我就想,等我竞选时一定要多多用心,提早准备。虽不能说没有认真准备,但这篇日志的确是在要提交的前一天夜里才开始动笔。曾多次设想气定神闲、细致打磨书写日志的场景,但如今只能在被扑面而来的各个ddl淹没之后挣扎着感叹一句计划赶不上变化。
写到这里时突然听到鸟儿啁啾声,发觉窗外的天已经亮了,又是崭新的一天。未来还会有什么变数,前方还会有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难以知晓,但太阳总会照常升起。
ps:我们三个摄影小白为了拍这个海报前前后后拍了三次笑晕,有这种“三顾日晷”的毅力做什么都会成功的(确信)
审核 | 苏彦兆
微爱意
微信号:iexuanchuan
及时了解IE最新动态,方便获取各类活动信息
IE makes life better!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