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乡村 看振兴】石柳:“三色”产业绽放多彩幸福画卷

汽车   2024-10-04 10:40   重庆  
TIPS


9月20日,从彭水县城向东北方向出发,驱车行驶65公里,便来到了石柳乡。这里,乡村振兴的“风景独好”。这里,五彩斑斓散发着勃勃生机。

多彩是石柳乡的写照,在这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中,最显眼的底色是“紫、金、红”三色。

近年来,石柳乡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持续做强紫苏“紫”色产业、做优金银花“金”色产业、做大辣椒“红”色产业,以“紫金红”三色产业带动群众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绘就一幅群众增收的多彩幸福画卷。





小紫苏“长成”大产业

近段时间,在石柳乡荞竹村紫苏种植地,连片的紫苏即将迎来丰收。阳光下,一片片紫苏叶子随风飘舞,香气四溢。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紫苏生长情况。李亚军 摄

“这是渝苏16号,是生产紫苏油和藿香正气液的主要原料,也是我们种植的主要品种。”重庆后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梁家洪说,紫苏全身都是宝,叶、梗、籽、须可食用、可入药、可榨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紫苏种植具有投入少、管理方便、生长周期短等特点,紫苏成熟后,一年可采摘5、6次,从种植、采摘到收籽,整个生长周期都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

基于此,今年石柳乡与重庆后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接,采取订单式种植紫苏1200余亩,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保价收购并集中统一销售,带动农户发展紫苏种植,拓宽致富增收渠道。

石柳乡党委书记张晓辉说,石柳乡今年发展的1200余亩紫苏,惠及农户百余户,重点推广了油用品种近1000亩,尝试性种植茶用、药用、食用品种200亩,预计总产值300余万元,实现合作社及农户“双增收”。

梁家洪介绍,紫苏基地共有18个品种,都是与西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出来的,能够进一步提高紫苏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保障紫苏高产量和高品质。

高产高质的紫苏经过加工,变成了优质产品进入市场。

在重庆后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熟练地往榨油机里倒入筛选之后的紫苏籽。不一会儿,一滴滴金黄色的紫苏油流出,经过过滤、灌装、封盖等程序,提取成一瓶瓶紫苏油,销往全国各地。

紫苏营养价值高,做成的产品极其丰富,除了紫苏油,还有紫苏月饼、紫苏面、紫苏茶、紫苏酱等,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目前我们公司采取订单种植的模式发展紫苏,总规模已达2万余亩,涉及10多个乡镇。公司每年加工紫苏籽油1000吨,紫苏超微粉100吨,紫苏籽油和精油达200万瓶。”重庆后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高海林说,这些紫苏产品,年产值已突破1亿元。





金银花变成“致富花”

金银花采摘期虽然已过去了,但建栏村村民张桂芳依然沉浸在喜悦中。

“采摘一斤金银花能挣8角钱,平均一天能采摘100多斤,算下来一天能挣100元左右,都是手上活,老人小孩都能干。”张桂芳说,一个月采个20来天,能挣2000块,生活费完全够了。

张晓辉介绍,到了采摘期,基地每天吸纳300多名村民到基地采摘金银花。暑假期间,一些家庭全家人都来采花,一个月能挣四五千。

2011年,石柳乡就引进重庆永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建栏村流转土地用于发展金银花产业,定位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及研发,倡导发展有机农业。

近年来,石柳乡紧扣金银花产业成本低、易管护、高效益等特点,大力推进金银花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目前,石柳乡金银花种植基地占地85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1000平方米,烘烤车间5个,生产线1条。每年制作干花15吨,产值200余万元,解决当地5000人次务工,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带动辖区及周边农户增收60余万元。

金银花产业的发展,让当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家门口务工的方式增加家庭收入,金银花真正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花”。





红辣椒“映”出好日子

走进建栏村辣椒种植基地,成片的辣椒已经成熟,翠绿的枝头上红椒点点,阵阵“辣香”扑鼻而来,一垄垄外形饱满、成色鲜亮的红椒压弯了枝头。

村民正在采摘辣椒。李亚军 摄

一旁,村民们提着口袋,躬身于垄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丰收的果实,尽管骄阳似火,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廖国淑是建栏村4组村民,今年73岁的她原本并无收入来源,仅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办点庄稼,收入微薄。但自从村里发展起了辣椒产业,廖国淑的日子也开始红火起来。

“采摘辣椒一斤有6毛钱,都是手上活,一天能采摘200斤左右,算下来一天能有120元的工钱。”廖国淑说,辣椒采摘期从8月初持续到10月底,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她基本每天都来采摘,三个月挣1万不成问题。

依托地理资源优势,石柳乡因地制宜发展辣椒产业,与彭水运翔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进一步提升辣椒产业经济效益,着力擦亮“红”色名片。

“我们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朝天椒、线椒等辣椒优质品种,规模种植600余亩,总收入可达200余万元。”张晓辉说,采摘期间,每天吸纳五六十人就近务工,同时每年给农户每亩100元的土地流转费,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家门口挣钱。

“今年我们合作社流转的200亩土地产量能达到1500斤,按照订单销售的模式,总产值能达到90余万元。”彭水运翔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光运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辣椒种植面积,计划明年新建一个辣椒烘干厂,实现辣椒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更好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代佳兴

作   者:李亚军 喻 琢

编   辑:聂绍杨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陈发伦

总编辑:冉显东

 

彭水融媒
为您提供权威的彭水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