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乡村 看振兴】朗溪:扎实走好山区强乡富民之路

汽车   2024-10-21 16:59   重庆  


   

“马头山故事馆、思南村白茶示范园、朗溪老腊肉……”近年来,这些具有朗溪乡辨识度的名字逐渐多了起来,朗溪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让“老”资产变新资源,扎实走好山区强乡富民之路。



老粮站变身故事馆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朗溪乡通过盘活废弃三十余年的老粮站,建成马头山故事馆。”朗溪乡党委书记胡洪介绍,故事馆主要讲述了1949年11月17日在朗溪乡马头山发生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场战斗牺牲了解放大西南的最高级别将领第十二军三十六师参谋长安仲琨烈士,故事馆是对历史的铭记,是对精神的传承。

朗溪乡马头山故事馆内有“战场沙盘、战斗英雄事迹、红色电影播放区”三部分内容介绍和马头山战役部分原物陈列。通过历史图片、沙盘、影像等多种艺术与科技表现形式,再现马头山战斗,同时恢复战斗遗址马头山卡子。目前已纳入重庆市首批中小学思政研学精品线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怎样用好红色资源助力地方发展?马头山故事馆和马头山卡子建成后,马头村陆续承办了中小学研学活动7次,常态化开展主题展览和乡村旅游,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餐饮,销售大脚菌、土腊肉、灰豆腐等特色农产品。“2023年12月份开馆以来,农产品的销量明显增加,较往年增加30%的销量,年总销售金额在50万元左右。”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向福成说,群众积极性很高,红色旅游不仅富了群众的精神,还鼓了群众的腰包。

 老茶山焕发新活力 

“我现在的位置就是朗溪乡思南村白茶示范园,茶叶种植一年来长势良好,该基地海拔800余米,茶叶品质好,味美甘甜。”朗溪乡党委书记胡洪推介道。

图为思南村白茶示范园。廖唯 摄

思南村一直在探索发展适合本村的特色产业,经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当地群众,了解到思南村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大面积种植茶叶的历史,并且品质不错,后因管理不善荒废。于是,邀请相关专家对老茶山进行评估,召开村民议事会议决定将茶叶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乡党委政府到贵州上门招商,引进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都很成熟的企业,盘活老茶山。

目前,思南村白茶示范园已累计投入发展资金100余万元,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种植茶叶300余亩,主要品种有白茶和黄茶。“白茶示范园年均吸纳劳动力1000人次,通过入股分红和劳务带动,能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以上。”思南村党支部书记冯强说。

思南村白茶示范园负责人田小华介绍,茶叶在三年以后就陆续进入丰产期,茶叶主要销售浙江安吉的茶叶市场,丰产之后茶叶年产值在300万元左右。

 老腊肉畅销国内外 

“我手里拿着的是朗溪村返乡成功人士创业生产的朗溪老腊肉,这腊肉从原材料挑选就严格把关,只选农户散养的优质生猪,经过苗家腊肉传统工艺腌制熏烤制作而成,色泽红亮、口感醇厚,已经成为彭水腊肉品牌标杆。”朗溪乡党委书记胡洪推介起朗溪老腊肉。

8年前,王芳了解到彭水当地腊制品市场90%以上被外地品牌占据,于是,她萌生了回村建设腊制品加工厂的想法,也得到了朋友曾淑娟、李方芳的鼎力支持,注册成立彭水县春之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春之声公司),朗溪乡党委政府还为公司争取了40万元的冻库补贴。

根据考察市场行情,春之声公司决定制作腊肉的原材料选用三元猪,并和乡党委政府协商后,在朗溪乡发展“订单养殖”,指导村民养殖三元猪,要求喂养红苕、苞谷、菜叶子等熟食,并养殖10个月以上,公司再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保底收购。

“我们的腊制品主要有腊肉、腊排骨、腊香肠等,都是腌制之后挂在自制的土墙烤房内,并使用青杠柴、柏香丫等天然木材作燃料,严格按照传统熏制工艺,经过长达45天的缓慢熏制而成。”王芳介绍,这样生产出的腊制品肥而不腻、腊味醇厚、口感极佳。

据了解,春之声公司平均每年以保底价格向农户收购生猪800余头,其中生猪养殖户最多一年的毛收入达10万元左右, 同时,也给附近村民带来了就近就业增收的机会,每年为村民支付的务工费用超过20万元。  

“除了线下进超市、团购等渠道外,电商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王芳介绍,春之声公司建立了标准化厂房,配置了冻库,注册了品牌和商标,顾客在线上下单,我们就能从彭水县城直接发货。通过电商平台,春之声公司的腊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许多旅居马来西亚、美国、叙利亚等国家的华人华侨发来了订单,全年销售总额突破512万元。


代佳兴
作   者:廖   唯     周术军
编   辑:陈乾敏
责   编:黄智宇
总值班:马   倩
总编辑:冉显东

彭水融媒
为您提供权威的彭水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