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孩子跟我儿子打闹,双方先是互换了几拳,然后我儿子突然近身,抓住对方双肩连续几个顶膝。
再然后那个孩子转身逃走,再没回来。
毕竟只是打闹,而不是打架,所以我儿子没有真正重击,再加上这个季节穿的比较厚,如果打在横膈膜,可以直接结束战斗。
我由此发现儿子在他的年龄段,打架已经很少有对手了,但说这些不是要吹嘘自家儿子。
任何人,只要不是肢体行动不便,每周训练两到三次,不管练的是拳击还是跆拳道(当然我首推拳击),坚持一年下来,在同年龄段可以打赢90%的人。
只要量级相差不要太大,这个比例还是保守的说。
即便量级相差很大,只要对方没练过,也得比试才知道结果。
具象的说,你体重120斤,对方180斤,你可能打不动对方,对方也未必能让你吃到什么苦头。
这是社会上普遍身体素质的现实,所以每当我看到网上那些穷凶极恶,动辄要别人报地址找上门的,当然还有那些嘴炮远征全世界,尚武民族是华夏的言论,我就感觉特别搞笑。
但中国人就是如此吗!
绝对不是!
因为还有另外的10%,其中高手如云,因为国家人口基数大,恐怕绝对数量还不少,能秒掉我儿子的大有人在。
此前有个男孩,跟我儿子在拳馆实战训练,双方甫一接触,他就发现我儿子下盘不是很稳,于是开局一顿卡夫踢,第一回合刚刚过半,我儿子连站都站不稳。
如果这是参加正式比赛,裁判可能会判定TKO。
而遇到这种实力碾压的不止是我儿子。
有个朋友是拳击运动员,很偶然去某拳馆办点事,顺便参观了那里孩子的训练,回来后对我感慨说水平太高了,如果大家在同一年龄段,他自认不是对手。
虽然他是职业的,这些孩子却是业余的,平常还要上学,每周训练那么三两次。
顺提,这个朋友岁数也不大,标准的00后。
由此可见,代际差异就是这么大,也可以理解为部分中国人的进步,正是这么迅猛。
我是一个搏击爱好者,记得张志磊击倒维尔德时,我整个人是傻的,然后狂敲桌子庆祝。
未来有一个中国人,最好是我身边认识的某个孩子,有一天能包揽四大组织成为统一拳王,一直是我的一个梦,如今我坚信能活着看到这一天。
我不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不认为自己儿子必定有什么出息,在教育上很是有点躺平的姿态,因为我拎得清自己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但我非常确信的是,他们这一代人将来走上社会,不只搏击,而是会在所有领域全面开花,井喷涌现大量人才。
然而,重点在于“部分“,这种进步不是整体性,民族内部会拉开难以想象的距离。
奈何很多人完全没意识到这一点,到死都不明白,“我”和“我们”这两个人称代词,到底有什么区别。
先前有个人气寂寥的韩国主播,偶然迎来一位中国土豪大哥,而这位大哥看了一会直播后,很是欣赏,打赏瞬间挥金如土,激动的主播对着摄像头不停鞠躬。
这件事在简体中文互联网被放大,成为被广泛讨论的热议话题,很多人抽了白面一样飘飘欲仙,沉浸在“有钱了”的自豪感当中,好像韩国主播也是在对着自己鞠躬,于是阿Q一般与有荣焉。
然而,本来很寻常的个体行为,竟然能够成为热搜,恰恰因为我们普遍不是那么有钱。
近年来,很多人在某些大V的带领下,在宏大叙事中把别人的进步当成了自己的成绩,带着自己和家人狂奔向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
他们却从来不曾认真想一下,通过任何一种宏大命题,把自己依附于另外一些人,不会让自己更多具备任何资源或者能力,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生。
我不想就这个话题进行任何辩论,有谁自我感觉良好也不用告诉我,家里没镜子总有泼尿吧,回去好好照一照。
如果照得清楚,从今天开始好好提升自己,即便没有多赚一些钱的机会,至少可以多读书丰富精神世界,学点技能提升能力下限,最低限度也可以好好锻炼拥有强健的身体。
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能够跟自己成为“们”的,是一些跟过去圈子完全不同的人。
又如果还是照不清楚自己,这些人跟你永远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