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到大清:我的迷人老祖

文摘   历史   2024-12-14 13:40   黑龙江  

如今不但明星有粉丝,封建朝代也有粉丝,有粉秦朝的,有粉明朝的,也有粉清朝的,还出现一个词“迷人老祖”,用以形容这些朝代,不过这个词渐渐已为调侃这些朝代粉。


这些粉丝把一个个封建王朝包装成为理想国,拥有强大的科技和发达的经济,似乎很想要穿越回去,辅佐君王了却天下事,甚至暴论频出。


例如,有人声称秦朝实现男女平等,有人认为唐朝军队伙食比今天美军还好……


唐代有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记载了唐朝军队日常饮食配给: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人日支米二升,一月六斗,一年七石二斗。一军一日支米二百五十石,一月七千五百石,一年九万石。以六分支粟,一人日支粟三升三合三勺三抄三圭三粒,一月一石,一年一十二石。一军一年二十万八千石,每小月人支粟九斗六升六合六勺六抄六圭六粒,其大麦八分、小麦六分、荞麦四分、大豆八分、小豆七分、宛豆七分、麻七分、黍七分,并依分折米。盐,一人日支半合,一月一升五合,一年一斗八升。一军一日六石二斗五升,一月一百八十七石五斗,一年二千二百五十石。


虽然内容比较长,仍不难看出来,主要是谷类和豆类,只有出征前的赐宴标准会高一些。


到了清代,普通百姓跟食物匮乏一直做着艰苦斗争,来华的西方人,包括马嘎尔尼这种使团和各路传教士留下的回忆录,对中国百姓有一个普遍评价“营养不良”。


即令所谓康乾时代,同样伴随着严重的粮食不足,历史学者张宏杰用五个字非常精准的予以评价——饥饿的盛世。


此处必须一提的是,今天国人日常食材,相当数量是舶来品,辣椒原产南美洲,到了康熙年间才进入日常餐饮;土豆同样原产南美,大致在明代传入中国……


不知何故,这些人的老祖全是统治阶级,而非庶民,幻想自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或者王府里的格格,所以看到老祖的奢靡,却因为缺乏历史常识而不知道,奢靡也受时代背景限制。


不过,奢靡还是值得多说几句,例如慈禧,仅仅用来闻味的水果每年消耗几百几千斤,这类水果只能闻味没食用价值。


但朝廷也是满足慈禧的鼻子,没把同等资源投入到农业生产,填饱更多人的肚子。



注意左右两侧,这种苹果属于特殊品种,没有食用价值,只是用来闻香,近似于今天的空气清新剂。


正常思维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无数人,掉在封建酱缸出不来,与文艺作品宣传直接相关。


屏幕上是无数兢兢业业的奴才摇晃着猪尾巴为君分忧,或者就是英明无比的圣上操心后宫那帮斗得死去活来的娘们。


至于文字作品,依然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如二月河等人的作品,把一个个满清君王神圣化。


这些人长久受到这些熏陶后,在天真中透着一股傻劲儿,我甚至见过很多人,对清朝皇帝称呼是“乾隆爷”、“雍正爷”。


另一个原因则是,对现实的失落和不满,只是他们不愿意说出口。


为什么他们不寄情于其他国家?


一方面是有崇洋媚外之嫌,另一方面是其他国家真的可以去,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无法到达的理想国,以免所有的梦幻被彻底摧毁。


这些人于是根据一些来源不确凿的碎片化记录,通过臆想理解历史,进一步的,相对于自己现实当中的真实处境,产生了思想上的异化,设计出幼稚的治世经略。


他们不把自己当做卑微个体,也不是龙的传人,而是本身就是龙。


很遗憾的是,真实的历史跟他们理解的不一样,真实的政治跟想象的同样迥异。


假使他们真的穿越回去,作为男人,未必有机会睡了甄嬛那些个娘们,也不见得成为力挽狂澜的擎天博玉柱,抑或经略江山的架海紫金梁。


作为女人,成为甄嬛的几率低于嫁给马斯克,即令侥幸进入后宫,也可能寂寞贫病终老。


此处多说一句,在历朝历代宫中,普通嫔妃的生活都很窘迫,如果有个强大的娘家还好,否则只能自己设法维持生计,常见做法是制作手工艺品拿到民间出售。


这些人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介屁民,因为不经意的走进皇家园林而掉了脑袋。


我们当然可以基于兴趣爱好去关注历史,要到历史当中寻找一些现实问题的答案,阳光下面没有新鲜事,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


但历史应当为了当前这个时代服务,并非让我们觉得过去某个时代太过美好,于是想要穿越回去。


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哪个时代才是最好?


正是当下。


并且没有之一。


仅仅从物质层面来说,今天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


所以要珍惜和建设当下,社会决不能开倒车,如果你在当下过得不好,无论回到大秦还是大清,也只是个大傻子。

 

行知无界
唯有行走的足迹与知识没有边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