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琼瑶,再也不见!

文摘   2024-12-05 13:35   黑龙江  
在中国文学史上,琼瑶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从她开始,文学不再关注社会,不再关注大众,而是沉浸于完全的空想的爱情世界。

琼瑶笔下没有公共议题,这辈子只写爱情,同时对爱情的追求又很片面,无视一切的同时,美化金钱和权力。

她笔下的人物,从不在意民间疾苦,也不关注世事变化,即便外面战火纷飞,依然能够关起门来,为一点小事哭鼻子。

甚至应该说,琼瑶误导了两岸很多年轻人的婚恋观,给自己编织出一个小世界,按照想象的样子去对待他人和生活。

“应该知道,这个世界,除了花草月亮和胆怯的爱情之外,还有煤矿中的苦工,冤狱中的死囚,有整年没有床睡的三轮车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动手术才能接客的小雏妓。……她该知道,这些大众的生活与题材,是今日从事文学写作者所应发展的新方向。从事这种题材的写作,它的意义,比一部个人的爱情小故事要大得多。”

上面的内容是李敖,对琼瑶及其作品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必须一提的是,琼瑶对李敖的批评报以宽容,以至于李敖一度火力全开,最后自觉无趣,草草收兵了。

抛开对琼瑶各种浮夸和温情的描述,深入分析一生会发现,这位言情教母为人可不简单,只是斯人已逝,有些旧账就没必要翻了。

我在本文只从文学角度来说,为什么会有琼瑶这样一个人?

与时代背景有关。

整个四、五十年代的台湾,政治动荡,经济凋敝,民众对现实普遍感到厌倦。

到了六十年代,台湾经济开始从农业为主,转向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战略,加上美国和日本的投资,开始突飞猛进,位列列亚洲四小龙之一,截止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前,台湾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

这个时候,岛内民众对政治感到疲惫的同时,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一些简单的情爱故事更吸引受众,不但渴望爱情,也相信爱情。

琼瑶正从这个时期走红的,如果放到今天,被男女对立、高额彩礼、家暴、出轨等等问题困扰的人们,根本不会被琼瑶式的爱情吸引。

琼瑶的写作有一个特点,故事背景可以是任何时代,比如《还珠格格》是前清,《庭院深深》是当代台湾,剧版《情深深雨蒙蒙》则是民国时的上海……

但不管任何时代,所有角色的言行方式基本差不太多,缺乏特有的时代印记。

尤其在时代风云变幻之下,所有那些角色可能受到不小的影响,却又无法体现所经历的激荡,更多的思想精力沉浸在情情爱爱当中。

如此换汤不换药的故事,使得读者很容易代入,直白的说,读者不需要对故事背景有任何了解,就很容易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真正的历史小说,其实存在一定阅读门槛,但《还珠格格》中一些人物,虽然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却不是关于清朝的历史小说。

于是,同样从琼瑶开始,中国文学也失去了时代意义,没有了理性的呐喊,专注于塑造朦胧的感性之美,不再致力于成为时代的旗帜。

无论如何,琼瑶有自己的文学追求,对文字也有很强的驾驭能力。

当代描写情爱题材的国内文学作品,多多少少都有琼瑶的影子,尽管作者可能没看过琼瑶原著。

同时她还是很成功的商人,很早就打造个人IP,构建起从小说出版到影视改编的娱乐产业链,并且捧红了很多影视明星。

琼瑶在最火的时候,大街小巷的书报摊,一定把她的作品放在最醒目的位置,音像店一定播放改编电视剧的主题歌,比如《当》。

无论我们是都喜欢,“琼瑶“都是那个时期的生活,无法避开的画外音。

我上学的时候读过琼瑶的一些作品,其实我也不太理解,如自己这样的人怎么会看琼瑶,好像是因为很多同学在看,自己便跟风了。

如今,除了朱秋荷等几个人物名字,以及个别情节之外,已经想不起什么。

这种遗忘概因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她的作品无助于理解生活,既不能告诉我怎样面对世界,也不会帮助我完善认知,只能闲暇时用以消磨。

本文只是讲述我眼中的琼瑶,我不否认她的存在自有价值,一直以来有批评认为她的作品三观不正,我并不认同,在我看来三观没有问题,只能说叙事体系不适合我,也不会让子女去看,但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见。

近几年我们辞别了很多熟悉的名字,比如鸟山明,又比如吴孟达,熟悉的那个世界已经不复存在,我从未想过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辞别青春。

最后让我引用萨拉马戈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当世界需要批判观点的时候,文学不能遗世独立。”

行知无界
唯有行走的足迹与知识没有边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