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极简攻略

文摘   旅游   2024-12-21 16:01   黑龙江  

外地游客在哈尔滨很好辨认,标配是戴着棉帽子系带子的,或者女性戴着卡通帽的,穿着浅色羽绒服。

游客大多来看冰雪,不过除非赶上雪天,或者下雪之后的几个小时,在城区很少看到雪,因为会及时清理,否则得摔多少跟头撞多少车。

我小时候有门前三包责任制,不管住宅还是商服只要临街,必须清理自家门前的积雪,现在基本是环卫工人。

更重要的是因为气候因素,不能简单把哈尔滨旅游,等同于冰雪旅游。

因为特殊的地理因素,哈尔滨冬季气温远低于同维度其他地区,而冰雪旅游的最理想状况,是气温刚好能够保持冰雪,又不至于太冷。

从日本北海道,到法国巴黎,再到加拿大卡尔加里,维度和哈尔滨差不多,但只要习惯哈尔滨的冬天,会感觉这些地方不过尔尔。

所以,哈尔滨旅游除了冰雪,更像极寒生活体验,包括别具一格的餐饮,和特有的洗浴文化。

正因为如此,来哈尔滨前一定多带衣服,尤其御寒性好的羽绒服。

“温度”分两种,一种是空气温度,一种是体感温度,相差很大,不能简单通过天气预报判断,东北冬天的体感跟理论温度不是一回事,这种寒冷是迎面暴击,在最短时间内瓦解身体防御。

如果一定要看冰雪,通常有两个地方,一处是公园,群力城区比较多,我们带孩子玩雪大多也是去公园。

另一处是松花江,我已经很久没去过冬天的松花江,而且本地人去的不多,因为江风杀伤力太大。

除了上面两张,以下全是网图。

外地人去务必做好面部防护,江风吹来跟刀子割在脸上一样,而且最好别上冰面,有些地方可能存在陷阱,尤其注意远离采冰区。

再说消费,哈尔滨比某些网红地强太多,最近这些年业态也较规范,但不能说没宰客的地方。

各类消费场所,可以搜一下美团或者大众点评,或者在自媒体问一下本地网友,都能给出很多建议。

如果你的旅游方式,已经脱离购物层次,可以感受哈尔滨的文化。

去通江街82号的老犹太教堂听场音乐会,那里是一栋百年建筑,是当年犹太人留下来的。

哈尔滨虽然是一座年轻城市,却有很多古建筑,这个接下来还要提到。

或者去哈尔滨音乐厅,听一下哈尔滨交响乐团的交响乐,也是不错的选择。

黑龙江博物馆同样值得去,有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具鸭嘴龙化石,以及披毛犀和猛犸象等。

尤其涉及地域文化,比如渤海国遗存,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

如果愿意走的远点,可以去阿城的金源文化遗址,岳武穆的死敌金人就从这里发迹。

阿城还有一些遗迹是鬼子留下来的,大家应该知道日本的“鸟居”,阿城就有一个,原本是神社的附属建筑。

其实我没去过,因为只是两根水泥杆,没有任何其他遗迹。

但此处仍值得多说几句,因为哈尔滨经历过日本殖民统治,所以留下很多相关历史遗迹,比较著名的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平房区,虽然属于哈尔滨行政区,但距离主城区很远,可以坐地铁前往。

在老火车站有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修建于朝鲜民族英雄安重根当年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原地点,遗憾的是因为历史因素,当年很多遗迹今已不在,不过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存留,追忆这位英雄的一生。

哈尔滨除了有极寒生活体验,还是东西文化交汇的地方不只有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最能体现这一点。

顺便说一句,中央大街地区有不少很好吃的店,尤其几家西餐非常不错,有家欧式烤肉,味道高度接近我在瓦卡蒂普湖农场吃过的米其林大厨,我本人是那的常客。

此外,哈尔滨有一些所知者不太多的小众景点,比如道里区通江街108号(原炮队街58号),始建于1901年的鞑靼清真寺。

虽然规模不大,建筑独具一格,官方介绍是糅合阿拉伯与拜占庭风格,这个我不敢做评论,因为对建筑属实外行。

哈尔滨最早出现鞑靼人是随着中东铁路的兴建,后来苏联内战,退入中国境内的白俄当中也有不少鞑靼人。

与她们一起来的还有信仰,于是就有了这座鞑靼清真寺,以我肤浅的了解,“鞑靼人”在俄罗斯是一个通称,并非一个民族,信仰东正教的被称为楚瓦什人,此外还分为几大分支,克里米亚鞑靼人、喀山鞑靼人、阿斯特拉罕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

西伯利亚鞑靼人信仰萨满教,其他鞑靼人则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其中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近代史又比较独立,那么当年在哈尔滨修建清真寺的应该来自其余群体。

尽管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奈何相关记载实在太少,搜索通常得到这样的结果:“在俄国,鞑靼人是指有着黑色的卷发的俄国依特尔人和居住在东亚的土耳其人。”

我实在不了解“依特尔人”所指,哪位朋友有更详尽的信息,欢迎补充一下。

这座清真寺日常不对外开放,哈尔滨回民过开斋节,通常会去道外清真寺,那里规模更大,历史也更悠久一些,而且还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根据公开资料,这座清真寺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1933年至1935年间又进行了几次扩建。

1995年冬亚会在哈尔滨市举办时,为了接待中亚、西亚穆斯林国家的运动员和代表,又重新修建了男女沐浴室和女大殿约500平方米。

除了外来建筑风格,南岗区文庙街2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院内的文庙(下图一),道外区北十八道街和北十九道街之间道台府衙门(下图二),是完全的中式建筑……

可能有人好奇,哈尔滨既有外来建筑风格,又有本土建筑风格,有没有两者交汇之处呢?

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

对这个地方,还包括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索菲亚教堂,我就不做介绍了,因为知名度非常高,网上已经有很多相关信息。

谁还想知道什么,可以私信问我。

扫码关注 行知无界

行知无界
唯有行走的足迹与知识没有边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