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关于中式教育的恐怖片

文摘   2024-10-12 16:42   黑龙江  

前短时间,我儿子偶然在拳馆捡了两个空瓶,也不知道在那听来的消息,打算留起来卖钱。

当时我训了他两句,不要从事低价值行为。

但很快我改了主意,支持他这么做,后来还带去他妈公司,他在垃圾桶翻出一大堆空瓶,装在两个袋子里,在员工们诧异的目光中,喜滋滋地拎走了。

我老妈知道后问:“这不得让人笑话?”

我回以:“谁笑话,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再说,笑话老板的儿子,自己掂量吧。”

那些瓶子卖了五块钱,我专门给买个储蓄罐,他兴高采烈的放了进去。

我进一步告诉他,等钱攒多了,我给一个账户存进去。如果金额较大就买美元理财,金额较小就买货币基金,我帮选并且介绍各类金融产品优缺点,然后你每天都可以看赚了多少利息。

本文要谈的是,沈腾和马丽主演的《抓娃娃》,为什么我要说自己的事,后面会解释。

很多人把这部电影,类比《楚门的世界》,并不恰当。

《楚门的世界》着重于对当代娱乐业和监控社会的批判,《抓娃娃》则是用极端化的情节表现,对中国式教育进行反思。

耐人寻味的是,马成钢的很多教育方法并不能说是错,至少我个人很支持,比如让孩子经受挫折,学习赚钱并且理解人与金钱之间的关系,自己挖的坑要自己填上……

我在开篇提到过,允许儿子收集废品卖钱,但限定了一些条件,包括不能去太脏的地方,不要存放不明液体的,重点在于这个过程本身。

但马成钢却非如此,真的让马继业把赚钱当成目的,结果歪曲了马继业的成长路径

本来马继业喜欢跑步,因为捡瓶子形成了肌肉记忆,跑着过程中看到瓶子就去弯腰,这下连步都跑不成了。

跑步这个设定很重要,是马继业真正的爱好,其实根据一些细节不难发现,马继业如果在田径运动好好发展,完全可以有一番成绩。

然而马成钢认为,这个技能无助于继承家业,硬生生扼杀在萌芽当中。

最后马继业虽然如愿以偿,却不再是那个风一样的少年,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特长,变得那么平庸。

在整个故事中,马家到底是穷是富并非重点,而是很多中国式的家长(不能说全部,另外很多家长真不是这样),总是用自身意愿去改造孩子,却从来不在意孩子自己是怎么想的,也不在乎孩子喜欢什么。

于是他们忽视了根本性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想法和行为习惯,不是那么容易被控制。

他们把成年人的世界强行灌输给孩子,希望孩子早当家,孝敬长辈料理家务分担父母的压力,让孩子意识到抚养他们长大不容易,进而对长辈形成感恩之心,甚至要怀揣愧疚。

于是他们又忽视了一个根本性因素,生育行为是父母的决定,而非孩子自身意愿,所以父母抚养孩子属于义务。

结果他们得到一个早熟的孩子,缺失了童年应有的一切,导致人格发育不完整。

大家经常可以看到,某些老年人为老不尊放浪形骸,我一直怀疑根源是否在童年接受的这种“早当家”教育。

再说马继业长子马大俊,固然不成器,但心地不坏。

这种每天只会吃喝玩乐的富二代,并非中国特产,全世界都有,所以欧美才出现信托基金这种东西。

说白了就是家族掏钱做专门资本项目,定期支付孳息给后代怎么花都行,但不能拿本金出去挥霍,保证了后代的财务安全。

我倒觉得这种想法很明智,为什么一定要后代成器?

同样耐人寻味的是,马大俊只是没文化,却找到喜欢的事就是登山,而且还挺擅长,最后攀上了珠峰,世界史上成功登顶的也不过七八千人。

同时马大俊也活明白了,自己开心就好,不需要获得父母的认可。

从这一层意义来说,其实马大俊反而比马继业成功,但马成钢没有警醒,反而打算再练个小号。

最后我要说,故事来源于生活,马成钢的这种教育方式,现实中真的有人做过,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很有钱的大款,为了让儿子不会成为混吃等死的富二代,于是住在小房子里装穷,好几年后才向儿子展示真相。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不少问题,跟其他同类喜剧一样,为了让观众笑,强行融梗,结果失去了深度,但故事本身还是值得思考的。

行知无界
唯有行走的足迹与知识没有边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