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枢,人才辈出
本期“文林”保研学子专访的主角是
刘昊钦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保研去向: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工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获奖情况:
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第二届剧本演绎创作大赛“金本奖”二等奖;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声乐展演大合唱项目甲组特等奖;校优秀新生奖学金二等奖;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三等奖;社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
科研实践:
1、参与校级重点暑期实践项目“‘凤栖故里,燕归秦淮’——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风物变迁调研”。
2、主持校级大创项目“当代视野下的文本转化机制研究——以构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物馆赛博空间为例”。
Q
在大学本科阶段,同学们会面临升学、就业等诸多选择,请问学长出于哪些原因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呢?又为什么选择了保研这条路呢?
A
于我而言,读研深造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很早就植根在心里了,但客观来说,直到知道自己能保研之后,我才毫无顾虑地准备读研。这背后的原因也比较现实:我想继续深造的古文字方向考研的机会比较少,很多学校这个方向已经不太招统考生了。所以我非常感谢有保研的机会,它可以给人试错的机会,那么对我来说,保研就是必然的选择。
而走上保研这条路,对我来说也算是顺其自然。很早我就了解了一些保研政策,因此一直争取让自己的绩点、综测尽可能高一点,加上参与的竞赛也比较顺利,也就顺利拿到了名额。值得注意的是分流,因为我没有读师范的执念,所以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就往年的经验来看,不同班级、专业的情况差别很大,建议有保研想法的学弟学妹们多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慎重考虑。
Q
选择保研之后,学长是否在学习生活中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调整呢?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又做了哪方面的准备呢?
A
我正式准备保研起步是比较晚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和其他同学比,我的简历不算丰富,因此有想法的学弟学妹们可以趁早争取参与一些有关的科研实践项目。
我在学习上的调整,主要就是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一是修读或旁听相关的课程,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课程比较偏文学,所以我就会去听一些古文献的课程。最早在大一的时候我就修读了“文字学”课程,到大三准备保研再去听了“《左传》导读”和“音韵学”课程。现在选课系统的名额限制宽松了很多,有兴趣修读方案外课程的同学一定要把握好我们学院的课程资源。第二就是在课外去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课内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在经历面试后,我建议大家还可以多了解一些目标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增加一些宏观上的认识。第三就是多向老师们请教,他们对学界动态更为了解,在择校、复习等各个方面都能给我们很多建议。
至于准备保研的过程,我其实和大家都差不多,除了学习上的,最主要就是准备好各种申请材料,包括简历、个人介绍、奖状汇总、证件照扫描件、推荐信。因为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一样,大家可以提前准备一份“标准文件”,按需修改,也可以提前根据心仪学校的要求来准备。此外,还可以做一个表格把各个学校的截止时间、准备状态、通知和报名链接收集起来,这样调取更方便。
Q
学长在保研的道路上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知道在保研途中还会经历预推免和夏令营,学长可以和学弟学妹分享一下相关的经验吗?
A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同院校的风格差别很大,大家可以多做做“前期调研”。比如有的学校只开夏令营,有的学校优营效力不强,有的学校预推免报名即进面……可以提前去调研各院校的复试名单、录取情况、考核方式等等。在当年九月以前开设的活动就是夏令营,一般持续两三天,通常会包括学院参观、专业介绍、参营活动等流程,线下的夏令营大多还会提供住宿,单次面试时间也相对更长一点;到了九月份,就是预推免了,基本上只有面试这一流程,面试时间则根据情况有长有短,不包含食宿。
就具体的情况来看,今年夏令营存在不少变化,有的院校复试进面人数变多,有的优营变多,有的报名时间拉长等等。厦大、中大、人大、南开历史这些都只开夏令营,厦大、人大还要求笔试。而大部分院校中文院系只开预推免,时间主要集中在9月20日前后,也有一些学校像武大、吉大、川大开设预推免的时间比较晚。另外,有些学校开设中文专业的院系不止一所,比如华东师大、人大、山大、厦大等,复试进面的要求可能较中文院系稍低一些,可以纳入考虑。
Q
那么学长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选择保研院校及专业时的考量呢?
A
因为我很坚定地想读古文字方向的研究生,所以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学科进行选择。但受到强基计划的影响,预推免屡屡碰壁。另外,因为不同学校学科设置的不同,部分高校的历史系也在我的报考范围内,大家如果有跨学科的意愿,完全可以考虑报考其他院系。
中山大学近年来招收我们学校的学生相对较少,所以这次能被录取也有些机遇的成分。最开始想报中文系的夏令营,但是和期末考试时间冲突了;后来得到老师的建议,就在预推免中报名了博雅学院。它丰富完备的师资、独特的人文视野、良好的学术环境,对我来说也非常有吸引力。大家可以尽量多投一些合适的学校,不必拘泥于“梦校”。
Q
我们也了解到,学长对文字学、语言学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学长有什么学习经验和建议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A
我认为有一个认识是要先明确的:我们读研报考的二级学科底下其实是还能再细分的,比如古代文学可以按时间再划分为先秦两汉魏晋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不同时期的学习方法、研究范式都是会有差异的。大家在考虑报考方向的时候,要充分想好自己最想研究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做“泛”和“精”的学习,在对整个学科的学术史和学术脉络有较好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深入研究。像我关注的主要是古文字学,它和普通文字学或者《说文》学相比,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更不要提俗文字、民族文字这些方向,虽然它们都可以归在“汉语言文字学”下面,但是研究范式可能会很不一样。
在文字学方面,我觉得在课程学习上,最起码要学好“小学”三门课程,还可以多去听古书导读的课程,这些课程在古文献专业都有开设。如果是想做古文字,还建议多积累原始材料和阅读名家著作,在音韵学方面至少要做到能讲清楚中古音系的基本情况。而在语言学方面,我认为《语言学纲要》比较关键,如果想做偏现代汉语的方向,可以考虑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再深入。
Q
学长专业成绩优异,我们也知道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复杂,很多学弟学妹都难以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对此,学长可不可以分享一些学习经验呢?
A
我认为在面对不太熟悉的课程的时候,可以先去试着理解学科的研究范式。比如现代汉语最开始学的语音部分,很多同学一上来可能就蒙了,很难切实体会到各种发音的部位,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问题去学:它在研究什么?它是怎么研究的?它和其他课程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区别?这样边学边思考,我们多多少少也就对这门不熟悉的学科有了一些认识。我们光记背国际音标不如去真正尝试理解它的发声方式,自然就明白了各种音标的区别、概念的界定,然后就能够更好地练习和记忆了。这种方式也适用于学习其他学科。我们还可以多关注老师的讲课思路、切入方式,这样就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这门学科。在上课的时候着重去听不熟悉的概念和知识点,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同学,或者找书籍来阅读和拓展,如果临到考试再看书找资料,往往只会一知半解,而这种情况是很有害的。当然,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大家可以进行动态调整,做一些取舍,不必指望每门课都学得那么深。
单纯从学习上来说,虽然大学没有高中的条条框框,但也不要平时不学习、考试抱佛脚,周期性的学习规划会减轻你在期末周的压力,虽然从应考角度来说我非常相信大家的能力,但是最好还是不要做期末周特种兵。
Q
除专业知识扎实外,学长也有着丰富的科研经历,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吗?
A
我自己主持了一项校级大创,这段经历让我十分难忘。我想先感谢的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常俊玲老师,在和常老师交流的时候,她总会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思考,每当我们觉得一个创意已经十分新奇了,她还能提出更意想不到的思考,而且不仅是思考,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路径供我们去探索。那么我觉得,大创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可以和老师深入交流的机会,这对我们的科研实践是非常有益的。其次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他们都很有见地、很有想法,这些思维的碰撞弥足珍贵,哪怕最后的成果没有达到理想,我都非常骄傲于我们的项目一直保持着如此丰沛的想象力。最后要感谢这样的科研实践经历,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触碰自己能力的边界,突破理论与实践的分野。
Q
我们也知道大创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一次机会,学长可不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参与实践项目时的经验?
A
其实不同项目的运作方式差别很大,我只能就我自己的项目做一些分享。我们的项目可以称为一种创意实践,需要大家一同讨论、思考,因此各种观点会在极短时间内被提出或替换。而作为项目主持人,既要把握讨论的方向,又要充分考虑大家的观点,否则大家可能会过于争执于一些细节导致进度停滞不前。这样的一个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科研主持者需要很强的理解消化、统筹协调的能力,我想这也是一个在知识转化为实践过程中,将要不断培养、锻炼起来的能力。
Q
我们了解到学长曾在学生会任职,获得过不少艺术和科研方面的奖项,同时具有丰富的社会实习和志愿者经历,请问学长是如何做到学业和实践两不误的呢?可不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时间管理方面的经验?
A
我不是一个很喜欢做书面计划的人,但是我会想好每天要做什么。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养成拖延的习惯,一旦习惯了拖延,就很难改。如果我们能在“最终期限”前尽量早地完成这项任务,就能留出时间的“隐性空白”这样的时间就足够我们用来课外的学习,或者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长此以往,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起来了,也就避免了陷入焦虑和拖延的死循环。
Q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焦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保研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场拉锯战,这当中必然伴随着内卷等内外因素带来的焦虑。请问学长是通过什么方式缓解这些负面情绪的呢?
A
我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在九月,但在这之前,我会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自己身上,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学习进步,少和别人比较,是不会觉得很焦虑的。而但到九月,当各种事情接踵而至的时候,光靠自我疏解就不够了,我比较建议大家和关系好的同学或者说“保研搭子”一起互相加油鼓气,这样可以大大分担自己的压力。此外,我还会去看一些访谈,我还记得有一次凌晨睡不着,就起来看《日就月将》,阅读前人的访谈,往往也会给人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Q
今天和学长的交流非常愉快,也让我们得到了许多经验。学长能够走到今天,想必也有一些激励自己的格言,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句最喜欢的话吗?
A
在我的一位很敬爱的老师的访谈中,他引用的一句话很触动我:做学术,就像长跑运动员一样。所以我也想对准备读研深造的学弟学妹们说:准备好迈向长跑的勇气,并且坚定地朝它奔去。
文苑英才,灿若星河
感谢学长耐心真挚地接受这次保研学子的采访
愿学长心之所向,虽远弗届
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鸣谢 | 刘昊钦
文案 | 董祎伊 张岱延 蔡舒媛
编辑 | 孟佳琪 陈佳男
审核 | 乐怡婷 曹凯 杨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