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讲坛·第十二期 | 周晓枫:散文如何翻新

文化   2024-09-27 22:34   江苏  

转载自南师文研芳华



9月25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和译林出版社联合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共同承办的艺文讲坛第十二期在随园校区中大楼弘爱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讲坛的主讲嘉宾为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散文家周晓枫。讲座由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平主持。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译林出版社世界文学出版中心副主任张黎、文学院党委书记余琼、党委副书记乐怡婷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开始前,何平教授发表致辞,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散文这种文体的特性,以及近年来散文创作的发展变化。他同时指出,此次讲座是艺文讲坛举办以来第一个专讲散文的专题,希望大家能够借此机会,缅怀上世纪九十年代散文文体革命的开放面貌。



讲座中,周晓枫首先结合自己的见闻与思考,指出现如今散文作品常常带给读者“旧”“老气横秋”等刻板印象,并简要分析了形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之后,针对“散文如何翻新”这一问题,她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从三方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一,最重要的翻新要从内心开始。写作者需要抛弃固定人设,避免因固定人设造成文章大同小异;从自我品行上着手,要勇于向内挖掘自己,试着面对并消化自己的秘密、不快、羞耻,不忽略自身的痛感与划痕。第二,强调对他人的发现。只看得到“我”是自我萎缩的过程,关起门来搞创作是行不通的;只有去接触了解他人,才能感知更加丰富多姿的生活经历。第三,对万事万物要保有好奇心。所谓“过度想象”其实并不恰当:不带成见地深入其中,亲身体验,自然能够捕捉到最真实生动的感受。



除此之外,周晓枫还向大家分享了两个散文写作的小技巧。其一是在叙述时减少使用过去时态。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没有变数的“标本文学”,写作者需要描绘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不再笃定结果。其二是散文语言需要追求表达的独特性、有效性与画面感。独特性要求创作者能够拒绝常规,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文学的魅力不是概念中已有经验的部分,而恰恰是与陈规教条有摩擦的部分。有效性与画面感则强调,散文写作不是内容梗概,而是十分具象的,写作者用语言描绘出的画面,要具体到让读者能够融入其中。


之后的互动提问环节,现场同学们纷纷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向周晓枫提出问题、请教经验,周晓枫一一给出了真诚、深刻的解答。



最后,何平对本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赞扬,称之为“对于新生而言非常有益的第一节写作课”。他总结道,散文创作中,量产与流水线作业都是不可取的。写作散文,必须要先认识自己,先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打开自己,同时也把外部世界激活。至此,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南师-译林艺文讲坛是南京师范大学和译林出版社深度合作、共同主办的系列文学讲坛。艺文讲坛计划每年邀请10位国内外重量级的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研究者来我校作讲座,为繁荣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推动学校美育作出积极贡献。

END


文案丨周子文

图片丨方可可 杨清 

排版丨 贺晟琦

审核丨杨鸿飞 曹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