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丨考研学子窦颖心专访:未来有无数相遇和重逢

文化   2024-10-20 14:20   江苏  
研 途


秦淮河畔乐菁莪,栖霞山下拔隽髦

江南文枢,沐日浴月

春诵夏弦,芝成灵华


本期“研途”采访的主角是202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窦颖心学姐,现考研至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方向)


个人简介



姓名

窦颖心


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考研去向

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代方向)






前期准备


请问学姐是否纠结过考研、就业或者出国等诸多选择?最终又为什么选择了考研这条路?

最初的想法比较简单,其实是在保研和考研之间做出选择,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在我看来,文学专业的特点之一是非常“消磨时间”,因为必须坐在图书馆一本一本地读书,没有什么捷径。争取保研的话,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参加各种组织和活动。于我而言,我只擅长“专业化”,不太能“两手抓”。幸运的是,我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就找到了我所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一个推动我不断进行思考和写作的作家,并且当时和论文写作课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老师交流,都得到了肯定与鼓励,这些都促成了我做出把时间都用在专业学习上的决定。从大二开始,我退出了学生组织,也不在加综测分上花时间了,过起了书斋生活。所以如果要读研的话,就只能考研了。

就结果而言,我当然很感谢自己当初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但实际上这个决定做得太早了,也有点冒险。说实话,在后来备考的半年里,压力大时我也后悔过,但更重要的是,我还是坚持在这条路上走到底,没有放弃。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经历”,甚至不能被作为“经验”,具体怎样选择,还是看各位的实际情况,一定要思考清楚。

    学师范算是我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但在中学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中学教学工作,所以没有留意各种毕业就业的信息。如果不是那么坚定要升学的话,还是建议抓住机会,留心就业信息。

确定考研目标院校及专业时,学姐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主要是前期的阅读和研究兴趣受到了北大现当代的几位老师的影响,所以自然而然地就确定了目标,其他没想太多。
















备考与应试


学姐可以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专业吗?主要考哪些科目?难度如何?

北大的专业一是报考方向,现当代文学分开来考;专业二是中外文学基础,包括比较文学和民间文学。专业一难度每年都差不多,主要看你对文学史的熟悉程度;专业二一般古代文学占比大,难度可能就因人而异了,其中当代文学的题目还是比较温和的。

请问学姐是如何规划整个备考时间表的?比如如何分配好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复习时间?

坦白来说我的复习规划不算“合理”,主要时间都用在专业一上面了,加上备考时间紧张,以致专业二复习不太到位,所以最后分数也不太平衡。此外还有政治、英语两门公共课,也要占掉很多时间。时间充足当然争取全面细致的复习;如果时间不够的话,还是分主次来学。

针对不同科目,学姐主要使用了哪些教材、辅导书或在线资源?可以和我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吗?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都倾向于极简备考,太多资料反而会成为负担。

    专业方向的话——例如我是当代文学,首先要阅读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例如北大的洪子诚、陈晓明老师的文学史,还有陈思和老师主编的文学史,其他版本也可以选读。然后是分析考题,整理自己的所思所想。资料的话,我建议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整理,不要只是背诵别人的。文学基础的部分方法也是一样的,主要按照考试占比来分配复习时间。

    公共课需要哪些资料,网络上各有推荐,选择其中一种就可以了,多的也来不及准备。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相对多点,主要是练习阅读和完形部分,做真题就可以了。单词积累也很重要,我是用手机app来背的,完整背了一轮,如果记不牢的话当然还是多背几遍;单词书也买了但没怎么看,具体还是选自己更能适应的形式,重点在学,不在于用了多少资料。


状态与心态


我们了解到,北大现当代文学近几年的分数线节节攀升,学姐如何看待报考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一趋势呢?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每年分数如果整体上有区别,既有考生的因素,也关系到当年公共课难度的不同。就专业课而言的话,老师的给分标准是非常稳定的。因为考的都是专业知识,所以水平其实是一目了然的,尤其北大当代文学的题目,还是比较能区判学生的能力的。这也有利于大家进行自评,例如我专业一的估分就和我实际的分数是一样的,其他科目也基本一致。比起分数线——有水涨船高的因素在,考研更残酷的其实是排名,例如我这个专业就录了两个人。这种情况也不是你能够控制的,要做的反而是在备考过程中不要因此担惊受怕。

的确,考研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必要的应试技巧,还需要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那么学姐是如何在备考过程中直面压力,管理焦虑、疲惫等情绪的呢?

备考过程会经历多次崩溃,这个很难避免。首先要对自己的专业有热情和信念,这其实很具体,也是我坚持的理由。很感谢沈杏培老师,一直耐心指导我的论文,肯定并鼓励我的专业学习,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其次,如果感到压力,例如觉得时间紧张、能力不足,最好的方法是抓紧时间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焦虑会慢慢缓解。重要的是,如果确定了目标,不论怎样艰难,都不要放弃,哪怕在考场上也是一样,要坚持到最后。

学姐平时是一个人在图书馆学习,还是和同伴一起?学姐更喜欢哪一种模式?

两种方式我都尝试过,各有优点吧。如果是考研,和同伴一起可能更好一点。很感谢我的舍友“怡宝”,我们一起焦虑一起学、相互鼓励。她擅长古代文学,也帮助了我很多;并且她也很有幽默感,两个人相互捧哏也会更比较开心。我很感谢能遇到她。

从初试考试结束到公布成绩,想请问学姐如何分析自己的成绩并调整后续复试阶段状态呢?

初试结束之后,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当然时不时会担心一下笔试成绩。当时的感觉是,考研像一场“空袭”,在我的日常生活里炸开了一个“大洞”,从那种警戒状态中脱离出来并不容易。“摆烂”也不是轻松的事,心理压力可能更大。我所做的主要是恢复阅读生活吧,回到备考前的状态。也很感谢我的朋友佳佳——世界上另一个“e人”版的我,在我整个备考的过程中一直相信我鼓励我,还陪我去北京复试。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的话,也可以和她们交流。

对于师范生来说,大三下学期依旧有很多课程,大四上学期还有实习,学姐又是如何平衡时间,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师范生考研难度确实很大,因为我们要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之外再选教育类课程,课业负担很重。我本来打算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备考的,结果到了大三结束的暑假才正式复习起来。其次是大四上学期近三个月的实习,实习结束还有各种总结任务和毕业论文开题,在初试之前安排得满满当当。我感觉我也没能怎么平衡时间,差点被压垮了倒是真的。总结一句,忙里偷闲吧。

但是比起时间,还是专业能力更重要,毕竟专业试题就是“会”或“不会”的状态,没法糊弄。这里当然有一个“效率”的问题,但是“效率”是事后计算出来的,在行动的当下就不要被“效率”所挟持,专注于知识积累就行。



小结


今天和学姐的交流非常愉快,也让我们得到了许多经验。学姐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句最喜欢的话吗?

以文学为方法,以学术为志业。未来有无数相遇和重逢,朝着“未来”这个“远景”前进,祝大家都能遇到美好的人和事。



流水任东西,寸心翻海又鯤遊

长亭更短亭,前路自有到来风

携书剑,览明月

愿诸君云程发轫,花生满路


【END】


特别鸣谢 | 窦颖心

文案 | 童珺灵 王淑娟

编辑 | 陈晓藩

审核 | 曹凯 杨鸿飞 苌明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