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产品开发应该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创业   2024-11-14 20:11   上海  

文章来源于诊断科学,作者认真的刘博


今天,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


在之前的文章当中,我曾经谈到过对于我们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来说,可以将其分为两个个主要业务块,也就是检测系统和临床场景。

其中,检测系统负责检测被测量,收集检测数据,这部分业务模块其实和普通的计量产品,如尺子,是一样的,它只需要稳定的输出一个结果就可以了;临床场景则是指在医疗机构当中,对于需要采用治疗方式的划分,为了做出这样的治疗决策,需要收集哪些信息,收集的信息要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做出决策。

将这两个场景联系起来的通路,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信息分析,对于比较成熟的检测项目而言,其信息分析系统较为简单,通过临界值或者参考范围就可以做出判断,而对于比较新的项目,像组学项目,则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方式才能将这两个业务联系起来。

不同的厂家在这三个业务块的优劣势各不相同,对于技术比较强的厂家来说,优势就是其检测系统,而对于销售比较强的厂家来说,优势就是在临床场景上面,如同金融学原则当中有三元悖论一样,我认为在体外诊断行业当中也存在二元悖论,也就是你不可能同时定死检测系统和临床场景两项。

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又称不可能的三头马车、三难选择、不可能三角、蒙代尔三角或不可能的三位一体(Impossible trinity),是国际金融学中的原则,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完成下列三者:


►    资本自由进出(Capital mobility)

►    固定汇率(Exchange rate)

►    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体外诊断厂家,是以某个技术平台为其立足点,则应该将其技术平台尽可能的扩散到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下面去,而如果其是以某个临床应用场景为立足点,那则应该力争把这个场景当中所需要的检测产品全部包圆,这种做法才是将其优势最大化的保证。

但如果一方面规定自己只能用这个技术平台,另一方面又规定自己只能在这个临床场景下使用,那么这家企业发展的前景就非常糟糕,看起来,这样的企业是非常专注在某个方向,但实际上,它已经把自己的路走死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企业就容易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我在上一篇《杂谈 | 顺势而为,写在燃石三季度财报发布之时》中就提到过。

在今天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就以目前相当火热的HPV检测来谈一谈这个逻辑。说到HPV,大家肯定第一反应是宫颈癌,但实际上,HPV并不仅仅只是宫颈癌。HPV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的简写,与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生殖器癌、肛门癌等多种癌症相关。当然,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HPV导致的,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PV感染与头颈癌(Head and Neck Cancer, HNC)相关。

头颈癌的发病率其实也是相当高的,我国每年新发头颈癌要在14.8万例左右,死亡近7.8万例,而与之相比,宫颈癌的发病率在10万例左右,死亡是近3万例。从这组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头颈癌的市场至少是宫颈癌市场的1.5倍以上。出现这个比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只有女性会得宫颈癌,而无论男性或女性,都有可能得头颈癌。

而且,和宫颈癌类似,HPV在头颈癌当中的占比很大。在头颈癌的病例类型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及其变异型,而超过70%的口咽部鳞状细胞癌(OPSCC)病例是与HPV相关。

待检测的标志物类型也一致,和宫颈癌类似,HPV的高风险型主要是16/18/26/31/33/35/39/45/51-53/56/58/59/66/68/70/73/80型,其中HPV-16/18占比85%,而HPV-33/35/52/45/39/58等占比约15%。

和宫颈癌相比,头颈癌HPV检测的难点之一是取样部位多,取样部位深,所以这也导致约2/3的患者初诊时即已到了晚期,传统的检测方法,如PET/CT扫描、内窥镜等等,比较难以解决广筛查和早筛查的问题,这也为血基HPV ctDNA检测带来了机会。

那么,有没有厂家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呢?

还真有!

美国Naveris公司就在干这个,他们选择的检测标志物是TTMV-HPV ctDNA,但他们开始选择的切入点很有意思,是用于检测治疗后最小疾病残留(MRD)阴性的头颈癌患者。

这个预期用途范围是比较小,可能不少国内厂家都看不上,毕竟动不动就是爆款或者10亿单品么,但这样做是比较容易切入到实际的临床应用当中去积累数据。

其实那些泛癌种检测,或者一上手就要做大规模筛查的项目,都是很难真正走进临床的,因为他所需要的验证样本是非常的多,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时间,因为就算你做了很多样本,证明产品没有问题,但依旧很有可能会遗漏没有验证到的方面,所以对于新产品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先打开一个小切口,让临床能用上产品,在慢慢的积累经验和扩大范围。

其实对于药品,也是这样的逻辑,也能够在一个小的适应症范围里面上市,形成正向现金流,而且刚上市的时候,一般也是属于三线治疗,然后再随着使用时间,逐步扩大自身的适应症范围,这实际上是临床行业的底色

如果我们无视这个底色,在验证不够的情况下强行推广,那就要为了这部分强行推广额外支付费用,而且,在这个验证阶段之后,强行推广的产品能不能真正有临床意义?这是要打个问号的。这已经是客气的说法,实际情况应该是基本不可能,这主要就是因为对于新标志物或者新应用场景来说,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而强行大范围推广之后,一些本来在小范围应用当中可以暴露出来的问题,暴露不出来了,这会导致问题始终解决不了。

所以,Naveris选择从小处着手,来推广它的产品,不失为一个妙招,毕竟在头颈癌检测/甚至是HPV检测方面,血基检测几乎是一个空白,缩小预期用途,就能缩小进入临床的阻力,目前,这个政策已经得到了回报,它被纳入了美国医保。

当然,对于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来说,这只是个开始,HPV检测的想像空间是非常大的,在应用场景上,就有多种癌症可供选择,而在检测当中,也包括筛查、诊断、监测三种不同的应用模式。我在之前的文章当中谈到过,实际上对于同样的生物标志物而言,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只需要根据需求对试剂本身配方浓度进行调整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全部重头来过,这会大大降低你的开发成本,并且加快新产品上市的速度。所以,选择一个好的生物标志物赛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处着眼

Naveris现在确实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除了继续针对头颈癌之外,还在进行宫颈癌和肛门癌的应用方向研究,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让技术平台去适应不同的疾病和场景,从而最大化发挥其技术优势,来获得市场竞争力。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循序渐进,方得始终

在我多年的IVD从业生涯当中,那些一上来就整大项目的产品,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而那些小步快跑,从小项目发展为大项目的产品,成功的概率就要大很多,因此大活就该嘴上整,做事还是从小做呀。

文章来源于诊断科学,作者认真的刘博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IVD从业者网
体外诊断领域专业新媒体,专注行业价值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