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所趋!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四大核心要素

创业   2024-11-13 09:05   上海  

作者:岭北山人

本文共4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11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联合发布通知,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的通知。这是自2023年41号文件发布以来,首次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出的又一措施。



医共体区域医学检验中心

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以牵头医院为载体,建成远程会诊、心电、影像、检验、病理 “五大中心”,基层医院将心电、影像等资料上传至 “五大中心” 诊断,推行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 服务模式。

同时要求加强药品耗材管理,实行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整合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合理建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管理中心。

在提升区县级中心医院检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打造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升级设备、导入实验室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搭建、完善区域医疗机构检测服务信息化。同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检测整体服务能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这里所讲的区域检验中心,并不是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而是县域检验一盘棋的大工程,在提升中心医院检验能力的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建设,打造区域检验中心的“超级检验科”建设

综合起来就是:硬件是基础,互通是关键,质控是核心,互认是目标



硬件是基础

基层医疗卫生建设,一直是国家重视和关注的焦点。目前有5亿农村人口,从治未病的角度来看,早防早诊早治以及慢病管理是重点。

2023年3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各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备标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队伍建设。构建资源联动、统一质控、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2022年12月,财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下发《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本次共提前下达公卫补助资金616.05亿元,相比2022年度的588.55亿元,高出27.5亿元


2023年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101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乡镇卫生院3.3万个。在2023年总诊疗量中,医院 42.6 亿人次(占44.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49.4 亿人次(占51.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依然是主体。

在此次的医共体建设中,强基层是关键环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的检测能力,是打造区域检验中心的根本。增加、更新、提升现有基层医疗机构检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合规操作,全面质量控制,才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和服务能力。

如果单纯地将乡镇卫生院的所有标本送到中心检测,而不从硬件、人员、质量控制方面加大投入,那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将成为空话。

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每次谈起,依然让人“心有余悸”。总结复盘之后,我们发现,公立医院依然是诊疗的主体,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和社会属性,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在公共卫生层面。如果只是简单的将检验打包移交给第三方检验机构,我想还会有无数个“张核子事件”。只有政府牵头,明确领导责任,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机构独立运行,不改变医疗机构的性质,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



互通是关键

41号文件指出,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依托县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借助信息系统和冷链物流系统,为县域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服务。实现县、镇、村全覆盖,群众在村卫生室采集血样,检验标本借助物流系统,规范程序流转到镇卫生院或检验中心,检测完成后,结果直接在村卫生室打印,检验信息全县联网共享、互通互认。减少大型设备重复投资,避免老百姓为检验检查来回奔波。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就是打破现有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在县域内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化验、影像等医疗资源共享,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这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识别和读取,实现信息互通。

同时,也是一个医疗资源共享,建立检验医疗资源共享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相关医疗数据和资料,制定资源共享的规范,明确医疗资源共享的条件和方式。成员单位可通过共享中心获取其他单位的检验医疗资料,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信息平台不是单纯地将医疗机构的检验科联通起来,重点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心医院来讲,从单纯的管理一个科室,演变成管理整个区域的医学检验。

从这个层面来讲,检验信息化的赋能尤其重要,从区域所有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耗材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延伸至学习提升、培训考试、职称晋升等一系列功能,才是真正的信息互联互通。



质控是核心


早在2006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过《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2010年7月国家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也不断发文,要求推行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国家卫健委还表示,在2025年底二级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

检验结果互认的前提,就是建立有效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而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设备不同、耗材不同、操作规范不一致、质量控制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制约互认的关键因素。


对于医疗机构来讲,比较大的检验科一般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普通等级医院参加各省临检中心定期的室间质评。临检中心集中向参与实验室发放室间质评样本,实验室将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临检中心。

由于室间质评一般为半年开展一次,当室间质评发现无法接受的系统误差时,实验室可能已经发出了错误的患者报告,这个间隔时间越长,风险越大。除此之外,很多检测项目并没有开展室间质评。

而作为县域医疗一盘棋,做到检验的同质化,质控就成为核心要素。如何在县域内搭建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将不同医疗机构的设备状态、质控状态、失控原因、危急值报告等一系列因素标准化,就成为能否达到最终互认的核心要素。

在县域内植入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区域检验中心能否成功的关键。



互认是目标

2023年11月7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全国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为主题,重点介绍推进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其中,对于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检查结果互通互认问题,再次提上议程。

2022年2月14日,国家卫健委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通知》,满足国家级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国家级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国。

满足地方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地方质控组织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该质控组织所对应的地区。不同地区通过签署协议,共同开展检查检验互认工作的,应当由有关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共同组建或者指定质控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参加相关质量评价并合格的,互认范围为协议地区。

文件要求,所称检验结果,是指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所得到的数据信息。检查检验结果不包括医师出具的诊断结论。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标志统一为HR。检查检验项目参加各级质控组织开展的质量评价并合格的,医疗机构应当标注其相应的互认范围+互认标识。如:“全国HR”、“京津冀HR”、“北京市西城区HR”等。未按要求参加质量评价或质量评价不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不得标注。
目前,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医院的信息系统、检查检验质控水平不尽相同,特别是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导致医疗信息互通存在一定障碍。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对检查检验结果“不能认、不愿认、不敢认”,有技术原因也有利益考量。一方面,各家临床检验与诊断标准和设备不完全一致,质量控制水平额不同,实行互通互认也会带来一些差错和纠纷。另一方面,检查检验是医院的一块收入来源,推行互认之后影响医院的利益

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必须健全跨医疗机构、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快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统一技术、统一质控标准,加快打破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

医学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对医检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医疗机构都需要对出具的报告负起责任,相关部门也要建立责任的溯源追究制度,防止产生医疗纠纷和法律责任难以厘清的问题。

而在紧密型医共体区域检验中心的大背景下,实现检验结果互认,从根本上可以减少重复检查的次数,从而降低医保的支出,减轻医保负担,这是检验结果互认的根本。

只有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节约医保基金,医共体才能获得医保结余。要将各项费用考核指标的管控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心之一,要求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减少大处方、大检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写在最后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推进,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将迎来较大的市场机遇。在县域检验一盘棋的背景下,医药器材的采购、 配送、管理、结算也会一体化。集约化供应,会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一大批小的经营企业将面临危机。

但在集约化背景下,统一供应,有助于降低医疗机构的检验成本,对医疗机构来讲,提升检验能力,降低检验成本,增加检验收入,也会成为受益点之一。

总的来讲,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推进,可以降低政府对医学检验的投入,减少重复检查,节约医保资金。也可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便捷而又高等级的检验服务。

医共体区域检验中心作为政府的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必将改变整体的医疗环境,也会改变医疗市场的格局。

文章来源于岭北山人,作者岭北山人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IVD从业者网
体外诊断领域专业新媒体,专注行业价值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