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拥太行之峻岭,西瞰黄河之浩荡,内含山川之神韵,外映天地之风云。山西省,古称“并州”,黄河贯穿其间,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晋地”之称。这里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坐标,从黄河岸边的西候度人工打制石器到塔儿山下的陶寺观象台,历史的长河中,晋国一时成为北方霸主。
秦汉更迭,五胡乱华,山西地处中原腹地,战略地位显赫,成为诸侯割据的大本营。至唐宋金交替,山西因其地理与战略位置,成为南北联络的桥梁,政治地位异常显赫。明清时期,晋商崛起,这些勤劳智慧的商人行商天下,开矿设厂,兴修水利,形成著名的晋商群体,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对中国经济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关于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现有珍贵藏品50余万件,其中颇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有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山西地方陶瓷、明清晋商文物等,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晋魂”包括:
【二层】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主要展示新石器时代到西周时期的文物。
【三层】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共7个历史文化专题
【四层】土木华章(古建)、玉韫华夏(玉器)、翰墨丹青(书画)、瓷苑艺葩(瓷器)、方圆世界(钱币)5个艺术专题
2.山西博物院快速打卡指南
博物馆一层为临时展厅以及文创商店,主要文物都在二层和三层,直接上二层按历史演进顺序打卡庙底沟彩陶罐、龙形觥、晋侯鸟尊、西周晋侯夫人玉组佩、侯马盟书;然后去三层打卡胡傅温酒樽、彩绘雁鱼铜灯、娄睿墓壁画、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虞弘墓石椁。
3.十件必看藏品
第一件:庙底沟彩陶罐 新石器仰韶文化
位置:2楼《文明摇篮》
山西博物院所藏的庙底沟类型彩陶罐,是约公元前4000年的完整陶器,这一类型的彩陶纹饰如水涡状双旋纹饰、上下两点、二横线组合等,都是仰韶文化时期先民通过对天象、日影等自然现象的观察产生的天极崇拜、两仪概念、太阳历等原始宇宙观。
第二件:龙形觥(gōng)商代
位置:2楼《夏商踪迹》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觥(gōng),是一种盛酒器,出现于商代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龙形觥是一件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者村的商代晚期青铜器,独特的设计与中原文化有所区别,反映了当时方国文化的风格。这件盛酒器形似龙舟,前端为龙首,口部微张,盖面中央有蘑菇形钮,器身两侧有贯耳,可以把觥吊起加热,底部有长方形圈足。
龙形觥全身布满了精美纹饰,包括旋涡纹、云纹、夔龙纹,以及罕见的鼍(tuó)纹(鳄鱼纹)。鼍纹的出现可能表明古时吕梁山、黄河沿线气候温暖湿润,适合鳄鱼生存。这种南方元素的融合,反映了方国文化与南方的接触和影响,整体龙形设计还有一种瓶形角,神秘而超现实。
第三件:晋候鸟尊 西周
位置:2楼《晋国霸业》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晋侯鸟尊是一件高39厘米的青铜礼器,主体为凤鸟回眸造型,健硕饱满,装饰细密鳞纹、卷云纹和羽翎纹。凤鸟背部有盖,捉手为小鸟形,尾部下方探出一只大象,象鼻内卷,与凤鸟双足形成三点支撑。
鸟尊的器盖内侧及内腹部,均铸有相同的2行9字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这告诉我们鸟尊是晋侯在宗庙祭祀时所用的重要礼器。《周礼》曾记载宗庙礼器有“六尊六彝”,“鸟彝”即为其中之一。据考证,这件国宝的拥有者正是改国号“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xiè)父。
《说文解字》中说:“晋,进也。”鸟尊上的“晋”字,上半部像是两支箭插在箭靶上,下半部为“日”,即太阳。它们结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像箭追着太阳一样上进。所以,“晋”最本来的含义为“上进”,所以才会有我们现在的“晋升”“晋级”,从中我们可以体味,晋侯夑(xiè)父“改唐为晋”的初心。
第四件:西周晋侯夫人玉组佩 西周
位置:2楼 《晋国霸业》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西周晋侯夫人玉组佩是1992年出土于山西曲村M63墓的珍贵文物,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距今2800余年。这件玉组佩长约158厘米,由204件玉饰组成,包括45件玉璜、玉珩、玉管、玛瑙管和绿松石等,以5件大型玉璜为主体,精美华丽,代表了西周时期晋国最高的治玉工艺。
玉组佩不仅是显示身份等级的饰物,还通过玉件碰撞的声音规范佩戴者的步态,体现礼仪与风范。其雕刻采用西周典型的双勾技法,纹饰多样,包括龙纹、鸟纹和人龙合体纹,工艺精湛,线条婉转流畅。
第五件:侯马盟书 春秋
位置:2楼《晋国霸业》
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盟书重现于世,上面的文字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字。盟书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大夫盟誓的信约,写在玉石上的盟辞,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信义与承诺的崇尚,通过庄重的仪式与文书,权力结构及政治联盟得以巩固。朱红为墨,偶有漆黑,通常一式两份,主盟者藏其一,另一份则埋于地下或沉入水中。
第六件:胡傅温酒樽 西汉
位置:3楼《民族熔炉》
胡傅温酒樽是1962年出土于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的西汉晚期青铜器,通体鎏金,质地为高纯度青铜。酒樽器盖中央有提环,四周三个凤形钮,底部为三个熊足。外壁浮雕猴、鹿、龙、凤、九尾狐等动物图案,生动展现草原风情。
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表明其制作于公元前26年,为西汉汉成帝时期,“中陵”即今山西省朔州。胡傅温酒樽是汉民族与草原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反映了当时贵族奢华生活的品味。尽管最初被认为是温酒器,现研究认为其厚实的构造实际是为了保温,以保持酒的美味不挥发。
第七件: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
位置:3楼《民族熔炉》
西汉彩绘雁鱼铜灯构思巧妙,整体造型为一只鸿雁伫立,回首衔鱼,代表了“祥瑞”之兆。大雁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夫妻恩爱、诚信,而鱼则寓意着富足美满。这样的组合表达了汉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寄托了他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铜灯的设计也很精巧实用,鱼腹下方连接两块弧形屏板和带曲鋬的灯盘可自由转动,用以调节灯光亮度及方向,同时起到防御来风的作用。更为独特的是,灯具点燃时产生的烟气可以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盛水的雁腹中,从而有效净化室内空气。
第八件:娄睿墓壁画 北齐
位置:3楼《民族熔炉》
娄睿墓壁画的使用了天然的土质颜料,如土红、朱砂等,色彩鲜艳而稳重,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人物的脸颊丰满圆润,这种风格在魏晋及以前的绘画中不常见,显示出北齐时期人物形象的一种新变化。
画中的人物服饰和饰物色彩丰富,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画师用单线勾勒、重彩填色,特别是晕染技法的应用,使得画面立体感强,色彩鲜艳且富有层次感。壁画不仅描绘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骑马出游、宴饮等,还生动刻画了马匹和人物的动态,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连马粪这种细节都画出来
这些壁画的艺术风格与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的作品相似,尤其在鞍马人物的描绘上,杨子华被誉为“画圣”,其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九件: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南北朝
位置:3楼《民族熔炉》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板是与石床榻配合使用的围屏构件,采用木胎漆绘工艺,以麻布为底,外涂漆料加以填平。屏风正反两面均装饰漆画,画面分为四层,描绘列女和古贤人物故事,每个角色旁附有榜题和题记。内容取材于《列女传》《孝子经》《汉书·外戚传》等历史文献。
屏风以朱漆为底,黑漆勾线,运用渲染和铁线勾描技法,色彩浓艳。其艺术风格接近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展现出鲜明的东晋、南朝文化特色,反映南方绘画对北魏平城的影响。这件作品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具有重要价值。
第十件:虞弘墓石椁 隋
位置:三楼《民族熔炉》
虞弘墓石椁出土于1999年7月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此墓是被该村一位村民在挖水渠时无意中发现的,墓主人虞弘是来自中亚鱼国的外交家,曾在北齐、北周和隋朝担任要职,是少有的跨三国任职的外国人。
石椁由汉白玉制成,外观为仿木建筑结构,通体浮雕彩绘,图案充满异域风情,包括中亚流行的胡腾舞、翼马、人狮搏斗等场景,人物皆高鼻深目,反映了虞弘的异域文化和宗教背景。
石椁不仅是中国少有的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且富含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也是汉唐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实物,是研究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资料,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4.博物馆门票预约
山西博物院
地址 | 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北段13号
* 开放时间为每日9:00—17:00 周一闭馆
* 仅通过官方微信号免费预约参观,观众可提前3日预约门票,凭身份证或预约码按预约时间入馆。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