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件国宝级文物穿越秦汉;480个月大的新晋初中生,完成中国历史教育闭环(三)

文摘   2024-11-21 18:00   广东  
2024年人教版更新了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不止是封面的秦始皇铜车马更换了含有“中国”的何尊,显著的变化是丰富了文物和遗址介绍,这些记录了、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崛起。这不正是历史学讲究的“孤证不立”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考古观念。
当然,博物馆一直都是开放的好学校,这次跟紧《博物学渣》,重回记忆中的七年级,一起完成中国历史教育闭环。

part 01

第 1 课 秦统一中国

share the world

知识点:
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21年。这一年,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完成了对东方六国的征服,标志着秦朝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包括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和社会秩序。
秦朝的统一不仅结束了长达560多年的动荡和混战局面,还为后续的汉朝及其他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的具体过程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灭韩。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破赵,克邯郸,赵王迁投降,邯郸成为秦郡。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燕,灭赵。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

秦朝的短命主要源于六国贵族的反抗、急政激化民怨、严酷的法律制度、过度的土木工程、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人地矛盾和阶层结构问题、秦始皇个人过于追求功利以及秦二世的昏暴。

1、(历史书第五十二页、五十七页)秦始皇兵马俑
年代:秦朝
收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代表了秦朝初期的军事力量和雕塑艺术的巅峰。这一考古发现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的制作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其陵墓的陪葬品,旨在死后继续维护他的统治。秦朝废除了人殉制度,转而使用陶俑来象征军队,体现了秦始皇的意志和对永恒权力的追求。

现在对于秦始皇陵的考古发掘只是冰山一角,不知道百年以后,我们是否能真正揭开秦始皇陵的面纱。

课外小讨论:我们看到的兵马俑为什么没有颜色?
兵马俑无色和氧气相关性不大。
兵马俑被掩埋在骊山之下,长期处于湿润的土壤环境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当陵墓被发掘后,原有的湿度平衡被打破,生漆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导致生漆层变形、破碎,最终颜料脱落。这个过程非常迅速,通常只有4、5分钟的时间。

2、(历史书第五十五页)秦两半
年代:秦朝
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
秦半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秦国,正式成为法定货币是在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但真正全国流通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即公元前221年。秦朝通过颁布货币法,确立了半两钱作为国家统一货币的地位,结束了战国时期货币制度的混乱状态。
秦半两的流通范围广泛,覆盖了秦朝的整个疆域,从北长城至南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的统一管理。它的使用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奠定了“圆形方孔钱”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长达两千多年的货币形制基础。


3、(历史书第五十六页)秦长城

年代:战国,秦
位置:内蒙古固阳,陕西延安,陕西榆林和陕西蒲城县等
秦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横贯东西的防御工程,它不仅代表了秦朝强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秦长城的建设始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后,为抵御北方匈奴族的侵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大将蒙恬的主持下,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这项工程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国、赵国、燕国各自修建的长城基础上连接和扩建而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全长约一万余里,故称“万里长城”。
现在看到的比较完整修复的长城大多是明朝时长城。


part 02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share the world


知识点:秦朝的短命主要源于六国贵族的反抗、急政激化民怨、严酷的法律制度、过度的土木工程、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人地矛盾和阶层结构问题、秦始皇个人过于追求功利以及秦二世的昏暴。



4、(历史书第五十八页)云梦睡虎地秦简
年代:秦朝
收藏:湖北省博物馆
197511月,云梦县城发现秦墓葬。人们根据其地势如虎的情况和春秋时期楚地虎乳子文的典故,为此地取名睡虎地。墓中包含1155枚竹简、4万余字。

睡虎地秦简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它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界此前没有秦代简牍出土的空白。更难得的是,这批秦简内容丰富,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将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的风貌呈现到世人面前。
云梦秦简的珍贵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竹简不仅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还揭示了秦朝社会的诸多细节。

a、世界最早的法医记录
秦简上详细记载了如缢死、流产、外伤检验等,而且还有明确的检查缢死者的流程,为后世法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

秦简《封诊式》是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3000余字内容,以文书格式呈现,详细描述了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程序,体现了秦朝成熟的司法制度。

c、世界最早的环保法

《田律》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法律条文,规定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显示了秦朝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比如,早春二月、不许到山林中砍伐树木;不到夏季七月,不许烧草;不许捕捉幼鸟幼兽;不能毒杀水生动物等等。

d、挑战了《史记》等传统史料中的记载

云梦秦简的内容挑战了《史记》等传统史料中的记载,如对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的重新解读,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课外小讨论: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是不是编造了个理由,发起革命?
发起反抗或者战争总是需要有一个理由的,陈胜吴广属于很擅长宣传的。

《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吴广因为“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而密谋起义。这一理由在传统历史叙述中被视为起义的主要导火索。

《秦律十八种·徭律》的记载,服徭役迟到三天到五天的,只需口头批评;六天到十天的,罚一个盾牌钱;超过十天的,罚一个甲胄的钱。遇到大雨等天气原因造成迟到的,还可以免除处罚。这是有实物证明秦律还是很人性的。

陈胜吴广的起义不仅仅是因为“失期当斩”这一单一原因,而是秦朝暴政和不公正待遇的综合结果。陈胜吴广利用了民众对秦朝暴政的普遍不满,通过“失期当斩”这一理由,成功激发了人们的反抗情绪,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陈胜吴广绝对是革命宣传小达人。

例如,陈胜吴广在鱼肚子里塞入写着“陈胜王”的字条,并在草丛中假装狐狸呼喊“大楚兴,陈胜王”。这些宣传手段有效地增强了民众的信念,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支持起义。

陈胜还利用了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这两位在民间享有很高声望的人物,进一步赢得了民心。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仁德有为;项燕是楚国名将,深受楚地人民的爱戴。陈胜的这些举动不仅增强了起义的合法性,也提高了民众的参与热情。

个人还是认为秦朝的灭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王位传错了人,历史没有如果啊。秦朝虽短,但是在世界的影响力是瞩目的,以至于现在还有国家称中国人qin。


part 03

第 3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share the world

知识点:楚汉之争,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期由于连年争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萧条。汉高祖刘邦采纳“黄老学说”,以休养生息政策治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并以身作则提倡节俭,国力大大增强,最终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历史书第六十三页)汉并天下瓦当
年代:汉代
收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汉代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它不仅是实用的建筑材料,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瓦当位于筒瓦的前端,用于保护檐头免受风雨侵蚀,同时以其精美的装饰增添建筑的美观。

西汉初期至文景时期,瓦当文字紧凑严肃;中期字体宽博,出现龙虎四神等大气磅礴的图案;后期则字体流丽,风格更为圆润。
瓦当的制作和使用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自信。


6、(历史书第六十五页)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年代:西汉
收藏:湖南省博物院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代表了西汉时期漆工艺的巅峰,展现了古代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卓越成就。这些漆器不仅数量众多,保存状况令人惊叹,而且工艺精湛,装饰华丽,是研究汉代生活、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器型多样,包括耳杯、盘、盒、奁、几、案、屏风等,其中耳杯数量最多,常带有“君幸食”、“君幸酒”的祝词,反映了宴饮文化的礼仪。


7、(历史书第六十五页)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土的陶仓
年代:汉代
收藏: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汉景帝阳陵陪葬墓园出土的陶仓是研究西汉时期农业与仓储制度的重要文物。这些陶仓模型反映了当时粮食储存技术的精细和对食物保存的重视。

陶仓模拟了实际的粮仓储存设施,通常呈现为带底座的房屋形状,上部宽大而下部逐渐收窄,顶部采用四阿式屋顶设计,即庑殿顶,模仿了汉代建筑风格,有明显的瓦片形状,增加了美观性和实用性。

功能性细节:仓体上部设有通风窗口,可以调节内部空气流通,防止粮食受潮,同时保持干燥,有利于长期储存。仓体中部开有圆孔,可能用于进一步的通风或检查内部情况。



8、(历史书第六十六页)帛画
年代:汉代
收藏:湖南省博物院
马王堆一号墓的T型帛画,是西汉初期的一件杰出的艺术作品。这幅帛画全长约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整体呈"T"形,是用三块单层棕色细绢拼接而成,顶部裹有竹竿,便于悬挂,是汉代丧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引导死者灵魂升天。



9、(历史书第六十六页)西汉直裾素纱襌衣

年代:汉代
收藏:湖南省博物院
直裾素纱襌衣,是西汉时期的一件纺织艺术巅峰之作,1972年在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中被发掘,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这件文物不仅是中国古代丝织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最轻、最薄的古代服装之一,展现了汉代高超的纺织和染织工艺。

part 04

第4 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share the world

知识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诸侯国,建立较小的侯国,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对抗,实现了政治上大一统。

(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文化上: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题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凶奴。

意义: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0、(历史书第六十七页)《史记.平准书》书影

年代:西汉
收藏: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史记·平准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写的一篇,它详细记录了汉代的经济政策与财政状况,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实施的平准制度。平准,意为平衡市场供需,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物价。这一篇章不仅描述了汉初因秦末战乱导致的经济凋敝,如天子和官员的贫困,以及普通百姓的困苦,还详细介绍了汉朝逐步发展和调整的经济策略。

书中记载,西汉经过70 多年的发展,在没有水旱灾害的年份,百姓家给人足,国家府库钱财充足。京师积累的铜钱很多,因年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

11、(历史书第六十八页)汉朝耧车(模型)

年代:西汉
汉朝的耧车是一种革命性的农业工具,它标志着从手播到机械条播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播种效率。

耧车的工作原理,即通过一牛牵引,一人控制牛行,另一人摇动耧把,使得种子通过输种管均匀落入预先开好的沟中,随后覆土,实现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的作业。

作为西汉赵过发明的农具,耧车模型展现了古代中国在农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比西方同类机械早了约1700年,对后世农业发展影响深远。



12、(历史书第六十八页)长信宫灯

年代:汉代
收藏:河北省博物院
长信宫灯,是中国汉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环保理念而闻名,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宫女形象设计,跪坐执灯,左手托灯座,右手提灯罩,右臂中空并与灯体相连,形成烟道,巧妙利用虹吸原理收集燃烧产生的烟尘,减少室内污染。北京冬奥会的火种灯的设计就以此为蓝本。

part 05

第 5 课 东汉的兴衰

share the world

知识点: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刘秀在政治上和军事上 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在皇帝年幼或昏庸的情况下,宦官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宦官常常依附于太后、外戚或皇帝,干预朝政,形成了独特的宦官干政现象。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为了扩大势力, 外戚和宦官集团又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东汉后期,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精心策划、长期准备,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终于爆发。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军”,虽然镇压了黄巾军起义,但是东汉也名存实亡。

13、(历史书第七十三页)东汉宅院画像砖
年代:东汉汉代
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宅院画像砖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主要出土于四川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这些画像砖生动地描绘了东汉时期官绅富豪的住宅布局和日常生活场景。
通过画像砖,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庭院中雄鸡相斗、双鹤相立,反映了主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人物活动如宾主对坐宴饮,体现了社交礼仪和家庭生活的温馨。

东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贵族和富裕阶层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这在宅院画像砖上得到了直观体现。这些砖块多用于墓室装饰,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理想和死后世界的期望,是研究汉代社会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14、(历史书第七十四页)东汉牛耕画像石

年代:东汉
收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牛耕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与农业文化的重要见证,主要发现于汉代墓葬和祠堂遗址中,尤其是以山东、江苏、四川等地出土的最为著名。这些画像石通过精巧的雕刻技艺,生动展现了东汉时期农业社会的牛耕场景。

东汉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普及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牛耕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这些画像石正是这一时期农业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


15、(历史书第七十四页延展)东汉青瓷

年代:东汉
收藏:上海博物馆

东汉中晚期是瓷器逐步成熟的时期。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东汉中晚期浙江上虞地区出产的“青瓷网纹罐”及在浙江余杭出土的东汉“青釉扁壶”等实物来看,其瓷胎纯净、烧结充分、釉色青翠,胎质及烧成温度已符合真正意义瓷器的要求,但在造型、纹饰方面仍遗留着原始瓷的一些特征。



16、(历史书第七十五页)东汉绿釉陶水亭

年代:东汉
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绿釉陶水亭是一种独特的陶瓷艺术品,它不仅展现了汉代陶器工艺的精湛,还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以及豪强大族的生活状态。
这件文物通高54.5厘米,其设计独特,分两层,置于圆形水池内,亭脊和檐角装饰有禽鸟,中层四角各有一名武士持弓待发,亭中心则有音乐和舞蹈的场景,下层设有楼梯,水池周围塑有人、马、鹅等,整个器物施以绿釉,色彩鲜明,工艺复杂。

17、(历史书第七十五页)东汉车马出行壁画
年代:东汉
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车马出行壁画是东汉时期墓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还反映了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这些壁画通常绘制在墓室的墙壁上,以连续的场景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出行场面,包括车马行列、随从护卫、狩猎娱乐等,体现了墓主的尊贵地位和对死后世界的理想化追求。

18、(历史书第七十五页)东汉击鼓说唱俑

年代:东汉

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击鼓说唱俑被誉为“汉代第一佣”,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物,它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

击鼓说唱俑的造型夸张而生动,俑头戴帻,两肩高耸,赤足着裤,左臂抱鼓,右手举槌,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展现了说唱艺人的幽默与活力。其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极为传神,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对人物性格和情绪的高度捕捉能力。
在汉代,俳优不仅是娱乐人物,他们的表演往往包含讽刺与调谑,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众心态。

part 06

第 6 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

share the world

知识点:
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后,汉朝与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物品,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珍奇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成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使东西方文明由原来的互相不了解,独立发展,到开通后的互通有无,因此丝绸之路便成了沟通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许多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半岛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过中南半岛,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各地。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19、(历史书第七十五页)玉门关遗址

年代:汉代

玉门关遗址,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180公里的小方盘城,是汉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一遗址见证了汉武帝时期对西域的开拓以及与中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1年至前111年之间,随着汉长城的修筑而设立。
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一部分,玉门关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强调了其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0、(历史书第七十八页)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年代:唐

收藏:敦煌莫高窟第323窟
张骞出使西域图是一幅珍贵的历史壁画,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第323窟的北壁西侧,创作于初唐时期。这幅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详细描绘了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是敦煌壁画中独一无二的历史故事画,也是中国佛教史迹画的早期代表之一。

壁画共分为五组画面,每组都有榜题,通过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从汉武帝拜金人到张骞出使西域的整个过程,包括汉武帝的仪式、张骞的出发、途中经历以及到达西域各国的情景。

壁画依据《魏书·释老志》等文献绘制,不仅记录了张骞的外交使命,还反映了当时对佛教的接受和传播,因为壁画中出现了佛陀的形象,体现了文化交流的深度。

张骞出使西域能活着回来,意味着啥?相当于去火星的载人飞船失联了13年,突然有一天自己回来了,还带了个月球籍的老婆。(以后细讲)


21、(历史书第八十页)西汉鎏金铜马

年代:西汉

收藏:茂陵博物馆

西汉鎏金铜马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1981年5月在陕西省兴平市茂陵陪葬坑阳信墓南出土,现为茂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以西汉时期大宛国的汗血宝马为原型,它不仅是对良马的赞美,也是汉代养马业兴盛和马文化发达的象征,反映了汉武帝对马的重视以及对远征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雄心。

大宛汗血马属世界上最神秘的名贵马匹之一,在我国古代一直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汉武帝就特别喜爱汗血马。奇怪的是,这种国之至宝自元朝以后却在我国绝迹了。2002年6月,土库曼斯坦总统赠送给我国一匹汗血宝马,时隔600多年,大宛汗血马的子孙又踏上了这片久违而又熟悉的土地,不能不说是一段千年的缘分。


22、(历史书第八十页)东汉锦袜

年代:东汉

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东汉时期的锦袜,是古代丝织工艺的杰出代表,其中最著名的是“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袜。这件文物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属于东汉时期,其长度为43.5厘米,宽度为17.3厘米,用五种颜色的丝线(绛、白、宝蓝、浅驼、浅橙)以复杂的提花技术织成,上面绣有吉祥的隶书文字“延年益寿大宜子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尼雅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新疆地区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汉代丝绸之路的繁荣。锦袜上的文字和图案,不仅是装饰,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审美趣味的宝贵资料。




part 07

第七 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share the world


23、(历史书第八十四页)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纸地图

年代:西汉

收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纸地图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这一重大发现改写了造纸术的历史。
这张纸质地图在墓主人胸部被发现时已呈碎块状,最大的碎片不过5.6厘米长,2.6厘米宽。尽管受潮严重,但专家们通过细致研究确认,地图上用墨线绘制了山川、崖壁、道路等,与后来的马王堆地图在绘制方法和符号上相似。
经过鉴定,这张地图使用的是西汉文景时期的麻纸,结构紧密,薄而软,表面光滑,表明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掌握了植物纤维纸的制造技术。
放马滩纸地图的发现证明了蔡伦之前中国已有纸张的使用,将已知的造纸技术提前到了西汉,比蔡伦改进造纸术早了约300年。这一发现终结了关于造纸术起源的长期争议,对研究造纸术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复原图)

24、(历史书第八十四页)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年代:西汉

收藏:湖南省博物院

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是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件珍贵文物。这幅地图绘制于公元前168年之前,采用绢质材料,其尺寸约为长97厘米、宽93厘米,方位设定为上南下北,与现代地图的方位相反。这幅地图详细描绘了汉初长沙国南部8县(道)的地理信息,覆盖了今湖南南部潇水流域、南岭、九嶷山及周边地区,包括河流、山脉、城镇和道路等。
这幅地图被认为是经过科学测量和计算绘制的,展示了古代中国在地图学上的高超技艺。它不仅准确地表示了地理特征,还可能使用了比例尺和方位标定,体现了当时对地理空间认知的精确性。



25、(历史书第八十六页)西汉经穴漆人

年代:西汉

收藏:成都博物馆

西汉经穴漆人,是2012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现收藏于成都博物馆。这件漆木人像高约14厘米,体型匀称,裸身直立,手臂垂直,手心向前,双脚并拢,通体髹以黑漆。其独特之处在于表面精细雕刻了复杂的经络线条,共有22条红色和29条白色经脉线,以及117个清晰的腧穴点,并刻有“心”、“肺”、“肾”等内脏名称的小字,体现了对人体经络系统的深刻理解。
经穴漆人与同时出土的医学竹简一起,为研究扁鹊学派等古代医学流派提供了重要线索,加深了我们对古代中医文化的认识。


26、(历史书第八十六页)秦简99表

年代:秦代

收藏:里耶秦简博物馆

秦简中的九九乘法表,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出土于2002年的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这些秦简属于秦代洞庭郡迁陵县的公文档案,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22年到公元前208年,其中包含的九九表为研究古代数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这一发现证明了至少在战国末期至秦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乘法口诀表,比古埃及的类似表格早了约600年,对数学史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在湖北荆州秦家咀墓地出土的《九九术》楚简,其时间更早于里耶秦简,进一步证明了九九表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和应用。


27、(历史书第八十七页)史记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

年代:南宋

收藏: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

《史记》的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是现存最早且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史记》版本之一,刊印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5)。这个版本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史记》的单行本,而且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即包含了裴骃的《史记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家注释。这种合刻方式极大地便利了学者和读者对《史记》的理解与研究。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 “二十四史” 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卷(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8、(历史书第八十八页)洛阳白马寺

年代:东汉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宗教地位。它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因此拥有“释源”和“祖庭”的尊称,意味着它是所有中国佛教宗派的源头和发祥地,对越南、朝鲜、日本乃至欧美国家的佛教也有深远影响。
白马寺的建立充满了传奇色彩,源自东汉明帝梦见金人,随后派遣使者西行至天竺(今印度),迎请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两位高僧乘坐白马携带佛经和佛像归来,因此在洛阳城西建立了白马寺,并以白马驮经的功绩命名。寺内翻译的《四十二章经》是中国最早的汉译佛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29、(历史书第八十八页)“阳平治都功印”螭龙钮白玉印

年代:东汉

收藏:江西省博物馆

汉张道陵创立道教时,其组织方式是以“治”教区,全国主要有二十四治,绝大多数都分布在今天的四川境内。

“阳平”即指四川省青林县阳平山,其居道教“二十四治”管理中心之首。“治”是道家从事法事活动的场所;“都功”即道教的首领。这枚“阳平治都功印”是道教正一派龙虎山天师及天师府使用的法印,与法剑、经箓一起,作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的法器。

道教文献记载历代天师均掌此印,并将其作为信物传授下一任天师。

江西鹰潭龙虎山是道教重要的发祥地,尤其是对于道教正一派来说,它被视作“祖庭”。张道陵的后裔,历代天师,长期居住于此,使得龙虎山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中心,拥有深厚的道教文化遗产和众多的道观建筑。

30、(历史书第八十八页)《论衡》

年代:东汉

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论衡》是东汉时期著名哲学家王充的代表作,大约完成于公元86年,全书共八十四篇(原八十五篇,其中《招致》一篇仅存篇目)。这部作品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对当时流行的儒家神秘主义、谶纬之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强调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性,提倡理性思考,反对迷信和虚妄。
《论衡》因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被视为一部“异书”,在历史上多次遭到禁锢。然而,它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乃至科学方法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对现代学术研究仍有启发意义。王充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至今仍被学者们所称颂。


part 08

课后感

share the world

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的大一统;汉王朝,以自己的国号命名了整个民族。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还在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出土的文物都匪夷所思,2024年的中产还是赶不上西汉的贵族生活,这1800多年,我们到底做了什么,还在背乘法表,看中医。。。。;秦汉时代中有张骞这样的奇人,靠一己之力或是“一根筋”走通了丝绸之路,司马迁到处旅行写游记、记故事,合集成《史记》;中国原生的道教和古印度的佛教在华夏开花,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倒也是欣欣向荣。

嗯,以上。

27件国宝级文物讲述“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起源”;400个月超龄初中生,完成中国历史教育闭环(一)


收藏:中国文物大局观,195件禁止出国出境展览文物,全部集齐,召唤博物爱好者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SHARE THE WORLD

博物学渣
❤️对一切事物都好奇的博物馆爱好者 🌟立志做个有趣且有意义的分享者 关注博物学渣,我们一起逛博物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