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观光掠影│冬宫博物馆

文摘   2024-08-22 22:24   湖南  


▲点击上面的蓝字“图述百闻”+关注,便于查阅本公众号的所有文章。

题记

如果你有机会去圣彼得堡,一定要到冬宫博物馆参观,哪怕是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入场也是值得的。因为单凭欣赏照片,你永远都体会不到艺术名作真迹的震撼!

当导游领着我们进到冬宫博物馆里面参观时,我很想听他的详细讲解,又唯恐漏下该拍的精华,相机、手机并用,拍了几百张,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是手持设备在室内拍摄,成像效果不理想。整理了100多张照片,发公众号留存,便于自己反复欣赏、学习。

冬宫博物馆藏品中的绘画闻名于世,本篇主要以欣赏名画为主,排序没有按照参观的顺序,遗憾的是很多名画的标题没能记住,只能待以后慢慢来补充。

文字解说部分,多来自于网络,经本人编辑后整合而成。特在此对原作者一并致谢!

冬宫始建于1754年,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这里曾经是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现今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著名博物馆之一。馆内有350个展厅,展示出来的艺术品仅占全部馆藏文物的5%。收藏有来自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大量艺术品,其中以古罗马和古希腊神话中的人体雕塑有12000多件,圣经故事等绘画作品有15000多幅,因此享誉盛名。

世界四大著名博物馆,我已参观了两处,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照片,有时间再整理发公众号留存。

▲冬宫博物馆外景

▲冬宫对面的陆军参谋部 

陆军参谋部大楼是一座19世纪的弓形建筑,由意大利建筑师Carlo Rossi设计。

▲圣彼得堡宫殿广场(冬宫广场)中央矗立的“亚历山大纪念柱”,是沙皇为了纪念1812年俄法战争胜利而修建的,于1830一1839年建成,高47.5米,直径4米,重600吨。是一块完整的大理石。

令人惊讶的是,纪念柱没有地基,大理石柱、底座和顶端的青铜天使像间也没有任何支撑点,完全靠重力保持不倒。真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柱子顶端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的双脚踩着一条蛇,以纪念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率领俄军战胜拿破仑军队的业绩。

冬宫博物馆’亚历山大纪念柱”下面四周青铜底座精美的浮雕,代表着荣誉、光辉和胜利。

▲影友们在等候入场中。

▲"1812"名将画廊

冬宫博物馆内的“1812名将画廊”,表彰300多位为俄罗斯立下卓越战功的英雄,为冬宫著名的军事画廊。

这是一条狭长的油画走廊,两侧的墙面上挂有332幅著名统帅和将领画像,这些人物都是1812年战争和远征法国(1813-1814年)的参加者。著名的英国画家道(1781-1829年)与其助手、年轻的俄国画家亚历山大·波利亚科夫(1801-1835年)一起用了十年时间,创作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作品。由于很多将军没能等到给自己画像就离开人世,所有画廊里还摆着几幅空空的画框以纪念这些对国家有着卓越战功的将军。诗人普希金生前多次来到这里参观,并把感想写进了自己的著名爱国诗篇《统帅》中。

价值连城的绿孔雀石大鼎

珍贵的俄罗斯乌拉尔孔雀石,高超的设计制作工艺。

▲列夫·涅夫斯基花盘

孔雀石在俄罗斯是镇宅石,著名的科雷万大花盘是用整块石材雕刻的珍品,外形类似于的樽波浪式大花盘,不过顶部呈椭圆形,重达19吨,高2.5米,长宽直径分别为4.5米和3米。是由阿尔泰边疆区的科雷万工厂用一整块乌拉尔碧玉历经12年的精心打磨而成。如此体量的艺术品,在那个没有自动化机械运输的年代,运到这里都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人们先用160匹马拉的车,将它从阿尔泰地区运到乌拉尔,再用平底大驳船沿水路运抵圣彼得堡。

▲宝座大厅的天花板局部

▲冬宫宝座大厅的沙皇宝座

▲冬宫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金孔雀自呜钟。

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孔雀钟全部用黄金打造,十分引人注目,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宠臣波将金于1780年从英国购买,并送给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礼物。这是最接地气的镇馆之宝,由巨大的橡树、孔雀、猫头鹰、公鸡和蘑菇钟盘组成,每到整点时,钟上的各种动物便会开始表演并报时,先是猫头鹰伴随着音乐转动头部、眨眼并环顾四周,接着是孔雀开屏,二次缓慢转动,展现雀屏金色的正面和银色的背面,最后是公鸡摇头并发出"啼明"的叫声,时间以罗马数字在橡树下的蘑菇冠上显示。在十八世纪能有如此精湛的钟表技术,实在让人惊叹不已。由于孔雀钟已经200多岁了,现在很少进行报时表演,游客只能通过视屏观看录相。

▲冬宫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二——油画《圣母与圣婴》

达.芬奇仅存于世的十幅真品之一,此画为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出达芬奇创作技法质的飞跃。创作于1482年,为米兰的执政者创作,后传给了米兰的贵族 ——丽塔家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他们的私人藏品。1864年,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以10万法郎向丽塔侯爵买下了这幅作品。

作品描绘了一位怀抱婴儿正在哺乳的女人(圣母),身后是一堵带两个拱形窗户的墙,窗外连绵山峦。人物似乎被前方某处的光线照亮,圣母温柔而若有所思地看着婴儿,婴儿则心不在焉地盯着前方,右手握着母亲的乳房,左手拿着一个金翅雀。

作品的生动意象体现在小细节中,从中还能得知婴儿正处于断奶期。母亲身穿一件领口宽松的红色衬衣,衣服胸前位置有专门的开口,可方便母亲喂奶而无需脱衣。画中母亲衣服上的开口均已缝合(即决定让孩子断奶),但右边已缝合的切口被匆忙撕开(上面的针脚和线清晰可见),由于孩子的坚持,母亲改变主意,推迟了这个艰难的时期。

也有人解读说,圣母的微笑掩饰着圣母内心情感:温柔悲伤,专心注视,似乎已然感受到了婴孩耶稣未来坎坷不平的命运;圣母衣着的红蓝组合、圣婴手中的小鸟,象征耶稣为人类牺牲所流出的鲜血。

▲冬宫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三——油画《持花圣母》

达芬奇在世界上存世画作仅有十幅,冬宫就有两幅,堪称镇馆之宝。《持花圣母》创作于1478年,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该画于1913年从尼古拉斯二世从柏诺瓦(Benois)家族手中购得。

作品中央偏左位置的圣母玛莉亚把圣婴抱在怀里,一手扶着圣婴,一手拿着花;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长另一只手抓住母亲。持花和探花的母子逗乐的动作,构成了整幅画的主题,而三只手交错,正是全画的中心点。圣母的微笑反映的是尘世中年轻少妇面对自己孩子的幸福之感,是世俗的母性,这同先前圣母画像的严肃和呆板大异其趣。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金镶马赛克肖像。叶卡捷琳娜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762年—1796年在位),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 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冬宫最早就是叶卡捷琳娜的私人博物馆。

▲精美的彩色玻璃画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文名: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 ,英文名:Barge Haulers on the Volga)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该画描绘了在伏尔加河畔一组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奋力拉纤的纤夫群像,反映了俄国纤夫苦难的生活,寄托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也艺术地体现了作者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

该画描绘了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

《圣·彼得殉难》

《圣·彼得殉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油画。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意大利著名画家。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省的卡拉瓦乔村,因此人们称他为卡拉瓦乔。

▲荷兰 伦勃朗 《达那厄,1636》(Danae)

《达娜厄》是1636-1643年期间伦勃朗创作的一幅油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古斯王听信了一位预言家的告诫,他将被自己的女儿达娜厄所生的儿子杀死,阿古斯王十分恐惧,便把女儿达娜厄囚禁在一座高高的铜塔之中,不让女儿与世人接触。但是,神王宙斯爱上了达娜厄,宙斯化作一阵金雨,透过塔顶进入达娜厄的卧室,与她结为情侣。

这幅画描绘的是宙斯化作金雨与达娜厄幽会的情景,她被描绘成一个成熟的女人,躺卧在床上。右手不由自主向前伸出,脸上流露出惊奇与喜悦。光线全部聚集在她身上。周围则是暗部,利用金雨反射于帷幕,器具上的金光,她和仆人惊讶欣喜的神色来突出宙斯降临的主题。表现了伦勃朗一贯的戏剧性。女人肌肤的肉感,帷幕的厚重,器物金灿灿的质感,细腻逼真。

在《达娜厄》这件作品里,画家用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达娜厄的身体,象征着宙斯就要到来。少女望着窗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盼望着奇迹的发生。在达娜厄的上部有一个爱神的形象,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神奇的色彩。

伦勃朗笔下的达那厄与别的画家不同,呈现出极为鲜明的蓬勃朝气和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她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体现了画家所处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理想。

更耐人寻味的是:1985年,这幅画被一个酷爱伦勃朗的画家泼了硫酸,致使成了现在世界上最有名的残品之一。据说,这位伦勃朗的画迷一直在模仿伦勃朗的作品,其画风、手法、水平也在多年的模仿中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就是这幅画中所运用的萤火虫式的画法——那种能把屋内光线中的颗粒、灰尘、朦胧表现出来的技艺,让这位临摹者彻底疯狂绝望。将小瓶装满硫酸进入冬宫,泼向了这副让他可望而不可即的名画……此后修复工作长达12年之久,才在冬宫重新展出,但达那厄小腿处还是有很明显的模糊痕迹。

▲《以撒的祭祀》,伦勃朗的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创作于1635年。讲述的是信徒亚伯拉罕信奉上帝的故事。亚伯拉罕为了证明他对上帝耶稣的忠诚,竟愚忠地听命于上帝把其爱子以撒作为祭献品,正当亚伯拉罕高举起利剑要刺穿儿子喉咙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天使从天而降,震落了他手中的利刃,救出了其儿子,避免了一场人间悲剧。这个时期的伦勃朗已经表现出对上帝的怀疑。

作者简介: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1606—1669),荷兰现实主义绘画巨匠。生于莱顿一个磨坊主的家庭,家境贫寒。曾跟随当地画家亚各布学画,后来又到阿姆斯特丹学画。1632年开办新画室,进行了大量创作。他的一生留下了500多幅油画,把荷兰的肖像画、历史画和风景画发展到了极致,为油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主要作品有《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夜巡》《花神》《浪子回头》《一百荷兰盾的版画》《浴女》等。

▲我和影友王黎在冬宫与俄罗斯模特合影

▲初春的俄罗斯,外面是冰天雪地,室内只能穿衬衣。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在入门处设有免费衣物寄存处。

请在文末右下角点亮【点赞+在看】

图述百闻
用琴声陶冶情操,用镜头捕捉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