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观光掠影│彼得保罗要塞

文摘   2024-08-27 17:02   湖南  

▲点击上面的蓝字“图述百闻”+关注,便于查阅本公众号的所有文章。

▲圣彼得门:要塞共有6个城门,圣彼得门是唯一当时留下的最古老的城门。

2019年2月16日,我们随团来到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参观游览。

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也是这个城市的起源和圣彼得堡早期的军事据点。

彼得堡是在要塞的保护下诞生和发展的,彼得保罗要塞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创造的,彼得大帝亲自为它选择了这处易于防御的地点,并亲自监督建造工作。

彼得一世于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他化名随团出访。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俄国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里,彼得大帝是最受俄罗斯人敬重的沙皇,他曾于1697-1698年间隐姓埋名到欧洲强国考察达两年之久,决心以铁的手腕来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1700年开始,彼得大帝发动了长达21年对瑞典的北方战争。

1703年春天,他率领俄国军队在涅瓦河打败了瑞典军队,夺得了涅瓦河口的这片沼泽地,打开了通往西方的海上大门。为守住这个出海口,彼得大帝决定在涅瓦河岸的扎西亚岛(兔子岛)建造军事要塞。

彼得保罗要塞于1703年5月16日在涅瓦河入海口的兔子岛上奠基,由彼得大帝指令修建,他亲自参与规划建设。据说,建设要塞的初期,彼得大帝下令,其他地方禁止使用石头盖房,全国所有的石头都要运到这里填埋沼泽地作为地基;规定从外地来的船只必需随船运来石头,大船要携带30块,小船要携带10块,每块不小于10磅。

彼得大帝命令砍下两颗小白桦,埋在两个坑里,作为未来城门的标志,也就是现在圣彼得门的所在地。正在这时,一只翱翔的苍鹰突然降落在白桦树干上。彼得大帝高兴至极,认为这是上天示庆。从此,白桦、苍鹰和沙皇就成了俄罗斯最神圣的三位一体。

当时天气阴冷潮湿,工程进行得很困难。彼得大帝用了大量瑞典战俘及本国的农奴,亲自督工,限令完成。有几千人在建设过程中丧生。最初,用半年时间建成了木制的要塞。后几经扩建,一直到1787年,才建成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彼得保罗要塞三面临河,一面临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对于圣彼得堡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从城门外可看到圣彼得保罗教堂。

▲彼得保罗要塞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也是圣彼得堡的发源地,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兔子岛上,所以进要塞需要经过一座桥。

▲彼得保罗要塞全名应是圣彼得和圣保罗要塞

1703年在要塞开工后不久,时逢圣彼得和圣保罗纪念日,彼得大帝以耶酥基督十二门徒中最重要的两位圣徒:圣彼得和圣保罗的名字命名了要塞与教堂。

▲冰冻的涅瓦河上,还有不少野鸭子。

▲彼得保罗要塞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军事阵地,当年彼得大帝选择了涅瓦河出海口独特的地理位置,亲自规划设计蓝图,并监督建造。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城堡,墙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

▲工人们在铲除积雪,清扫道路。

▲远处可见有人在练习滑雪。

▲圣彼得门

圣彼得门是彼得保罗要塞唯一留下的最古老的城门。

▲城门上的浮雕讲述耶稣的大弟子圣彼得战胜异教徒的故事,以此来隐喻彼得大帝战胜敌人的英勇无畏。据说,浮雕上的圣彼得的形象就是彼得大帝的相貌。

▲圣彼得门上镶嵌着俄罗斯国微。这是由1882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定下的国徽,直至1917年被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府废除。1993年11月30日,这只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双头鹰又回到了俄罗斯的国徽上。二十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

▲圣彼得门上的双头鹰图案象征沙皇至高无上的权利,双头鹰中间有一个小盾牌,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代表伊凡三世征服周围领地,建都莫斯科。

俄罗斯国徽上双头鹰的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它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为了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抵御土耳其人,便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亚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娅佩戴着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后来索菲娅协助丈夫伊凡三世统一俄罗斯各个部落。1479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1882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头戴金色皇冠的双头鹰作为国徽固定下来。

▲苏联印钞厂

我国1953年版10元面值的人民币就是在这里印刷的。

1953年版10元人民币,也被称为“大黑十”,是第二套人民币的一部分。这一版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刷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当时国内印刷技术和生产能力有限,我国政府求助于苏联进行协助。因此,包括10元面额在内的部分纸币由苏联代为印刷。这种纸币的尺寸为210毫米×85毫米,是所有人民币中尺寸最大的一枚,其基色为黑色,正面主图描绘了一个工人和一位手捧稻谷的农民身影,象征着工人和农民亲如一家,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此外,1953年版10元人民币的防伪特征包括正面左侧的国徽水印和较宽的白边,这些特征增加了其防伪性能‌。

苏联印钞厂对外从不公开,而是以“木材公司”的名义执行印钞任务,并从莫斯科(现俄罗斯首都)发出。我们双方的交接,是在满洲里火车站的列车上进行,都是白天交货,以免意外。

到了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方要求苏联交还代印人民币的钢板,但苏联以“保存资料”为借口,予以拒绝。而同时,在同苏联接壤的新疆、东北等地,开始出现大量的人民币假钞。为了防止苏方利用手中的印版印刷“真版伪钞”,扰乱我国的金融市场,所以央行当时下令在期限一个月内将这三种纸币紧急收回,过期作废。

▲与印钞厂的警卫人员合影留念。

▲彼得保罗大教堂

彼得保罗要塞建成后不久,彼得大帝就下令兴建了这座城市的第一座教堂。

彼得保罗大教堂(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ийсобо́р)是俄罗斯古教堂,坐落在圣彼得堡市涅瓦河畔。1924年起该教堂被辟为博物馆。彼得保罗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的,1712-1733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

彼得保罗教堂上金色的尖顶高达404英尺(120多米),为金属结构,表面用薄金粘贴而成。顶部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高3.2米,翼展3.8米,站在下面看,完全想不到会有那么大。

彼得保罗教堂是圣彼得堡最高的建筑,在城区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看到,是圣彼得堡的城市地标。


▲1859年以前,这里是圣彼得堡的主教座堂。当主教座堂移位喀山大教堂后,这里改为圣以撒大教堂。

十月革命后,大教堂于1919年被关闭,1924年改为博物馆。2000年起正式恢复了宗教仪式。

▲我们参观游览的那天,正赶上教堂有重要人物到访,没能进去参观,留下遗憾!

▲圣彼得保罗大教堂建成后,就成了皇家的陵寝。从彼得一世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罗斯历代沙皇和皇后的遗骸都保存在这里(只有彼得二世安葬在克林姆林宫的大天使教堂)。

2006年9月28日,亚历山大三世的皇后,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母亲,丹麦公主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在去世78年以后,从丹麦罗斯基勒大教堂迁回,安葬在他的丈夫亚历山大身边。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在他们去世后80周年,即1998年7月17日,埋葬在大教堂旁边的小教堂中。

1918年7月17日,尼古拉二世和他的妻子、孩子、医生、仆人以及厨师,在叶卡捷琳堡被赶进地下室宣判死刑并集体处决。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末代沙皇一家是列宁直接下令处死的,然而,俄罗斯方面经过长期调查,公开表示没有证据表明列宁下达过处决尼古拉二世的命令,而是当地的布尔什维克组织未经莫斯科批准,擅自做出的处决决议。

▲教堂旁是“彼得大帝船屋”。小船屋上装饰有圆柱和航海女神的塑像,里面保存着彼得大帝的一只小船。


▲彼得大帝故居前的彼得大帝的铜坐像

这尊铜坐像是一位俄裔的美国雕刻家舍米亚金创作并于1991年送给圣彼得堡市的礼物。令人奇怪的是铜像身材魁梧,脑袋却很小,明显不成比例。

据说摸摸彼得大帝铜坐像的手和膝盖就会带来好运,铜像的手和膝盖已被摸得锃亮。

岛上有许多兔子雕塑

兔子岛并不处在大海上,而是在涅瓦河上,但它确实是岛,而且比较小。

为什么叫兔子岛呢?据说当年彼得大帝一踏上这个小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兔子,兔子岛就这样叫开了,兔子理所当然地成了要塞的图腾。

▲隔着涅瓦河,从圣彼得要塞可以望见对岸的喀山大教堂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彼得保罗要塞布局呈六边形(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要塞,它并未真正发挥过作用。后来却成为收监政治犯的监狱。在18、19世纪相交时期,这里监禁了许多俄罗斯革命者和自由主义者。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这里都被认为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关押政治犯的监狱。第一个囚犯就是因反对改革阴谋政变的彼得大帝的太子阿列克谢,彼得大帝让特别法庭判了儿子死刑。1718年夏天,阿列克谢没等到正式处决,就暴死在狱中。

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力山大三世,也被关押在这里,并被处以死刑,年仅21岁。

这里还关押过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名人。

这里关押最多的是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是指19世纪20年代俄国一批从事革命活动的贵族人士,因 1825年12月发动俄国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而遭流放,故名十二月党人。其成员主要为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的一些军官。1826年被处死了5名“十二月党人”的领导人。列宁把十二月党人称为“贵族革命家”。

▲彼得保罗要塞有6座棱堡,3座面对涅瓦河,3座面对克龙维尔克海峡。棱堡中藏有300门大炮。从18世纪起,每当中午12点,纳富什金棱堡的大炮就射出一发空爆弹,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

▲1706年,为使要塞得到进一步加固,开始修筑石墙。内外两道墙之间铺着碎石和沙土,中间的掩体用来藏兵和储备军械,可隐藏3000门大炮,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格局。

▲彼得保罗要塞是一座庞大的工程,最初是为了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而建设的军事据点,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就是在要塞的保护下诞生和发展的。要塞从1703年开始建设,之后一直到1787年才建成6座六棱体的堡垒,每座棱堡的建造都由一名大臣主持,建成后,在棱堡前竖一个石碑,上面刻着主持建造的大臣的名字,如纳富什金棱堡、特鲁别茨科君棱堡、佐托夫棱堡等。

十月革命前夕,这里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按照列宁指示,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着一盏明灯为号,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冬宫,从而掀起起义怒潮。

总之,彼得保罗要塞发生了数次俄罗斯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街头即景

▲路旁的公交站亭

请在文末右下角点亮【点赞+在看】

图述百闻
用琴声陶冶情操,用镜头捕捉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