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弥勒7大最美中国传统村落,有着仙境般独特风光

旅行   2024-12-29 22:34   浙江  


云南,红河州,弥勒。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佛”命名的城市。位于云南东南部,是一个被誉为“高原波尔多”的地方,一个以温泉、佛教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弥勒汉属牂牁郡,西汉元鼎六年即有历史记载,因唐宋时期云南东爨三十七部之一的“弥勒部”居住于此而得名。
一起来看弥勒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全部7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发现更多中国传统村落

△ 点击收藏古村记小程序


1 弥勒西三镇可邑村
可邑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有着370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歌舞《阿细跳月》和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可”为彝音,意味吉祥的地方。
目前,村内以彝族支系阿细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8.68%,民族文化底蕴浓厚。
村子里的房子外墙均为黄色,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宁静。走进可邑村,展示彝族阿细文化的墙画随处可见,常引得游客驻足欣赏。
作为弥勒阿细文化最具代表的古村落,可邑集喀斯特地貌风光、彝族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内有密枝仙境、虎啸山林、可邑古村、彝族博物馆等多个景点。

2 弥勒西三镇腻黑村
这是一个有着700多岁的古村落,名列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腻黑村不仅古树多,还有完整、古朴的石板古道。和南宋时期的“战马古道”结合起来,村子至少有740年的历史了。
腻黑古村藏在深山,四周群山环抱,非常隐蔽,村落围绕低处的“沃石波卓”水塘,依塘而建,形成环圆形村落。尽管屋与屋之间挨得比较密集,也完全不用担心会迷路,总有一条小路直通村子中心的水塘。
山神庙是腻黑村最早的建筑,至今还保留着400多年前的瓦、围墙和碑刻,是腻黑村的代表建筑。

3 弥勒西一镇起飞村委会红万村
弥勒西一镇起飞村委会红万村,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为彝族阿细人聚居的山区村寨,是彝族“阿细祭火”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彝族文化底蕴。走进村落,一条整洁、幽静的石板环村路,路上两侧一幅幅壁画,连接着神秘的彝族文化、古朴的传统村落和“阿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三,居住在山林环绕的西一镇红万村的阿细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火仪式,以表达对火神的崇拜与敬意。吸引大量游客到访。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钻木取火环节。在万众瞩目之下,浑身彩绘的村民抬着火神沿着村子的道路来到钻木取火现场,围观的游客一路跟随,现场人山人海。
彝族阿细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阿细祭火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这一传统习俗源于阿细人对火的崇拜与敬畏,他们认为火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能够带来光明和温暖,也能驱走黑暗和寒冷。

4 弥勒市西一镇滥泥箐村
弥勒市西一镇滥泥箐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滥泥箐在阿细彝语称谓叫“吉嘟嗨”,大意为“吉祥神奇之地”,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因村庄背靠之山是一座古木苍天的莽莽原始森林,与周边其他村寨相比更显得美景如画,独领风骚而远近闻名。
这里民风淳朴、风情浓郁。是典型的阿细山寨。现居住着近三百户上千人的村民,绝大部分是彝支阿细,浓缩着阿细人的文化精华,凸显着阿细人的文化符号。
滥泥箐村既保存并传承着阿细彝族原生态古色古香的民俗文化,又兼容着传教士教化的西洋文化,还涵养培润着中华现代教育文化与文明,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和谐融洽。
从1890年法国人邓德明在此建圣母堂传教并开办学堂起,在接受圣母信仰的同时又拓荒文化教育,滥泥箐在西山彝区保持了百年文化中心地位,一批批学子在这里茁壮。
如今村落里西山文化馆,为县级保护文物;圣母堂为州级保护文物,记录着这里悠久璀璨的人文历史。
在村子西面约500米,有一个直径200米左右、深度60米左右的天坑,当地人称之为“八哥洞”,坑内有两个小洞,洞中流水潺潺,在洞口就能哗哗的流水声,颇为奇特。

5 弥勒市西一镇中和村黑路丫村 
弥勒市西一镇中和村黑路丫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有着红色弥勒的浓郁记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二支队护乡第一团建立地,现在还保留着黑路丫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是当地反蒋武装斗争重要纪念地。旧址原为黑路丫村彝族男女青年活动的公房。1949年6月,根据弥泸地委指示,弥勒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机关转移至西山黑路丫村。

6 弥勒市西二镇矣维村乐多上寨、乐多下寨
弥勒市西二镇矣维村乐多上寨、乐多下寨,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始建于明代,这里不仅有明代的土木结构民居建筑,还有民国时期的特色四合院。当地彝族群众能歌善舞,《阿细先基》这部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口传创世史诗便是发源于此。

7 弥勒市西二镇四道水村三道水村
弥勒市西二镇三道水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子的东、西、北三面绿树青山环抱,南面视野开阔,远看蓝天、白云、青山就像一把椅子中,三道水村就坐在椅子中观赏大自然的馈赠。红墙瓦房的独特景观,在绿树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美丽的一道风光。
村内古风浓郁,石块路连贯,青石块路和红墙土木瓦房交相呼应。在这里,约85%的传统红墙土木结构式民居保存完好,民居由正房、耳房组成,用红色土坯墙围成大门。有着独特的传统当地民居风情。
村子中间是一座寺庙,号称“三道水大寺”。寺庙修建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寺庙里保存有6组共27尊清乾隆年间雕制的石雕佛像,石雕造像造型生动,雕刻精美。三道水大寺是清代中期弥勒地区石雕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古村古镇文化公益传播用途,如有涉及明显独创性摄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请联系删除



发现更多中国传统村落


△ 点击收藏古村记小程序



古村记
文旅自驾精选指南,打卡最美古村古镇。这里有最齐全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指南以及各类农文旅消费精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