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最美15大中国传统村落,秋色时光去看徽派人家

旅行   2024-11-01 21:15   浙江  
江西,上饶,婺源。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这里自古人文鼎盛,风光秀丽。
一起来看婺源名列前2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最美15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文旅自驾精选,古村古镇指南
△ 点击收藏古村记小程序


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
江湾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唐朝初年,历史上文风鼎盛,贤才辈出。唐时因此地云雾缭绕,初称“云湾村”。宋初元丰二年,萧江氏八世祖江敌迁居至江湾,繁衍生息,逐渐变成巨族,清初以姓改村名为江湾,沿用至今。
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明清时期官邸,有江氏祖屋“一院六府”遗址、徽派民居滕家老屋、三省堂以及徽派商宅,萧江宗祠等。以及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建筑物。
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汪口村位于婺源东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gao)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汪口”,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历史时期为婺源重要的水路商埠码头。汪口村如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建筑,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空间布局近似网形,以一条官路正街做“纲”,十八条直通溪埠码头的主巷道连着错落有致、纵横发展的小巷,将民居织成一个个“目”。村中东西向的主街道——官路正街,全长670米,青石板铺地,商铺夹道。兴盛时遍布全村的商号有120余家,官路正街现存的古商铺建筑还有66幢。
古村落虽经千载沧桑,除了“千年古街”以外,还有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民居;还有由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曲尺碣遗址等。
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延村
延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落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延村有古民居156幢,其中明代建筑5幢,清代建筑80余幢,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6000平方 米。古民居大多粉墙黛瓦。
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一 片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 、面与点的对比效果,里外墙着重采 用了马头墙、山墙的建筑造型。
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
理坑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古称“里源”、“理源”,坐落在大鄣山余脉驼峰尖南麓。发源于黼阁山的理源溪从村东南环绕而过,形成依山面水的村落格局。
古村落拥有着九百多年历史,共有近200栋徽派老宅子,气势宏大,黑瓦白墙,飞檐翘角,高低错落,层叠有致,纵横交织成巷道街道。
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村落由金姓建村,元末明初余姓迁入,两姓共居了一段时期,至明朝洪武年间,金姓迁居延村,理坑成为余氏单姓居住的村落。
如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余自怡的“官厅”,明代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
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虹关古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建于南宋,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
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被誉为“江南第一樟”。虹关村庄背枕青山,面临清溪,整个村落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风光秀丽。
6 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洪村村
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洪村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庄坐落在一个幽深的山谷里,北倚青翠的后龙山,南临半月形的鸿溪碧波。粉墙黛瓦的古村倒映在清溪里,绿樟红枫装点其中,与田园风光构成古村的淳朴风貌。古人有诗形容洪村风水格局是:山含浅碧云深锁,半月溪水半月村。
洪姓聚居村落,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鼎盛于明清时期。洪村的始迁祖叫洪济,北宋仁宗天圣年间从大鄣山下的洪源村迁居到此,距今已有约千年历史。
这个村落自古就有“长寿古里”的美誉,而且村口拱门上的“长寿古里”石碑,就是嘉庆皇帝的亲笔赐书。据说,在洪村70岁以上比比皆是,历史上曾有人活到119岁。
村落内现存传统建筑33幢,建筑面积9032平方米。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其中“光裕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经堂、“长寿古里”题刻,是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奉直大夫霭庭公祠、敦素堂、“公议茶规”碑,“养生”碑、“永禁赌博”碑等12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 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
李坑位于婺源县秋口镇,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李坑有江南梦里水乡的温婉,也有山村自然风光。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由李洞先生建村,它默默无闻地隐匿于大山之中已有一千多年,却鲜为人知。
李坑位于一条峡谷中,小溪从峡谷穿过,在村子中蜿蜒曲折,两岸青石板小道纵横交错,一座座小桥横跨小溪之上,民居在小溪的两边,形成了水街的模式,体现了徽州所独有的风格。
这里古建筑保存完好,布局极有特色。村外两条山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小河,溪河两岸均傍水建有徽派民居,村前是大片的油菜花田,入春后满山遍野的金黄。村里还保存着南宋武状元李知诚的故居。沿着村后的小路上山,能俯瞰李坑全景。村内有拱桥、栈亭、寺庙和庭院,入村后,沿街店铺林立。
8 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长径村
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长径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南唐,婺源程氏始祖程湘之长孙程嗣恭为长径村始祖,后繁衍分流出二十余派,相传婺源境内的溪头、龙山程氏都由此而繁。
一泓碧水从村庄南面汩汩淌过,倒映着青山绿树和粉墙黛瓦的房屋,形成了灵秀的水街景观。青石板砌筑的河埠上,飘起的捣衣声与笑声仿佛穿越千年。
村落里保存着集中连片的明清古民居,多数仍有人居住,保存状况较好。还有石板铺就的街道、河埠、古桥、古井等古建筑。村内桥、亭众多,古风浓郁。
另外,长径还是婺源傩舞之乡。这里至今还有一支农民舞蹈队,能戴上面具,演出有“舞蹈活化石”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每年大年初二,都会有精彩的傩舞将在婺源长径上演。
9 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
这里有“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与“国家级生态示范村”之美誉。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位于婺源县城东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晓起水交合处,有上、下晓起之分。
村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主要景观有双亭耸峙、枫樟流荫、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江氏祠堂、砖雕门罩、养生河与古濯台等。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晓起村落的美丽山光水色,有“绝妙何图诚若是”之感,风光尤其秀美。
10 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
西冲村,徽州木商世家西冲俞氏故里,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坐落于六水朝西的东西向的狭长山谷平地上,村庄坐北朝南,朝山象屏风,乡人称此为“南屏绕翠”。自东至西由“新亭”、“水井头”、“庄前”三个聚落组成,整个村为“品”字形分布。村头至村尾全长850米的道路,全为青石板铺就。溪水从村庄一侧流过,梅、柳、桃三树依岸而立,绘就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西冲古村传统建筑为徽派民居、祠堂、书院、客栈、商铺、庙宇等,全村现存有民居85栋,其中清代建筑40余栋,传统建筑完好程度为80%以上。其中文保单位2栋,占4.26%,俞氏宗祠(敦伦堂)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俞开祥宅(乙照斋)为婺源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冲村的村口建有“敦伦堂”,也就是俞氏宗祠。宗祠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大门是气势恢弘的五凤门楼,正堂是执行宗法制度及举行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地方。后堂是祭祀场所,有香火宫和族谱收藏室。
西冲村村边依然保存着一段青石板路的徽饶古道。徽饶古道是古代由徽州通往饶州的道路。这里是解运御瓷的通京要道、也是茶商往来的驿路商道。
11 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
思溪村名列第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思溪村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由俞氏十五世祖若圣公由张文坑派转迁而来,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因俞谐音“鱼”,鱼儿只有在溪水里才能存活成长,故村名为“思溪”。后俞氏人家又邀江姓共建村庄,为的是有“江”水滋养,俞(鱼)姓人家,可以更好地发展壮大。
清乾隆年间(1736—1795),思溪村繁盛时,有千烟规模,发展出兴泰、振源、舜公、获公等几大士族。经商致富者多携巨资回故里买田置房,兴建津梁、书院,建设了一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牌坊。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尚有91处,其中民居84栋,祠堂1座,廊桥、石板桥各1座,街巷道路30多条,均以青石板铺筑,另还有以青石板砌筑的精致的河埠4座。

12 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
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有着太极古村落的美誉。
村居沿河两侧修建,清澈的浚源河呈太极图阴阳鱼形绕村淌过。青山碧水相映,古建倒映清溪,溪上横卧小板桥数座,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逸,绘就一幅“深山水乡”的美丽画卷。
游山村是董氏聚居古村。建村始祖董知仁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至983年),途经凤游山,因观山水之形胜,八仙下棋、九龙聚会,飞凤走马,狮象把门,感觉此地风水甚佳,辞官后偕弟董知义,在此定居。从此,董氏便在游山繁衍生息。
游山村古建筑众多,旧时有一句顺口溜形容:“一台三亭二世居,四星五岭六石桥,七房八形九龙会”。至今保存着大量明清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5幢,清代建筑150幢,现存古建筑占地面积为2.6万平方米,传统建筑完好程度达75%。
村内古街四通八达,有八甲巷、保和巷、节妇巷、嘉会巷、下街等数十条古街巷相连,大多数以青石板路面为主,徽派建筑风貌浓郁。此外,徽州的传统风貌建筑多数为两层的楼房,而游山的传统风貌建筑除了具有徽州的“四水朝堂”的特点外,另增加一层,大多为三层。

13 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
千年古村庆源,又名小桃源, 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离县城约66公里, 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内有一条清幽小溪潺潺而流,把庆源古村分为东、西两岸人家。河上有多条石板桥连接两岸,一座座徽派民居排列在河岸边,高高的马头墙格外显眼。
庆源为詹姓聚居村落,始建于唐朝广德年间(763-764年),始迁祖是詹盛。村人儒贾兼习,求仕谋财,在宗族的有效管理和村中商人官宦的强大经济支持下,规划营建了村落的山、水、路和亭台、桥梁、水堨、下水道等基础设施以及祠堂、民居等建筑,使庆源发展成为一个繁盛的世外天堂。
整个村落处处徽派秀丽人家,古风浓郁,至今仍留存有57栋历史建筑,其中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栋。另有20余条青石板铺就的古街巷,石拱桥、石板桥16座,廊亭10座,石堨12座,还有早禾田井、朱家井、西江井、三房井、半边月井等6个古井。
每到春季,庆源古村的油菜花便开始盛开,整个村落都被染上了一层金黄色。桃源风光,尤其美好。村口的“别有天”古亭内,现仍留有古人绝句“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

14 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
浙源乡岭脚村,因坐落在明清时期徽州府通往饶州府的“徽饶古道”浙岭脚下而得名。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岭脚村北面雄伟壮观的浙源山,为其挡住了寒流与狂风。位于村落西南的狮山、象山锁住山谷口子,形成村庄的水口。穿村而过的汩汩不息的浙溪,为村人提供了生产灌溉与生活之便。锦峰簇拥,河川如练,村落四周有开阔的盆地。每到春季,油菜花开时节,这里美得如同世外桃源。
岭脚村古称“环川”。据《环川詹氏宗谱》记载,婺源詹氏八世祖必明公为山阴县令,其子九世祖詹朗,于唐朝咸通年间(921年)迁岭脚村河西浙岭古道里边(官路里)的桂花树下,是为岭脚詹氏开基之祖,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岭脚村保存有较多的历史街巷和徽派民居,村落整体风貌保存完好。以民居为主体的明清古建筑至今还保留有59幢,其中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栋,明代及明前的建筑8幢,清代建筑48幢,民国时期3幢。大夫第、詹广任宅、立本堂、詹广彬宅等20幢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在里村片;棣芳堂、晖吉堂、礼耕堂、志勤堂、詹福全宅等28幢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在河西片;贻桂堂、玉涧堂、如松堂、仁本堂、得本堂等11幢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在河东片。

15 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
凤山村,属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政府所在地,建村历史悠久,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凤山村是查姓聚居的古村落。查姓于五代南唐间由歙县篁墩迁入婺源,始迁者为工部尚书查文徽之弟查文徵。这里还是金庸先生的祖籍地,据考证查氏是从凤山迁浙江海宁。
因当地村民从商多,凤山村历来富庶,多数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房屋。全村房屋多数为明清时期,气派辉煌,砖雕木雕细腻,古朴典雅,保存完好。村内古弄小巷星罗棋布,清一色石板路。
这个美丽的古村落,有三样宝:古塔、鱼塘、西门井。古塔为龙天塔,耸立于凤山村头浙溪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618年),距今有四百年之久。根据龙的水性和龙凤呈祥之意,又将宝塔称为“龙天宝塔”。龙天塔是婺源县唯一保留完好的高层建筑,为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鱼塘所指为水榭客馆,修建于明朝,鱼塘水体90平方米,用大片青石板砌筑而成,水质清冽。鱼塘边有一棵千年桂花树,干粗枝茂,花香四溢。鱼塘上建有观鱼台廊,廊上用13片帘门与前堂相隔,形制特别。引水光入室,富有极高的创意,表现了工匠的杰出水平。帘门雕刻细致,古色古香,每片帘门的雕刻人物图案都出自《三国演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古村古镇文化公益传播用途,如有涉及明显独创性摄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请联系删除


文旅自驾精选,古村古镇指南
△ 点击收藏古村记小程序



古村记
文旅自驾精选指南,打卡最美古村古镇。这里有最齐全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指南以及各类农文旅消费精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