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韩江中下游,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的海阳县。潮安以潮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丰富,风光秀丽,人文浓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3个。潮安区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有6个,一起来看看你最喜欢哪个?文旅自驾必备,古村古镇指南
△ 点击收藏古村记小程序
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整个“象埔寨”整个寨子呈方形,取“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意蕴。据说,“象埔寨”始建于南宋时期,从宋元明清到民国现代等民房风格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这里汇集宋、明、清各年代的建筑风格,融入中原建筑艺术和我国宫殿建筑的文化,彰显了“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尊贵与气度。这里有许多古代建筑都很注重装饰与工艺,讲究风水堪舆,体现了浓郁的传统中式哲学思维。当你走在“象埔寨”里,就感觉自己像是时空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岁月,感觉好像来到了城市中间的一处“世外桃源”。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这是一片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南宋古建筑群,经明清达到鼎盛,曾是潮汕贸易重镇,至今依然有一百多座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其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井里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是潮汕乃至整个岭南地区唯一一座因为医学而闻名于世的古村落。因明代名医柯玉井和古医书《万氏医贯》而闻名。潮汕地区负有盛名的“太安堂”就诞生于此地。古称景德乡,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早在宋朝时期,就有先民来此聚居生息。潮汕平原的三大母亲河,韩江、榕江和练江,有两条大河从这里经过。1537年,进士柯玉井带来的一部古医书,让这里成为“岐黄第一村”。在井里村仍保存有柯氏宗祠、大夫第、柯氏故居、尾书斋、风水池等不同时期的各类古建筑,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建筑人文特色。其中,井里村的太安堂旧址便是当年柯玉井得到医书后,回乡悬壶济世的地方,这里也是后来太安堂各代族人的旧居。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山边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大部分居民姓谢,是一个山间宁静古朴的村落。这里九规岭古官道尤其闻名遐迩,值得一看。村内谢氏宗祠,堂号“永思堂”,由创乡祖第六代裔孙松岗公于明朝年间兴建。该祠堂位于山边村北部,坐癸向丁未,两进一天井之格,土木结构,门置石鼓,三级台阶,歇山顶,栋脊飞檐,镶嵌瓷件,甚为精湛,
潮安区彩塘镇金砂一村, 金砂古寨闻名遐迩,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古称“陈厝”,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金砂寨建寨已有六百年,寨内有众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老宗祠就有22座,素有“宗祠之乡”的美誉。东西南北四座寨门、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宗祠、众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让整个村落古韵悠悠。从熙公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名闻遐迩,祠内汇集了泥塑、木雕、石雕、嵌瓷等传统工艺,璀璨多姿,精湛艺术,尤其有代表着潮州石雕历史至高水平的石雕作品,门口的这四块石雕,由整石雕刻而成,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牧童手中的牵牛绳堪称一绝,民间也流传着“一根牛绳气死三个师傅”的故事。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李厝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创村已有600多年,明洪武六年(1373)先祖云轩公从揭阳官硕蛟南村来此定居,因村民全姓李,以李姓名村。村内古建筑众多,其中以李氏宗祠最具代表性。李氏宗祠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后历经多次重修,宗祠重焕昔日风采。宗祠坐北朝南,二进制格局,砖瓦结构,门前的石狮、石鼓等庄严古朴,祠内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历史上李厝村人才辈出,其中,清代名将李元顺的剿匪事迹至今仍为世人传颂,李元顺的故居振威第也在李厝村完整地保留下来。振威第建于清咸丰年间,二进格局,占地面积约386平方米。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古村古镇文化公益传播用途,如有涉及明显独创性摄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请联系删除
文旅自驾必备,古村古镇指南
△ 点击收藏古村记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