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 | Suh Yongsun(韩国人,1951- ,当代艺术家)

2025-01-06 05:00   黑龙江  
自 1980 年代中期以来,徐英顺因其大胆使用鲜艳色彩、强有力的笔触以及对现代历史和神话主题的探索而广受赞誉。虽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探讨了韩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悲惨历史或古代神话等主题,但仅从政治视角或特定时间段来解读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作为艺术家的 40 年历程。他最近在艺术善载中心举办的调查展《我的名字叫红》有效地展示了徐英顺如此多样化的创作广度,尤其是突出了他相对鲜为人知的城市系列。雷达有幸在纽约与他亲自见面。除了主题和主题的不断演变之外,他对人类生存的深厚感情也长期支撑着他的创作。


徐英顺的主要个展包括 《徐英顺:我的名字是红》(首尔艺术善载中心,2023 年)、 《疼痛、症状、迹象:徐英顺的历史绘画》 (坡州艺术中心白街区,2019 年)和《乌托邦的延迟:画家与大都市》(首尔金湖美术馆/学古斋画廊,2015 年)。他的作品可以在国家现代美术馆、首尔美术馆、釜山美术馆和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等知名机构找到。



当我联系到您进行采访并发现您现在在纽约时,我真的很兴奋。您经常去纽约吗?

我偶尔会去,通常每年一两次,既为了休闲,也为了工作。幸运的是,我不知怎么地遇到了一位在曼哈顿开熟食店的韩国同胞,他慷慨地为我提供了附近的一个空余工作空间。所以,我就在那里工作。白天,我主要在哈莱姆区,晚上则前往曼哈顿放松。在哈莱姆区,我很幸运地使用了一对韩国夫妇提供的工作室,他们经营一家假发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个街区足够安全,最重要的是,观察与中城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很有趣。我通常白天和下午早些时候在那里工作,然后晚上去市中心。


您游历过柏林、纽约和悉尼等城市一直创作自 1980 年代初开始“城市”系列。这反映了您对城市景观的深厚热情。无论是走 街上的人们,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您的作品都有一个一致的主题,那就是捕捉城市生活的本质。

我当然是这么认为的。我真的很喜欢观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我对城市生活和存在特别好奇。尤其是曼哈顿,它以其无与伦比的多样性脱颖而出,甚至与世界上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引发人们对人性、种族和民族反思的地方,唤起了一种独特的好奇心。



城市”系列的显著特点之一其对色彩的鲜艳运用。在描绘熟悉而宁静的城市景观的同时,该系列以大胆的配色脱颖而出——从《城市 - 在车里》(1998 年、1991 年)到《奉天洞-舍堂洞》 (1995 年),以及最近的《34 街》(2010 年)和《14 街出口》(2010 年)。由于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细致入微的面部表情,整体效果惊人地强烈而原始。您偏爱大胆的原色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城市”系列最早始于 1980 年代的首尔,反映了城市美学的重大转变。1970 年代后期,钟路区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黑白分明的标志,象征着那个时代对色彩的保守态度。然而,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鲜艳的色彩,我认为这与彩色电视的出现不谋而合。


在观察了一段时间的韩国城市后,我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韩国在历史上对色彩的使用一直相对保守。几个世纪以来的儒家思想培育了一种经常压抑个人表达的文化,水墨画是主要的艺术形式。儒家思想偏爱单色水墨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长期以来色调柔和的传统。即使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同事和教授们也不太喜欢在传统的东方绘画中使用鲜艳的色彩。尽管如此,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的到来和代际解放的过渡时期的到来,我觉得我见证并参与了这种变革性的转变。



虽然使用原色是该系列的共同特征,但人们可以假设每个子系列都发生在不同的城市和环境中,这主要是由于背景中的场景,例如标志、广告或人们的着装。例如,无论是地铁到市中心(2010 年)、 亚历山大广场(2015 年)还是西班牙巴士,新泽西州(2013-15 年),每件作品都展示了其创作城市的独特特征,甚至增加了比较它们的乐趣。作为一名旅行者和艺术家,当遇到新的城市或文化时,你发现自己更倾向于相似之处还是差异?


我想我更倾向于注意相似之处,大约 60% 到 70% 的时间。我不会刻意强调差异,但它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例如,流行文化中的视觉艺术在每个城市或国家都有不同的发展方式,例如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具体来说是纽约。我相信每个城市都有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特色色彩,环境因素也发挥了作用。例如,曼哈顿有许多黑暗的地下空间,而像悉尼这样的地方往往有更多的地上电车,城市相对向上暴露。因此,那里的色彩看起来更明亮、更鲜艳。另一方面,德国由于冬季漫长,总体上往往以柔和的色彩为主。虽然我在旅行时不会有意识地考虑这些,但我相信它们自然而然地体现在我的作品中。



在描绘城市景观时,可以选择不画任何人。然而,在你的实践中,从很早开始,就一直有人物。


我对人们生存的各种方式深感兴趣。与描绘方式本身相比,我被我遇到的某些方面所吸引。我的意思是,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技巧和表达形式,所以看到的东西也必然不同。对我来说,绘画是我最舒服和熟悉的形式。因此,找到合适的地方,设置合适的环境和机会来记录我从某个角度看到的东西变得非常重要。 画人物这件事,直接关系到观察。对我来说,在寒冷的街道上画画会很困难。但当我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能够与我的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时,我就会开始在素描本上画草图。


有时我会将草图转成水彩或油彩,或者如果我很匆忙,我会拍照。绘画感觉就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我花了很多时间创造完美的“条件”,让这种习惯自然地表现出来。例如,在纽约,我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往返于布鲁克林和曼哈顿之间,每天在地铁上写生。当高峰时间过去后,大约上午 10 点左右,我就会有足够的空间和距离远离人群,然后开始画画。我通常每天在 40 分钟左右画 1-2 张草图。



为什么人类需要用眼睛去验证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这让我想知道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对我来说,视觉艺术就是验证一个人的存在。我认为这是过去几个世纪人们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开始的地方。即使我们感知到眼前的现实,它仍然是不确定的。即使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艺术家,我觉得我们看到的现实和画布上的现实永远不可能相同。达芬奇、毕加索和梵高等大师,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将他们想要的现实带到画布上,但总是与他们观察到的现实存在差异。


生活在城市比生活在大自然中要复杂得多。人类的存在是由社会决定的,因此,每当有人走过时,我们都会不断地、无意识地根据我们自己的无数标准来判断他们。在我看来,客观地感知某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因此,试图掌握我们每秒感知到的视觉实体的形式最终与我们的生存,或者换句话说,生命本身密切相关。



您的意思是,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就渴望确认自己正在看或正在经历的事情。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永久焦虑。当您说“确认”自己的存在时,这种保证是自己提供的,还是必须来自他人? 


我们,当代社会忙碌的城市居民,每天都不可避免地奔向预定的目的地,比如学校或工作。然而,有一部分现实存在并浮现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却没有察觉到。例如,假设我们在上班途中目睹了一场事故。很少有人会优先拯救或帮助受伤者,而不是准时上班。或者想想大洋彼岸战争中成千上万的受害者,以及那些真正在拯救和营救他们的无私生命。然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问题将是今天我们是否到达目的地,或者只是过好这一天,而不是关心他人的生死问题。


随着这些时刻不断来来去去,惰性或无力感在我们内心潜意识中积累。分享和展示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中情绪和思想的起伏——对我来说,这就是创造力的开始。换句话说,作为人类,我们每分每秒都让无数的想法流过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的是艺术。 














红帆美术馆
当代艺术最前沿 | 介绍国外最新最热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画展 | 加v:meiguixu209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