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听闻皇帝被囚,群臣被杀,写下一首诗,点醒无数世人

文化   2024-10-07 19:05   湖北  

纵观古代历史,凡是宦官专权的时代,没有一个是政治清明的,而宦官为祸最惨烈的,却是唐朝。


从唐穆宗以后到大唐灭亡,8个皇帝之中,有7个是由宦官拥立的。皇帝为了保住帝位,也只得巴结、纵容宦官,如宦官杨复恭以拥立昭宗有功,自称定策国老,骂昭宗为负心门生,昭宗也无可奈何。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江王李昂为帝,即唐文帝。


文宗被历史评价为: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唐文宗对臣官的专权也是向来不满,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


李、郑二人是因为王守澄的引荐而得以进入朝廷任高职,文宗认为与二人谋事不易引起宦官们的警觉。


公元835年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



结果被仇士良事先发觉,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在公元 835 年的时候,64 岁的大诗人白居易被朝廷任命为同州刺史。不过呢,他推辞了,没有去赴任。后来朝廷又改任他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还封他为冯翊县侯。他依然留在洛阳,没有前往其他地方。


当时白居易在洛阳听闻甘露之变中长安城内宦官作乱,李训、王涯等重要官员遭到杀害后,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了一首诗。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唐   白居易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诗的开篇“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直接点明人生祸福难测,而诗人早早退隐仿佛有先见之明。


在中晚唐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这种感慨尤为深刻。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对比他人在政治风波中的遭遇与自己独处于青山之间的自在,凸显出诗人远离是非的明智选择。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用典精妙,反思过去追名逐利的行为,珍惜当下的宁静。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以麒麟、龙的悲惨遭遇对比泥中曳尾龟的自由,坚定地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摒弃和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历经世事沧桑后的深刻洞察。他以自身的经历告诫人们,在无常的命运面前,不应过分追逐名利,而应珍惜自由、宁静的生活。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对正直士人的遇难表示出深切的悲哀。但在历史上也有对此诗的不同解读,认为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的腔调和语气,活脱脱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乐天识趣最浅狭,谓诗中言甘露事处,几如幸灾。虽私仇可快,然朝廷当此不幸,臣子不当形歌咏也。


但苏轼在《仇池笔记》中说:内乐天为王涯所谗,谪江州司马。甘露之祸,乐天有诗云:“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为幸祸,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


推荐阅读:

他是唐朝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中进士,凭一首诗传诵千古,写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宋代经典6首哲理古诗词,流传千古,读懂了受益终生
李白5首经典咏流传古诗词,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唐朝经典的4首词,每首都是名篇,传诵千年

别忘了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

古韵诗词史话
穿梭于时光的长河,探寻诗词的深邃与历史的温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