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貌丑才高却狂妄一世,科考12年不中,写一首诗,千古传诵,点醒无数世人

文化   2024-09-29 18:38   湖北  

自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古代无数人怀揣着梦想踏上这条改变命运的道路,尤其是穷苦人家。


对他们而言,科举是黑暗生活中的一束光,承载着摆脱贫困、实现阶层跨越的希望。


在古代,科举也确实是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与现在的高考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古代科举竞争激烈,录取率极低。有的人耗费几十年光阴,屡屡落榜却仍不放弃,执着地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


就像清朝有位最老的考生,百岁高龄仍在坚持应考,其精神令人敬佩又感慨。他们为了一个功名,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在唐末时期的浙江新城,有一少年 ,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写的诗和文章都非常出色,为当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人被合称“三罗”。


他和许多人一样都梦想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他至京师,应进士试,历时七年不中第。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因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罗隐,虽然罗隐屡考不中,但他的才学确实出众。


他有个朋友中了进士,罗隐写了一首诗表示祝贺,那个朋友的父亲却说:“儿子及第我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罗公诗文一篇。”


可见罗隐在当时的名气之大,但这名气也成了他及第的大障碍。


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所以他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得不到考官们的认可。


罗隐历经十二年未中进士,遭受沉重打击后,愤世嫉俗,苦闷至极。他将功名视作粪土,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点醒无数世人。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首诗提醒人们要学会看淡得失。人生中难免有得有失,不必过分纠结于一时的成败。


就像罗隐在科举接连受挫后,以 “得即高歌失即休” 来表达对得失的豁达心态,告诉我们不要让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也不要因失败而一蹶不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


另一方面,它也传达出一种活在当下的理念。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并非倡导消极颓废,而是在困境中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总是为未来的不确定而忧虑。


在艰难的时刻,懂得享受当下的美好,给自己一些慰藉和力量,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罗隐诗歌、文章虽然写得好,可是他命途多舛,求仕不得。据史料记载:罗隐貌古而陋,据说当时宰相郑畋有一位漂亮的女儿,在读了罗隐的诗后,欲罢不能,竟然相思成病,非常想嫁给罗隐。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畋邀请罗隐到府上做客,把酒言欢,探讨诗文。宰相女儿得知后,于是就趁着罗隐喝酒之际,隔着帘子偷偷瞄了一眼,这一瞄就坏事了,宰相女儿发现罗隐长得太丑了,于是立刻没了兴趣,甚至以后连罗隐的诗也不读了,更不用说嫁给罗隐了。



罗隐不光诗歌和文章写得好,还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他说话特别灵验。


传说罗隐是地仙,原本是 “真龙天子” 。玉皇大帝担心他当了皇帝会把天地搅乱,就派天兵天将把罗隐的仙骨给换了。


罗隐当时紧紧咬着牙,全身仙骨都被换掉了,就牙床骨没换成。虽然当不成皇帝了,可却留下一张 “圣贤嘴”。


奇怪的是,罗隐说啥啥就灵验。大家一方面想让他说点好话,一方面又怕惹他说出坏话。在民间流传了不少关于罗隐的传奇故事。


推荐阅读:

短短10字古诗,说破世上最愚昧和可悲的事
史上最经典的两首庐山诗,一首前无古人,一首后无来者。
5首经典诗词,初读触动灵魂,再读启迪人生
一首咏物哲理诗,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首动人心弦宋诗,触动人心,感人至切

别忘了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

古韵诗词史话
穿梭于时光的长河,探寻诗词的深邃与历史的温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