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十四孝》中唯一的诗人,一首思念诗,感动无数后人,传诵千年

文化   2024-09-27 18:38   湖北  

孝道一直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孝亲这一观念,早在远古氏族公社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春秋末年,孔子和曾子对对孝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此,孝就成为了儒家伦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元代的郭居敬编撰了《二十四孝》,这本书概括讲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有名孝子的感人孝行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鲁迅曾说:“‘孝’实在是太难了。”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强求大家完全按照古人的模式去尽孝,但至少应该做到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就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说的那样,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良好的道德风气。


在《二十四孝》中记载,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小时候就特别聪明,书读几遍就能背下来。他舅舅李常去他家,从架子上拿书问他,没有他不知道的,李常觉得很奇怪,认为他是千里之才。


1051 年,黄庭坚七岁的时候,写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052 年,他八岁时,又写了一首诗送人去参加科举考试:“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治平四年(1067 年),黄庭坚考中了进士,当了汝州叶县的县尉。熙宁初年,他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因为应试文章特别优秀,就担任了国子监教授。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觉得他的诗文特别出色,在众多诗文里独树一帜,好久都没看到这么好的佳作了。


从这以后,黄庭坚的名声就越来越大了。


黄庭坚特别孝顺,他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照顾,连衣服都不脱,母亲去世后,他在母亲墓旁盖了间屋子守孝,哀伤过度差点丢了性命。


在古代,作为诗人,都擅长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古代为官,特别是地方官,可能经常要换地方,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也不可能随时回家。


对于黄庭坚这样的孝子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不合常情的事情。他只有用诗来表达自己心中对于母亲的思念之情。


《初望淮山》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 “一年慈母望归心” 直白地展现出对母亲的思念。他远离家乡,时间流逝,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人。



这种思念与眷恋之情,既包含对母亲的爱,也反映出家庭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是他心灵的港湾和情感的寄托。


家是什么?家是温暖的港湾,在你疲惫时可以安心停靠。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回到家就能找到宁静。


家是有父母的牵挂、爱人的陪伴、孩子的欢笑,是充满爱与关怀的地方,是我们永远的归宿。


推荐阅读:
短短10字古诗,说破世上最愚昧和可悲的事
世间最感人的6首古诗词,句句戳心,读罢泪如泉涌
5首经典诗词,初读触动灵魂,再读启迪人生
一首七言绝句,情真意切,让人身临其境

别忘了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

古韵诗词史话
穿梭于时光的长河,探寻诗词的深邃与历史的温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