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生命,他们在走暗路,面对相同的暗,每个人的痛是不同的。
本文图片来自 “深圳卫健委”微信公号
文 | 李岱
“十月的秋天里,我是自己的好天气。”
“有时间再看看天空和大海。”
“我们都是最好的自己。”
“把爸爸妈妈的问题,还给他们自己。”
“敏感是上天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
“这里不是最下面,是一个新的开始。”
“如果命运把我们推到悬崖边,那我们就坐下来唱首歌给它听。”
“朝着光走,没光也没事。”
“我不做烂尾的诗集,我要做禁书里最惊世骇俗的一章。”
“你会找到路,也会渡过河,用你自己。”
“如果伤口缝合的最佳时间是24小时,请相信有人会在23小时59秒将你抱紧,为你治疗。”……
看了上面这些文字,你可能不会相信,它们来自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出自一群饱受抑郁情绪困扰但依然充满生命力却被外面的世界视为“病人”者之手。这些闪烁着智慧和灵气的文字,在如今泥沙俱下的文字瀚海中显得弥足珍贵,更值得珍视的是这些文字的主人,他们因种种看得见或不被看见的原因,他们的存在低到尘埃里,成为一种弱存在、暗存在,在所谓正常的世界里,他们属于另类,在白天日光里见不到他们,在滚滚红尘中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他们不被看见,不被待见,更得不到善待。
据2016年相关机构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症人数已经超过1亿,重度抑郁症患者超过1600万人,这是一个巨量级的数字,而我国抑郁症的识别率仅30%不到,其中只有0.5%的抑郁症患者选择就医。
其实,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真实的生命,每个人的痛都是具体的,是度日如年的煎熬,但社会对如此严重的心理问题尚缺乏真切的感知,更难有共情和代入感。很多时候他们的痛苦不被看见,更不被理解,他们的痛被外界视为“矫情”或“脆弱”,被追责和归咎于不够坚强,盔甲不够坚硬,不那么社会。面对外部世界的无视乃至歧视,许多抑郁症患者宁愿把痛苦隐藏起来,把砂砾嵌在柔软的肉里,在无光的暗处自我消化,自我消耗。文字之于他们,是生命的分泌物,是自我救赎的药,也是无力的抵抗。蚌病不一定能成珠,那些点点滴滴的文字是痛苦的结晶体,是通往社会出口的“含羞草”和“夜来香”。
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都不是天生的。虽说每一位的痛在别人看来都是相似的,在病理上存在很多共性,但对于每一位抑郁症携带者而言,痛苦是不可替代、别无选择的。他们在走暗路,面对相同的暗,每个人的痛则是不同的。
不过,有一点则是相似的:他们对外部社会的坚硬的棱角和粗粝的路况是敏感的。“敏感是上天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面对逆境和坎坷,他们没有坚硬的外壳去的承重,柔软的内心承受了超重的压力和暗物质,无处纾解,积忧成疾,愁城郁结,生活中的光就日渐稀薄,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失去了“光合作用”,走进了社会的背影里,成为不被看见和待见的存在。
我们不希望这些人的身心最终归属于精神卫生中心,如此庞大的患者规模,仅靠“精卫填海”显然力不从心。希望“精卫”之外的社会面上,在看见的同时,能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给出更大面积、更细颗粒度的关切和呵护,多栽花,少种刺,让人间多一些暖和爱。
澎湃夜读集Ⅲ《人间珍贵》上新啦!
购买方法如下
当当用户点👇
京东用户点👇
编辑|甘琼芳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