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投票开启!

学术   2024-10-11 22:05   上海  


小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率先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自今年6月起组织开展了“集成创新 都市营造”2024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众多设计机构、院校以及独立设计师的热烈响应和踊跃报名,经启动、初评、终评三个阶段,由评审专家评选出了159件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30名、二等奖32名,三等奖97名。


为更好地展示竞赛获奖作品的设计创意,彰显设计师们对基础设施品质提升的深入思考;充分收集和了解市民公众对设计作品的喜好和看法,促使今后的设计竞赛能够更加贴合民意,呼应百姓需求,特邀请市民朋友们在30个一等奖作品中投票选出您心中最优秀的作品,累计获得公众票数最多的作品将荣获“集成创新 都市营造”2024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最佳人气奖”。


投票时间:2024年10月8日至10月14日

投票链接:
https://tp.wjx.top/vm/hu9doW7.aspx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

作品内容如下:


项目1 闵行区新汇(万芳)220kV变电站品质提升

案名:“森之匣”变电站




建筑立面采用了大面积白色质感涂料,不锈钢质感金属百叶格栅,简约大气。巨幅的墙面标识,运用夸张的内嵌式文字表达,结合夜间灯光彰显活力与气氛。水景,步道,平台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滨水绿地游览体验。场地内车行道路遵循了原方案,便捷高效。


项目2 长宁区迎宾110kV变电站品质提升

案名:云顶之“E”变电站



建筑立面采用了大面积白色质感涂料,不锈钢质感金属百叶格栅,简约大气。街角金色盒子使用了阳极氧化铝材料,在各个时段都有不同光感的呈现,同时盒子上整合了智能数字投影,为行人提供出行信息,重要节假日也能为城市增添节日氛围。场地内行车道路遵循了原方案,便捷高效。场地南侧小花园结合变电站景观围墙,打造宜人的休憩区。


项目3 市域南枫线泥城主变电站品质提升

案名:蕴电于林 固碳于构



表皮形态取自树木,以碳足迹的视角,将树木抽象为树冠、树枝、树干,以碳赋形,对应转译得到表皮的光伏屋面、活态围护、承重结构。“树冠-光伏屋面”模拟树叶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树枝-活态围护”采用活体植被作为表皮,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持续固碳,在运行过程中减碳;“树干-承重结构”则是利用场地既有树木,由工人在现场简单分类处理,不需要工厂二次加工成木料,从建造层面实现节碳。同时现场的树木得以再利用,保留了原来封存在树林中的碳。


项目4 宝山区乾波110kV变电站品质提升

案名:竹境



设计致力于从城市文化、空间活力、生态景观,绿色零碳等多维打造的面向未来的城市新场景。文化方面,连续起伏的屋檐形态回应江南水乡的老城肌理,是江南文化的延续;建筑立面上,拼贴出竹刻的肌理,利用浅色穿孔铝板勾勒生态自然的建筑气质;景观方面,以竹林为底,以步道为骨架,通过置入入口广场、口袋公园、活力广场等景观节点科构建活力共享、弹性混合的街角公园;零碳方面,起伏的坡屋顶上有利于布置太阳能板,同时立面的超大穿孔率格栅有利于隔热降噪,实现绿色低碳理念。


项目5 嘉定区嘉罗110kV变电站品质提升

案名:框景嘉罗•一方江南



框景嘉罗·一方江南,是项目案名也是设计源起,用一个有温度的方式,改善了变电站冰冷刻板的邻避效应,释放更多温馨的城市共享空间,让人愿意去靠近、去了解、去体验、去享用。多元的“框”,既勾勒出州桥老街的文化印迹,也是一帧帧幸福时刻的定格缩影;简洁的“方”,解析出居民闲适的生活场景,通过小小的一方寸土,映衬出生机勃勃的大美江南。


项目6 青浦区恭贤(双盈)110kV变电站品质提升

案名:折影廊



通过设计创新,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形象和功能。新增的批檐不仅扩大了太阳能收集面积,还为社区提供了共享空间,提升了变电站的公共形象。通过优化布局,创造出更多开放空间,增强了社区活力。设计考虑了多样性与功能性,包括滑板公园、网球场和生态草坪。变电站立面的批檐设计融入了水乡文化,提升了建筑的美观性和艺术性。此外,设计注重低碳环保,采用光伏金属一体化屋顶和再生材料,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符合绿色发展目标。


项目7 长兴岛中央沙取水设施附属用房品质提升

案名:众城水房



水利基础设施往往给人以硬朗坚毅的印象。采用稳固的楔形体块作为设计核心,通过阵列和错动形成独特几何形态,在原生态湿地环境中创造反差感。建筑主要使用混凝土和耐候钢板,既抵御长江口凌厉的海风,又降低后期维护成本。设计将建筑的力量感与自然环境的柔和性相结合,创造出既稳固又能和谐融入自然的现代建筑风貌。


项目8 闵行区黄浦江中上游跃进河水闸品质提升

案名:时光储蓄 记忆之闸



建筑通过漫游路径和屋顶观景台,将城市与自然景观相连,提供360度黄浦江全景。内部的水闸河流展示厅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览,讲述土地与水闸的历史。设计采用架空空间和绿色植被,实现自然通风和生态价值。建筑与周边环境和谐对话,视线设计与漫游路径规划使其成为场地的一部分。建筑材料选择与历史共鸣,内部展示馆兼具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功能,传承文化同时增强公众认同感。


项目9 徐汇区北潮港泵闸外移工程品质提升

案名:云水园



新建泵闸基地位于北潮港与淀浦河的交汇处,设计取意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于这个建筑密集的居住区,我们将新的泵闸及其周边场地的规划,视作一次提升和整合周边居住环境的宝贵契机。传统的泵闸设计通常以封闭的形式示人,即使造型特别也只能成为被看的对象。新泵闸的设计被视作一次可能性的探讨,泵闸设备与管理用房采取了园林地景化的处理,而泵闸本身则成为了人们可以进入其中,进行休憩游览的场所。


项目10 东方枢纽金亭公路污水泵站品质提升

案名:青风驿站



以“融合、绿色、创新”为核心,旨在打破污水泵站的传统形象,打造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其目标包括功能优化,确保泵站高效稳定运行;环境友好,通过科学布局和先进技术减少环境影响,提升生态质量,并将屋面设计为景观绿坡,成为开放绿地;形象提升,以现代设计成为区域标志性建筑;智慧运维,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降低成本。


项目11 长宁区江苏万航排水泵站品质提升

案名:林下游园 水韵乐章



希望从“孤立”到“融合”,从“邻避”到“邻利”,打破传统的市政基础设施功能单一,场地封闭,外观冰冷的旧有形象,提高其功能的兼容性,让公众乐享更多的开放空间,向社会传递“设计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观。在泵站设施的立面形象提升方面,设计以“流动的水”作为概念主题,既能清晰的表明泵站的城市功能属性,也与潺潺流动的苏州河水形成呼应,一同邀请人们来到林下游园,共同谱写水韵乐章。


项目12 静安区志丹调蓄池出地面设施品质提升

案名:叶舞亭荫,脉动流韵



从大宁公园的生态自然中汲取灵感,旨在延伸这一生态理念,将场地抽象为舞动的树叶,寓意生态的脉动。将场地分层设计,结合场地地形,微微起坡,以减少楼梯间入口台阶的消极感,满足无障碍地面需求,营造更加自然和谐的过渡。叶形的种植物屋顶不仅是出地面设施的一部分,也是街角区域的标志性亭子,为通行的人们提供临时休憩的街角公园。我们在设计中采用金属杆件与磨砂玻璃砖,既满足楼梯间采光需求,又保持现代简洁的美学风格。


项目13 燃气过江井(东塘路-嫩江路)品质提升

案名:水岸灯韵



以黄浦江两岸的过江井为灵感,犹如成对灯笼,象征守护、指引与欢迎。设计结合传统灯笼元素,通过简化和现代化演绎,赋予建筑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力。①文化传承与现代融合:将传统灯笼的形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保留历史符号意义,又体现出现代城市的简洁美感,增强建筑的文化性和标志性。②光影塑造:利用智能照明设计突出夜间效果,柔和的灯光不仅增强建筑的辨识度,还象征着黄浦江沿岸的活力,营造出温馨且现代的氛围。③城市标志性塑造:过江井将通过独特的设计成为区域地标,强化黄浦江下游的文化创意特征,提升公共空间的魅力和城市形象。


项目14 松江区电信局新城营业用房及交换机房工程品质提升

案名:品质电信,魅力新城



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契合区域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融入特色元素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用地紧张的设计条件,充分利用平面、和竖向空间,最大化机房可利用面积。设计也贯彻采纳了松江特色元素,红砖立面与既有建筑和松江整体风貌相融合。本次提升拟利用营业楼一侧的空地建造一栋数据楼,并对油机房进行改扩建,并对基地沿河的滨水空间做景观提升。


项目15 虹口区海伦西路加油站品质提升

案名:檐下之意



方案将山阴路海派里弄的特色元素抽象转译为虚实之间的坡顶空间。虚空的位置整合了加油停车的流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方便加油车辆进出和腾挪。实体的位置则设置站房,除了提供加油站的必须功能外,还对西侧绿地开放,营造社区活力场所。从绿地看去,加油站虚实之间的变化带来强烈的文化属性,唤起山阴路的记忆。同时延续了周边建筑的材料,在光影变化之中,它不仅仅是交通设施,更是社区文化的一面镜子。


项目16 浦东新区金湾滨水驿站及桥下空间品质提升

案名:四季水园·游山驿站



设计以渐变台地的形式打造生态水岸,形成可随河道四季不同水位而变化形态的湿地公园,模糊城市与自然的边界关系的同时创造出一个面向社区公众完全开放的生态的“四季水园”。金湾驿站既是集合了社区服务、片区展示、文化交流、市民活动等复合功能的服务性建筑,也是城市界面与滨水空间之间的连接体。我们试图以“傍水游山”的意向介入金湾水岸,创造一个可供社区居民游玩、休憩、中转逗留的多重复合空间体系。在满足社区驿站功能需求的前提上,取意“游山驿站”。


项目17 崇明区东滩绿道驿站品质提升

案名:伞+岛



为了适应东滩绿道的发展,以及未来游客需求的潜在变化,设计采用了一套模块化的灵活可变系统。“伞”和“岛”是这个系统的两个基本模块单元,、分别承担了驿站的室外和室内功能。每个驿站的建设可以根据其用地形状,以及具体的功能需求来进行组合。同时“伞”和“岛”的结构设计也是可以相互转变的,方便今后因为游客的需求变化而带来的功能调整。驿站外侧的遮阳网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材质,是每个驿站独特性的表达载体。


项目18 闵行区中月樱路东侧绿地驿站品质提升

案名:三向亭



三角布局的驿站以适应场地面对的三个不特质边界:1.公园方向为开放的界面,将驿站融入公园,成为公园的延续,这里有多种场所的可能性,比如户外婚礼、露天影院、越剧表演等。2.面向街道方向为清晰的边界,为基础服务功能;3.面向临近地块为安静的阅览与展览空间。梁与排水系统结合,雨季雨水沿着排水沟流向围绕内院的厚实退台式石柱,形成传统园林中叠水的意境,使驿站在雨天具有生动又独特的氛围,融入了多雨的江南。


项目19 普陀区李家浜燃气管线桥品质提升

案名:城市气脉



以“城市气脉”为出发点,跨河燃气管桥在日常都市主义下被消隐在了由管道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它不再是一根独立于公众参与之外的管道,而成为了可被感知和触发想象的城市基础设施。跨河燃气管桥连接两岸,在地面之上的管道组成公共空间,利用“闭合效应”,人们会补全地下的状态,更加凸显出了“城市气脉”在城市整体建设发展中所起到的输送能量的作用。


项目20 普陀区桃浦智创城东部拓展区北张泾连心桥品质提升

案名:社区桥园



本方案在方便通行的同时,在更大范围内将河道两侧场地联系起来,通过桥梁设计,对场地流线、居民行为、景观视线进行梳理,在人行尺度上将周边要素连结为整体,构成一个兼具社区活动与游园体验的社区园林。协调范围已建成场地不做过多改动,重点提升桥梁新路径的慢行体验:设彩色过路步道、北侧小区次桥梁、养老院出口安全步道,将林荫路一半水泥砖改为小石米铺地,提升舒适度与趣味性,根据林荫路树种分布,打造三个特色景观区段。


项目22 松江区泗泾镇横港河人行桥品质提升

案名:月影逐波流



桥梁位于泗泾镇横港河中部,连接两端的住宅区及商业区,河岸宽22米,河面无通航要求,但有泄洪需求,功能为人行及自行车通行桥梁。方案材质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为拱形梁桥,通过中间结构梁把桥面分成高低错落的两条通道,一条为台阶步行道,一条为平缓的自行车道(也可作为无障碍通道),两条通道各3.5米宽,并在桥梁中间位置嵌入两级台阶,供行人短暂休息观景使用。在形态方面,通过桥梁轮廓线的双向曲线营造,最终呈现出有如月芽般轻盈与优雅的视觉形态,并与水中摇曳的桥梁倒影共筑成一幅画面,实现功能、结构及形式的统一。


项目23 浦东新区沪南路-规划御南路交叉口人行天桥品质提升

案名:星云桥



人行桥切实解决联系问题,缝合地块.除了人行的楼梯外,兼具方便自行车骑行,跑步者和推婴儿车的行人使用的坡道联系,以及无障碍电梯,方便不同出行条件的使用者。同时,这座人行天桥灵巧优雅,桥面蓬勃热烈的橙色与绿树蓝天和谐匹配,折线渐变的金属栏板形态,动感流畅,在白天和夜晚都能与日光和LED灯光映和,给使用者和沪南路的车行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在人行坡道上特意设计了竹子脱模的混凝土栏板,把自然的竹纹融入栏板设计中,朴拙自然的韵味透过竹纹展现。此外采用承载丰富文化底蕴的剪纸艺术作为美育载体,与桥面相结合,选用了海派剪纸艺术大成者林锡明老先生的剪纸作品作为艺术图案丰富桥面的设计;电梯幕墙纹理上的彩釉玻璃部分选用新生代剪纸革新艺术家陈粉丸的作品元素,现代时尚,体现海派文化中海纳百川,包容且不断创新的文化生命内核。


项目25 轨道交通19号线东方体育中心站品质提升

案名:水韵梦华·潮起前滩



我们将此次设计视作一次“缝合”的良机。以流塑形:梳理站点复杂人流,以人行动线形塑景观边界,柔化联系城市-地铁场馆各向界面。形流造境: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大地掀角形成地铁站入口;室内外功能一体策划,织补片区功能。都市新梦:以前滩浪潮为底景,建筑融于景观大地艺术;以灵动飘逸形体,回应东方体育中心优雅形象。我们希望重塑一处以人为本、细腻柔和的独特场所,为逐梦前行的市民增添一份日常绿意。


项目26 轨道交通9号线小南门站2号出入口及周边品质提升

案名:南门橱窗



地铁2号线出入口场地周边的小南门街坊,以往是烟火气息浓郁的上海老城厢居住区,我们希望场地能保留小南门的生活痕迹和时代记忆。设计方案的灵感来源于老街坊的门窗,将场地视为新生的时尚“橱窗”。场地的空间改造以满足2号出入口和小石桥街的舒畅导流为契机,保证便捷通行的前提下,打造富有小南门街坊特色记忆的口袋公园。由周边街坊收集回来的旧物活用和基础设施改造的策略下,整个场地形成门户林道,活动草坪,记忆长廊,精神图腾,林下游乐等五大功能分区。在这里,市民和游客,可以重新发现小南门街坊的生活印记,更是拥有一片休闲社交,时尚潮流,活力新生的公共空间。


项目27 临港新片区环湖一路(黄日港南路-临港大道)品质提升

案名:城市基因,水岸生活



受启发于生物基因的片段式结构与上海城市基因在城市风貌与生活中的表达,本案对二者的形态进行提取。依托现有向心性城市布局,通过弹性多元的道路空间使用方式,打通城市与水岸,形成“三轴二锚点多片段”的空间骨架结构。依托“注入上海气质,引入上海生活,活用道路空间,置入生态设施,联动智慧城市”的设计原则进行低冲击微更新,实现“城市基因,水岸生活-一条有上海城市味道的,多场景未来生活水岸活力带”的发展愿景。


项目28 徐汇区上中西路中环高架桥下空间(老沪闵路-虹梅南路)品质提升

案名:绿波之径



上中西路高密度的车流量不仅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噪音、尾气污染等对健康的直接伤害,也加剧了人们内心的压迫感,极大降低了步行的舒适性。设计优化街道布局,将原本紧邻车道的步行空间反转至远离车道一侧,塑造地形花园形成‘绿波屏障’,将高速行驶空间包裹于绿色森林之中,为居民的日常出行编织起一条疗愈身心花园之径。围绕都市丛林的整体意向,整合周边空间及城市配套设施,打造完整的街道空间系统。


项目29 长兴岛镇东区秋柑路(前卫支路-永茂路)新建工程品质提升

案名:长兴之源



方案将场地现状水系和水杉结合景观绿带完整保留,并命名为“长兴之源”,希望将拼搏奋斗、不惧风浪的垦荒精神在长兴岛流传下去。方案对道路断面进行重新梳理和组织,将南侧绿带与中央隔离带结合,车道分列两侧,为市民创造了可游可憩的绿带公园。原有河道一侧形成了湿地岸线,漫步道和慢跑道贯穿绿带,还设置了丰富的服务设施、休闲配套和街道智慧系统。这将是一条集生态、活力、文化为一体的服务型景观道路。


项目30 奉贤区奉贤新城百秀东路(光迎路-文耀路)品质提升

案名:Young流——百秀水岸·聚贤智道



方案以“Young流”为主题,旨在构建集社交、休闲、生态为一体的百秀水岸,聚贤智道,回应新上海人和青年群体的需求,形成“一环四带多点”结构。控制车速,提升慢行路权;设置无人驾驶停靠泊位,配置家族化街道设施,布局智慧交通流。设计青春派、后浪桥、苏贤吧、秀Young街多个特色节点,引领青年潮活流。为儿童群体设置最美放学路和接送等候区。结合生态驳岸,种植乡土植物,突出季相变化,营造秀岸生态流。


项目31 杨浦区阜新路(彰武路-打虎山路)品质提升

案名:创艺生活径



设计除了满足功能与审美外,还能创造生活,引发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充分利用并发挥了阜新路的设计基因,将设计力量注入展览、市集、对谈、打卡、游乐等多种休闲体验中,让设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设计与居民共同参与街区的设计与管理,让生活更加有趣和多元。阜新路创艺生活径,不仅是街道的美化更新,更是城市生活态度的更新。在创艺中生活,在生活中创意。


项目32 金山区枫泾镇枫美路(枫兰路-万枫东路)品质提升

案名:古今链接·山水无界



枫美路作为枫泾镇的交通动脉,连接古镇与乐高乐园,是激活区域活力、融合历史与未来的纽带。项目以“古今链接·山水无界”为设计理念,隧道融入古镇元素,突出枫泾古镇的独特区位;跨河与跨线桥梁采用一体化设计打造成为“枫韵桥”,全长457米的悬带式拱梁组合桥,波浪形钢制拱肋连绵起伏,展现山水相连的美感。桥梁结合光伏防抛网,通过夜景照明营造梦幻氛围。栏杆、铺装与绿化等设计细节,无不体现对品质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投票

您也可以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投票


内容来自:上海规划资源



  • 查看最新城乡规划相关政策,欢迎访问国匠城政策工作台:http://gui-hua.com

  • 扫码加入 国匠城-规划师学社 知识星球,留言开通工作台权限。

【国匠城政策工作台 + 知识星球学社】



加入方式:扫描上方二维码加入知识星球,留言网站显示的ID 即可开通

国匠城
城市规划行业知识社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