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一过,新的轮回昭示着新的干劲与拼搏。本周,2025年江苏省两会隆重召开,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九个第一”,浓缩了江苏这一年经济的蓬勃发展。大会期间收到的24件代表议案、790余件建议和1144件提案,既彰显着干字当头的决心和信心,又体现着攻坚克难的思路举措和务实办法。
台上台下,心生共鸣;会场内外,潮涌不息。8500万江苏儿女将在信心和信念的引领下积极作为、奋发有为,以铿锵步伐踏上新征程。
干字当头 奋发有为
1月19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信长星来到无锡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寄语无锡更好发挥各方面优势,为全省大局挑大梁、作贡献。拥有工商名城美誉的无锡,近来传出了诸多好消息: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3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省第二、太湖水质全年达到良好湖泊标准、央视春晚分会场落地太湖之畔,涵盖产业、技术、生态、新消费场景的喜讯背后,折射出无锡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站上新起点,无锡将更好发挥经济大市的优势,坚持“干”字当头,体现工商名城的更大担当;坚持“进”字发力,展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更大作为;坚持“好”字为要,争取惠民利民的更大成绩;坚持“稳”字托底,保持统筹发展安全的更大定力。
1月19日—20日,常州市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期间,代表团气氛热烈,坚定信心、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太湖治理等成为高频词。2024年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并以“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全省第一,税收占比全省第一”两项优异成绩为万亿之城再出发迈出坚实步伐。着眼当下,常州设下目标:全力以赴抓好项目推进、提振消费需求、稳定外经外贸、防范化解风险,全力奋战一季度,确保实现“开门红”。
会议期间,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得到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热议。泰州素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名,承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盐泰锡常宜铁路、北沿江高铁、常泰长江大桥等一批高速铁路、过江通道的建设推进,泰州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加快发展的时机和条件更为成熟。如何乘势而上,把握发展的战略机遇?泰州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药城”、“世界船都”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企业、创新的“高峰林立”和产业、园区的“高原隆起”标注中部支点的崭新高度。
奋楫笃行 共臻新程
成绩固然令人鼓舞,蓝图亦催人奋进。本周,江苏儿女依旧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昂扬姿态,向新出发,以实干实绩打开新局面。
1月22日,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五市共同签署了“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共建合作协议”。据了解,苏南特钢材料集群是目前全国钢铁行业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规上企业近600家。五市将充分利用好已有的优势产业链,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万亿级产业航母,力争到2027年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万亿元。
同一天,一场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新春联谊会在南京夜色中温暖启幕。2024年,南京实际使用外资达28.3亿美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占比达55.1%。值得一提的是,全市80%的实际使用外资来自增资扩股,多家知名企业加大了对南京的投资力度,用行动投下了对南京营商环境的“信任票”。“广大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是南京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将持续深化对接合作,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让各类企业在南京运营成本更低、办事效能更高、发展预期更好。”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说。
金鸡湖畔,“万亿级”新能源产业布局稳步推进。22日,宁德时代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在苏州开业,项目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及生产,满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新能源是苏州近年来强势打造的核心产业之一,此前苏州就明确提出,把新能源作为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之后重点打造的第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光伏、储能及动力电池、风电、智能电网、氢能、绿色低碳和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支撑的“6+1”新能源产业体系,并力争到2026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省际交界地区协作,加快徐州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23日晚,苏皖鲁豫十城联动文旅促消费暨2025徐州新春文旅消费季启动活动在徐州乐园举行。佳节临近,苏皖鲁豫十城文旅联动成为省际交界地区协作的暖心缩影,而当我们把目光抬升,淮宿蚌铁路、雄商高铁、济枣高铁、潍宿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加快建设,宿徐现代产业园的蓄势腾飞,“跨省通办”便民服务的全面升级……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协作区正驶入快速路。定位区域中心城市的徐州,也将继续携手周边城市深化区域产业交通“硬联通”、社会事业“软联通”、人文交流“心联通”,进一步增强战略支撑力。
1月22日至23日,淮安市第二届招商“大比武”技能竞赛精彩上演。热力四射的比拼过程、娓娓道来的招商故事、项目服务的创新做法,都指向“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奋勇的招商引资之势背后,淮安大力开展全员招商、精准招商、定向招商、以商引商,打造“一号招商员”带头招商、招商局冲锋在前、专业人员洽谈的“1+6+500”专业招商队伍。去年前11个月,全市完成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08个、协议引资额499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43.3%。2025年的征途上,淮安还将书写怎样的答卷,令人期待。
高新区举办2025年高层次人才迎新春座谈会、滨淮高速盐城段全线通车、生物质制沼气绿色甲醇项目签约,过去一周,盐城干劲十足、步履不停。盐城是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近年来,“绿色低碳”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鲜明标签,全市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以刚签约成功的生物质制沼气绿色甲醇项目为例,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绿色沼气1.8亿方、绿色甲醇12万吨,能有效开发生物质能源,也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凛冬将尽,年关将至,人们将奔向团圆。万家灯火时,愿总有一盏灯为你亮起,愿熠熠生辉的光芒照亮每一位奋斗者的脸庞。
再向远方瞭望,春天就在路上,让我们共约新的征程,朝梦想深处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