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微调研⑤ | 新能源汽车下乡,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时事   2025-01-31 11:31   江苏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近年来,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在省级机关持续开展“基层微调研”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返乡探亲或出差时机,以更加贴近民生的视角,了解群众需求,感受基层变化,问需问计于民,撰写出一批“脚沾泥”“接地气”的调研成果。在党员干部即将启程返乡、欢度春节之际,“北京西路瞭望”特别推出“基层微调研”专栏,精心挑选上一年度的优秀调研报告与粉丝朋友们分享,在享受节日氛围之余共同学习探讨,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履职尽责、服务人民。







新能源汽车下乡作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着力点,能进一步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引导居民出行生活方式升级,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乡村振兴、绿色经济发展、消费提质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了解江苏农村居民新能源汽车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对南京、常州、苏州、连云港等地841名农村居民开展调研,并走访了相关部门和新能源车经营企业。结果显示,江苏新能源汽车下乡驶入“快车道”,村民认可度较高、汽车消费快速增长,但仍存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奖补政策成效需增强、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产品适配度待提升等问题,需在政策奖补、设施配套、产品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江苏新能源汽车下乡驶入“快车道”

(一)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快速增长。

由于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加上各地购车专项补贴政策利好逐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迎来“春天”。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5.2%,拉动全省限额以上零售额累计增长2.4个百分点,是消费品市场的第一驱动力。从销售地区看,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持续释放。连云港比亚迪汽车经销商反映,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占到总销售量的近一半,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南京市溧水区反映,近两年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村民明显变多,一些村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四分之一以上。昆山市淀山湖镇反映,农房翻建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后,村内设置停车位比例为1:3,家家户户都有车位,很多原来有两辆油车的家庭会将一辆油车更换为新能源车。

(二)农村居民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高。

江苏农村居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接受程度总体较高,受访者表示“基本了解”的占56.5%,“非常了解”的占17.8%,认为新能源汽车主要优势为:使用成本低(80.8%)、对环境污染小(73.8%)、操作智能化(39.1%)、政策补贴多(15.8%)。问及是否会购买新能源汽车,26.0%的受访者已经购买,15.6%打算近期购买。在品牌选择上,比亚迪、吉利、蔚来等国产品牌更受欢迎。有青壮年劳动力的农村家庭购车欲望比较强烈,尤其是本就有换车计划的,会更倾向于置换为新能源车。一些已经置换的车主反映,总体感受新能源汽车比油车实用,不但智能化体验感好,提速较快,而且每月电费远低于加油成本。


二、打通新能源汽车下乡“最后一公里”需破解四堵点


(一)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近年江苏农村地区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有所上升,但公共充电桩布局不足、收费高的问题依旧突出,53.6%的受访者认为充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最大挑战。219个已购车的受访者反映,日常用车主要困扰为:续航里程不足(60.3%),充电桩少、高峰期要排队(49.8%),本村内充电桩未普及、附近镇村充电距离远(35.2%)。调研反映,充电桩配置城乡差距较大,乡镇公共充电桩远不如城市密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电压无法支撑。部分乡镇的公共变压器无法满足大功率快充桩的建设需求。二是企业建设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农村公共充电桩的利用率存在不确定性。三是设施维护滞后。乡村充电站较为分散,若发生故障失效,故障排查和维修将耗时较长。


(二)促消费政策成效待增强。


虽然多地出台了汽车以旧换新、汽车消费补贴等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消费补贴申领流程较为繁琐,且受益者为所有城乡居民,针对农村地区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政策几乎没有,69.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效果一般。同时,政策下乡宣传不够,仅36.7%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相关政策。调查反映,一些农村居民计划买辆国产新能源汽车代步,但并不清楚有没有相关购置补贴政策。部分已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受访者表示,从买车到领取补贴等待时间偏长。


(三)农村地区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


虽然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快,但相应的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并没有下乡,售后保障无法及时供应,影响了农村居民购车积极性和使用体验。27.6%的受访者反映“营销和售后服务难以延伸到基层,农村地区维修和养护点少”是新能源汽车下乡的主要挑战。汽车维修厂反映,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智能化部件的专业化水平较高,普通修理厂无法修理,更重要的是,一旦车主前往私人修理厂维修,若出现了质量问题,即使在质保期内,厂家也会拒绝承保电池等全车部件,仅能在相对应的4S店维护。农村地区居民平时哪怕小的维修也起码要到镇区,十分不便。


(四)新能源汽车产品需更适配农村市场。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多以家用轿车为主,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农村居民多为远距离上下班通勤、家庭日常生活,符合农村居民多样化需求的车型少。调研反映,一是具备农业生产功能的车型少。农村居民买车需要兼顾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功能,而类似皮卡、轻卡这种可以运货的新能源汽车较少,且普遍价格偏高,只能放弃购买。二是农村老龄化高,对农村居民而言,新能源汽车定价仍然偏高,有需要的人会选择类似老头乐的便宜电动车。问及不想购置新能源的原因,45.5%的受访者反映经济能力受限。三是农村路况复杂,部分村民出入需要通过盘山公路、坑洼路段,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损耗较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购买热情。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奖补力度。65.7%的受访户期盼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补贴优惠力度。建议增加分档分级,考虑普惠车型购车需求,针对农村地区增加五至十万档位的新能源汽车奖补。制定全年促销补贴计划,确保每月或每季度均有补贴政策,增强消费者长期消费的信心。在保证补贴发放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简化领用方式,方便消费者享受到补贴政策的红利。拓展新能源汽车下乡宣传活动的场次、范围、活动形式,加强新能源汽车使用优势和优惠政策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二)加强基础设施配套。70.6%的受访户期盼加快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24.7%期盼加强农村销售、维修网点体系建设。建议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条件改造,落实新建居住社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覆盖面,积极帮助有意愿参与建设充电桩的企业获取相关资质。加强专业人才培训,鼓励高职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保技术人员,保障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需求。


(三)加快产品设计研发。52.9%的受访户期盼推出更多实用新能源车型。建议发挥好江苏地区产业园和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充分利用新能源产业专项资金,整合科技和企业资源,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鼓励企业加强农村居民出行规律、使用场景、产品需求等市场研究,生产更加贴近农村用户需求的经济适用型新能源汽车产品。



撰稿 |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 佘家玥
图片|视觉江苏
编辑 | 谷雨
责编 | 陈月飞
审核 | 耿联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

北京西路瞭望
观察江苏,读懂中国。我们共同记录、讲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