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微调研⑥ | 4.0智能时代,沭阳花木产业如何欣欣向荣

时事   2025-02-01 15:08   江苏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近年来,江苏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在省级机关持续开展“基层微调研”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返乡探亲或出差时机,以更加贴近民生的视角,了解群众需求,感受基层变化,问需问计于民,撰写出一批“脚沾泥”“接地气”的调研成果。在党员干部即将启程返乡、欢度春节之际,“北京西路瞭望”特别推出“基层微调研”专栏,精心挑选上一年度的优秀调研报告与粉丝朋友们分享,在享受节日氛围之余共同学习探讨,在新的一年里更好履职尽责、服务人民。








4.0智能时代沭阳花木产业数字化微调研

今年(编者按:提交报告当年)9月,结合支部蹲点调研,我参加了沭阳花木产业调研工作,通过参观访谈了解花木生产经营情况,其产业规模之大、产业链延伸之快、辐射带动作用之强,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沭阳要实现花木产业数字化升级依然在路上。


一、沭阳花木产业数字化的探索

沭阳是全国最大的花木种植基地之一,2022年该县花木交易额达到了24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集散中心。近年来沭阳在花木产业数字化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

(一)开展“数字堰下”试点。指挥中心通过视频监控、传感监测等终端设备,将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数据,汇集到“数字堰下”指挥中心大屏幕,花农可通过手机端、电视端实时查看做到精准控温、控湿、用肥、用药。同时实时抓取全口径市场行情,及时了解村内生产与全国市场的对接。

(二)打造“花木+电商”高地。建成10个集电商供货基地、网上销售、快递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集群,建成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今年1-8月份,花木网络销售零售额预计为225亿元,花卉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

(三)构建“1+5+N”智慧农业信息体系。将光纤、5G网络、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建成沭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发展、智慧物联、综合监管、社会化服务、乡村文旅5个平台,为花木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二、4.0智能时代沭阳花木产业面临的难点堵点

(一)产业结构有待合理布局

1. 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仍需加强。仍存在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等现象,中低端普通苗木存在过剩,工程适用的新优大规格苗木、彩叶乔木等高端苗木资源较为稀缺。花木的种植品种集中,栽植密度大,效益仍不高。观赏性花卉、苗木及种植性质的花卉苗木比例有些不合理,观赏花木以中小规格为主,严重缺乏大规格苗木,花木产品以传统园林绿化苗木为主,鲜切花、高档盆栽花卉少。

2. 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不够强。在研究、示范、开发、推广等领域,企业处于自发的零散状态,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少,种植经营以零散为主,专业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花卉的产业化进程。

(二)花木种植生产有待提升数字化

1. 标准化程度不够高。花卉生产中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优质精品花木偏少,品种更新慢,新优花木引进力度不足;苗木标准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苗木出口贸易;优质新颖的品种和地方特色品种较少。

2. 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待拓展。种植生产环节数字化、信息化的集成应用不够,数字应用场景待拓展,科技创新力度需加大。“新基建”有待提速,距离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足够的硬件保障仍有提升空间。

(三)行业管理有待规范

企业间无序竞争,少部分花木经营者存在着无证经营、经营假冒伪劣花木种苗、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力度不够,网购花木造假诟病较多,少数商家利用花木幼苗不易辨别、生长期长的特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甚至有些卖家靠“P”图,“自创”出独一无二的新品种,为了躲避投诉和查处,卖家会同时经营七、八家网店,“查封一家再换一家卖。”

三、推动沭阳花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相关建议

(一)统筹规划先行,为数字化升级夯实基础

1. 加强组织统筹。“互联网+”时代,要进一步加强花木产业组织领导,统筹管理,紧跟市场需求制定发展政策,加强市场宏观调控。不断借鉴其他区域、行业的先进经验,重视科技创新。

2. 合理规划产业。相关部门加强对县内的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工业园的系统整合规划,做到产业规模化发展;发展示范花木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统一花卉企业规则及入行规范,促进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壮大。

3. 促进产学研融合。整合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工程中心等在内的创新团队和科研力量,对接花木传统产业,以花木新技术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促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

(二)花木+互联网携行,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1. 推动标准化生产。完善生产标准体系,邀请技术专家根据当地花卉基地的种类、周期等特点制定统一的花卉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推进普通苗木去库存,生产标准化精品花木。加快“新基建”建设,增设5G站点,推动农村宽带覆盖率100%。健全设施标准化体系,在全县推广“数字堰下”经验,拓展5G应用场景,加快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

2. 优化数字化平台。完善智慧农业信息体系,开展人工智能服务和大数据管理,通过交易数据及覆盖产业全链条的整合能力,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数据采集,让产业数据化,逐步实现“花木产业大脑”。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决策—反馈,以大数据分析引领消费、指导生产,实现生产中心、客户中心、交易中心、集配中心等数据一体化贯通,为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消费终端开拓市场提供数据分析,也为广大花农了解市场、指导生产提供有力帮助。

3. 迭代数字化销售。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运用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多样化的网上销售方式,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增设电商服务网站,形成“花木产业+配套产业+物流行业”完整电商经济链。

(三)常态化监管跟进,为产业数字化保驾护航

1. 推进网络诚信生态建设。加快建设全国花木电商连接点,并开展失信电商联合惩戒,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重塑“诚信沭阳”金字招牌。

2. 加大联合打击力度。联合推进花木种苗领域专项整治行动,营造健康有序网络经营环境,依法惩处“收款不发货”“缺斤短两”“货不对版”“以次充好”“无证经营”“虚假广告”等不诚信经营行为。


撰稿 | 省委编办机关绩效管理处 刘薇薇
图片|视觉江苏
编辑 | 倪方方
责编 | 陈月飞
审核 | 耿联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



北京西路瞭望
观察江苏,读懂中国。我们共同记录、讲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