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后付”,便利还是陷阱?

文摘   2024-12-16 11:56   江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先用后付”是套路?


在数字化时代,支付方式的创新层出不穷,其中“先用后付”模式因其便捷性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在享受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即时支付,而是在后期再进行结算。


这一模式的出现,似乎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降低了购物的门槛,但它带来的风险和隐忧也不容忽视。


“先用后付”模式


“先用后付”,又称为“分期付款”或“信用支付”,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无需立即支付全部款项,而是可以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分期偿还。


这种模式通常由电商平台、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通过评估消费者的信用状况来决定其分期资格、额度及利率。


“先用后付”的套路?



“先用后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支付流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资金规划空间,符合现代消费者追求灵活性的需求。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安全风险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开通该功能的风险提示不足。一些平台将此项付款功能设置为默认优先项,但未在显著位置说明具体条款。


关闭方式往往十分隐蔽,一些消费者反映后续想要关闭该功能却很难找到操作入口,并且必须等待所有订单完成或售后服务结束才能关闭。


消费者可能在不知情或无意识中增加额外的消费,从而产生过度消费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无需立即支付,大大降低了消费成本的敏感度。由此一来,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者超预算的产品。


如果消费者未能按时完成支付,可能会产生逾期费用,并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先用后付”本质上是一种借贷行为,消费者在享受提前消费便利的同时,负有按时偿还本金及利息的法定义务。


如果消费者一直欠款不还,不仅违反合同约定,还可能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长期、恶意欠款,且经平台多次催收仍拒不偿还的行为,可能构成恶意透支、诈骗等刑事犯罪,面临刑事责任追究。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在接受商品或服务过程中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商家在推广“先用后付”支付方式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不应让消费者默认被开通而难以关闭,或只夸大优点而无视风险警示,否则对消费者构成侵权。


如何关闭“先用后付”?



微信:打开微信,进入“我-服务-钱包”,找到支付分,点击服务使用记录,找到历史订单,点击管理扣费服务,将先购后付服务关闭即可。


支付宝:打开支付宝,点击进入“我的-个人主页”,找到“芝麻信用”选项,点击“信用管理-授权管理”,选“先用后付”选项,点击“解约”按钮进行关闭。


淘宝:打开淘宝 APP,进入“我的”页面,点击右上角的设置,选择支付,找到先用后付,点击关闭服务,确认解除即可。


京东:打开京东 APP,进入“我的”,点击我的钱包,在设置中找到“先享后付免秘/扣款设置”,下载京东金融,点击关闭即可。


拼多多:打开拼多多APP,在首页或底部菜单栏中找到并点击“个人中心”选项,进入设置页面,在设置页面中找到“先用后付设置”选项并点击。


消费者在使用“先用后付”时需谨慎,特别是对于不熟悉数字支付和网络购物的老人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教育和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明智地使用这种支付方式。


同时,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也应该承担起责任,提供透明的信息,确保消费者充分了解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先用后付”的潜在危害,同时享受其带来的便利。


往期回顾


个人养老金,要不要买?






微信号丨tree309


词话朝夕
活在当下,并使其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