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家的华威先生

文摘   2024-09-08 10:05   江苏  




李先生家的华威先生


江苏东台 黄友芹

周六晚饭后,李先生一手摘下近视眼镜,一手捧着手机,目不转睛。那手机,都快贴到眼睛上了。

良久,他瞪大牛眼,慢条斯理地看向我:“啊呀,你这个开学,挺忙啊!嗯,有点像华威先生。芝麻大的职务,到处讲话,活像个头绪。”

华威先生,是张天冀笔下的一个小说人物形象。抗战时期,自命不凡的国民党政客华威先生,整天乘着包车招摇过市,疲于应对各类开会和演讲。这篇小说,主要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官僚作风。

我一听,头顶瞬间就能煮火锅了。

开学会多发言多,集团全体员工会议、集团班主任会议、学府路全体初二老师会议、全体初二学生会议,每个会议的受众都不一样。我抱着电脑想啊想敲啊敲的,凳子和某些部位都快要长到一起了。作为最了解这辛苦的我的家人,咋能这样说?

作为女子,难道我不想过那种“倚阑闲看一池星”的全职太太的悠闲生活吗?我放下碗筷的声音明显增强了,直接用目光写了几个大字“我不上班你养我啊”,箭一样射向李先生。求生欲极强的李先生,很识趣地火速离家。

然而,宝贵的中女时代,与这种点缀生活的外星人生气,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啊。我有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要做,特别开学后,看书,做课,写字。开学会多,作为学校工作链条上的一员,在对待发言这件事上,可以有N多种做法。

旧稿直接拿来,如何?

我的电脑中,有我十多年前到现在撰写的若干场合的发言稿,好多好多的稿件,也是那时我觉得自己用尽洪荒之力撰写而成。能不能用呢?时代在变,老师和孩子们都在变,用昨天的思想来感染今天的大人和孩子,好似吃大前年的馍馍。

克隆网上成稿,怎样?

万能的网络,简直是有求必应妈妈啊。海量素材,没有找不到,只有想不到。哪怕你想问“蚊子咬了许多红包咋办”,互联网都能给你N多种答案。

但我以为,写东西第一讲究的,就是道德与伦理。

咱自己能想到多少就表达多少,能表达成啥样就表达成啥样,好赖是“我口说我心”。学术规范是一定得遵守的,我虽不是名人,但也是个“有名字的人”,不能乱来。再说,成稿千篇一律,即便是那号称无所不能的AI,写出来的东西也清一水的机器味。人,还是得说人话。

那么,打个腹稿,记个提纲,然后完全脱稿空讲,是不是很省事呢?

我也曾仰慕成尚荣老先生的娓娓而谈,逻辑清晰、金句频出,两个小时不带一字稿件。我也曾惊叹于李政涛先生信手拈来,极具理性又富有诗意,不显山露水地显山露水。

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清晰的体认:我的积淀与学养,与前辈云泥之别。人家能,我做不到。如果,我这么“随口一搪”,表述的逻辑不会那么清晰,时间把控也不会那么精准。再说,没有足够价值的发言,无异于浪费听众的时间。

公开表达,一定要有某种价值。在工作中,给伙伴以工作的策略,或者是情绪价值,是一种低成本的管理方式。发言的技术含量,不在写,而在思想。建议策略不等于工作要求,情绪价值也不等于“情感鸡汤”。我们想想当下,再想想未来;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我理想中的工作伙伴团队,我理想中的学生发展,我理想中的家校关系,我理想中的校园的样子……都可以一点一点地构画出来。有些,虽暂不能至,一定要心向往之。

办学、做人和讲话,“诚”字当先。不端架子,不摆腔调,不作骄矜,理性为上。客观肯定已有成绩,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列出近期目标,构想未来的方向。在传递积极情绪的同时,给人以力量,又不作拔高的道德绑架。这,就足够了。

写,不仅是输出。如果,我们保持在“写的状况”,就必须大量阅读。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贪婪地在阅读的海洋中吸足了水份。久而久之,写点小东西,也就没那么太难了。

此刻,我在窗前敲字,咔哒,咔哒,在寂静的夜晚如此清晰而又动听。

推开窗,长风自天来,清清凉凉的,让人感受到无比的宁静和轻松,那是释怀的喜悦。我知道的,我工作中所有的辛苦,其实都是自讨的。但,诚意和敬意在其中,生长亦在其中。

END


黄友芹
在生命的场地上 ,有趣前行,干净表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