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以你喜欢的方式
文摘
2024-10-04 19:37
江苏
要上一节作文课,而且是在这样一个盛大的场合下上这种课,信任和期待很多。我前期确实做过一点思考和准备。对于一线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作文教学相比之阅读教学的难,在于作文“无教材既定文本和程式”。并且,林林总总的细节,谁都不能在 一节课“一网打尽”。于是,我根据细节的体量和功能,把它分为“单一细节(即一个独立存在、以小见大的细节)”和“叠加细节(即由一组细节叠加而成、能表达强烈或复杂情感的细节)”。再根据细节生发的特质,把“叠加细节”分为“同境叠加(即发生在此时此地的细节)”“异时叠加(即发生在彼时此地或同地的细节)”。细节的分类林林总总,“教材的无范本”对语文老师来说,是挑战,也是创造的空间。我的这种新分类和新命名,也许会遭到质疑,但它要优于四平八稳、逐一说来。课件是课前一张一张都试好的,确定没有问题。但在课堂开启三分之一时,电脑突然“矫情”,不动了。下面一组提示学生们描述“异时叠加”图片。这时,我明显感觉到了课堂和台下的躁动。这是预设中所没有的,我临时起意,煞有介事地说:“也许,这台电脑知道咱们镇外的学生表达能力超强,离开了图片的提示,可能会说得更好。好吧,我们就自由发挥……”不要低估孩子们的力量,他们一个个真的描述得有模有样,远好过我的预设。当课开启到后三分之一时,电脑继续“任性”,一分钟视频播放不出来,下面是一个现场细节描写的练笔片段。这时,我的头脑中迅速闪过两个方案:方案一 继续打开课件,观察视频中的细节。理由是这个一分钟视频有3处较好的小细节,是我选定的训练“同境叠加细节”和“异时叠加细节”优质方案。方案二 果断关闭课件,现场观察和描述此情境中生发的细节。理由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可遇不可求:观察一些人物:用同学们和观课老师的种种细节,营造出现场紧张而又令人焦虑的氛围;观察一个个体:看上课老师的神态、动作细节,叠加细节,写出一个你眼里的或是处惊不变、或是慌乱不已的老师形象;想象一组细节:想象自己或他人面对危机时的应急场景,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很显然,方案二要明显优于方案一。它同样会达到“细节描写”的训练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会提高观课者对执教老师本人随机应变的肯定。并且,这种危机处理方式,似乎更符合我的个性。为什么我上课的时候,又弃二选一,坚持在现场想办法终于打开了视频呢?因为,正当我说出第一句“孩子们,生活中每一样好东西总是要等待的。孩子们,你们可以先观察老师的种种细节……”我真切地听到孩子们在嘀咕:“可是,我们还是更喜欢观察一分钟视频,我们愿意等啊,我们等。”好吧,课堂是你们的,即便老师想逾矩挥洒,前提也必须是“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感谢镇江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让我明白这个道理。(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