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云大师
于贪瞋痴应当舍离,于声闻乘应当舍离,于缘觉乘应当舍离,于善法相应当舍离。─《大宝积经》
在世间上,我们必须亲近善法、善行,也要能舍离不好的、不究竟的法。舍离些什么呢?《大宝积经》告诉我们有四种应该舍离的东西:
「于贪瞋痴应当舍离」,说到贪瞋痴,佛教称之为「三毒」。贪欲心一起,任何东西都想据为己有,一旦得不到,就会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贪心、欲望;瞋恨心一起,就像火炬一般,能烧掉我们的理智、人情、义理;愚痴心一起,就有了执着、邪见,会遮蔽我们的般若智慧。
对于毒害我们身心的三毒,佛教告诉我们应「勤修戒定慧」,来「息灭贪瞋痴」,以「戒」对治贪欲,以「定」对治瞋恚,以「慧」对治愚痴,以勤修戒定慧三学来舍离贪瞋痴三毒。
「于声闻乘应当舍离」,声闻,就是了达世间空相的阿罗汉行者。他们虽然舍离了贪瞋痴,少欲知足,烦恼淡薄,但是他们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不想普利人天、服务人群,因此常被称为「焦芽败种」。我们不应以少欲为满足,应当远离小乘的心态。
「于缘觉乘应当舍离」,缘觉,是指根器利、懂得宇宙十二因缘,无师自悟的行者。缘觉比声闻略微好一些,但是他们性乐寂静,虽然悟道了,却生不起度众的热情,不想普利天下,因此我们也应当舍离。
「于善法相应当舍离」,善法相,就是做了一些善事,却执着于行善这件事,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一个人即使舍离了声闻、缘觉,发心学习大乘菩萨道,但菩萨修行六度万行,也应当照见诸法皆空,对于善法相也不应执着。
过去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我布施、建寺、造塔,有没有功德?」达摩回答他:「了无功德!」说明了一个人纵然是对社会做了一点好事,却希望别人回报,一着相,功德就小了。所以做了好事,就要把它忘记,即所谓「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这首偈语提醒我们,应该舍离凡夫的贪瞋痴、二乘行者的自了心态,甚至在发起菩萨心之际,也要了知「诸法空相」,才能成就菩萨道,圆满菩提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