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插画:滋滋滋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年代记忆》
真是我满意的一本书,反响很好”
一部4K超清中国近代史
写
在
前
面
李天纲,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研究中国宗教、中西文化交流和上海文化历史。著有专著:《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文化上海》、《南京路:东方全球主义的诞生》等;主编《徐光启全集》、《中国近代思想家·马相伯卷》等。
在2024年的夏末时节,我应艾菲历奇之邀,参加了李天纲教授的新书分享会。李教授展现了他多面的魅力:他不仅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而且在演讲中情感丰富、言辞优美,语言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李教授的谈话内容充实,每一句话都透露出智慧和见识;他在表达观点时条理分明,逻辑性强,能够让人容易理解和受;他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运用幽默,使谈话氛围轻松愉快。由此,我的诗心也被打开了:
七律·赞天纲
冯叔君
世间清风拂肆芳,
谠论余韵绕天纲。
竹贤直节多悲怆,
难得浮生一日凉。
年代蒿藜沾雨露,
当今松柏傲冰霜。
烦君惜取白杨树,
复旦同窗出凤凰。
NO.1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
书籍简介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是一部精心编织的历史巨著。本书以时间为线,选择重要年份入手,解析对中国近代历史走向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以此串起一部中国近代史。作者试图打通清末民初,从“中国现代性”的全新视角讲述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从王朝统治史以及没落士大夫、“军绅”官员和激进民族主义者的叙述视角中拯救出来,还原一部民众的历史。这本书凝聚了李天纲教授近30年的心血。
内容摘抄
19世纪初,不列颠民族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的优势地位,“维多利亚时代”联合王国的国民内心充满了对自己民族成就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经常转为对自己语言、文字、习俗、族裔、肤色和人种的热爱,难免就对其他不同人群(特别是非洲黑人、印度低种姓人)产生排斥,这就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基础。
19世纪英国“进步主义”和18世纪法国“启蒙精神”在“现代性”方面有一脉相承的联系,但是在对待“东方”的态度上,情况已经不同。18世纪的法国耶稣会士和汉学家主张用中国文化来冲击西方文化,解放思想。19世纪的英国思想界,受到在南非、印度成功推广近代制度,因而形成的进步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开始鄙视东方民族。
Thomas Allom 的中国风景风俗画
NO.2
读书后感
采访小分队与李天纲教授(中)合影
《年代记忆:中国近代意识的形塑》涵盖了19世纪欧洲对中国的渴望与了解,反映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的向往和探索。尽管存在一些批评,但整体上,欧洲对中国文化持有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同时,还深入探讨了上海租界的体制变革,主要经历了从"华洋分居"到"华洋杂处"的转变。这一过程,是一个从"种族隔离"到"市民自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华人从避难到创业,从被动到主动,甚至反客为主,对租界社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此外,这本书还深入分析了经今古文之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清末民初中国学术思想、政治观念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这场争论的意识形态化,使得许多具体问题被公式化、形而上学化,导致许多新知识、新制度、新观念无法得到充分的讨论和接受。
李天纲教授认为,学术界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学者对西方毫无认识的看法并不全面,事实上鸦片战争发生之前,江南地区的学者对西学的认识和研究已经具有近代化特征。明清时期上海就以传播西学闻名江南,早于鸦片战争200多年的徐光启和我们熟知的培根几乎同年,比笛卡尔还要年长34岁,当时已经是一位科学家、政治家、翻译先驱,与利玛窦等西方学者一起交流互通,翻译和传播耶稣会为代表的西学,不但在明末就为中国奠定了西学基础,也为西方了解中国做出了贡献,他们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一部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著作,也是江南地区文化转型、走入近代的过程中,使中华民族思维趋于理性的学习过程。另外李天纲教授特别强调了明末西学到清末西学的延续性问题。他认为社会思想文化的转型并不一定都要用非常激进的方式去认识,要看到社会文化的延续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金山学人群体对自明末开始的西学传播延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上海金山张堰的钱氏家族,不仅致力于藏书、刻书,还资助包括张文虎、李善兰等江南地区杰出的知识分子翻译西方著作,所刻《守山阁丛书》延续了江南学术传统,大力推动近代西学东渐的进程,为中国近代科技知识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围绕怎样看待历史研究中的“闭关锁国”和“自主限关”观点,江南文人在明史修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江南文化中包含的现代文明要素是“未受精之卵”还是“已形成之胎”,如何形成全球化的知识图谱等问题,李天纲教授从具体经验事实入手,对许多成见加以质疑的治学精神和方法,给我们诸多启发。
作
者
简
介
冯叔君,复旦经济学院80级,1984年复旦大学毕业留校任教,1990年从政,曾在政府多部门工作,现任上海现代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商学院智库中心首席专家。
采访小分队丨冯叔君、曾艺、尹嘉捷、喻蕾同
文字撰写丨冯叔君
摄影丨尹嘉捷
编辑丨Verta、尹嘉捷
↓↓↓ 特别鸣谢 以下公益合作方 ↓↓↓
睿郡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