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渠中浸酒瓶丨沉李浮瓜,人身上自带一个频道,调对了就既不痛苦也不无聊!

文摘   2024-07-22 14:18   日本  

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何以销烦暑


端居一院中



大暑节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风既至而如汤,“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2024年7月22日15时44分11秒,太阳到达黄经120度,交大暑节气。




DA SHU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音比太蔟。意思是说,小暑增加十五天,北斗斗柄指向未位,便是大暑,它与十二律中的太蔟相对应。

《周髀算经·二十四节气》中记载太阳日影的长度是:“大暑,二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管子·度地》中记载:“大暑至,万物花荣,利以疾薅,杀草秽。”


大暑有三候:


一候

腐草为萤

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燿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二候

土润溽暑

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三候

大雨时行

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从初夏走到夏天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夏天似乎比其他季节漫长,白昼很长,炙热的情绪也长——无限绵长的海岸线、下雨天翻滚的浪、静谧的夜空中沉默的星、巨大的热带绿植、色泽鲜丽的姑娘、加了气泡水和椰汁的梅酒、沐浴后晚风的清香、夏夜的流萤与梦……或许是因为积极性与幸福感的易得,促成了人类对于慷慨夏季的迷恋。太阳已经不吝于放射光芒,而是积极喷射火焰,把风雨煮成热汤,把人间变成盛大的“篝火”宴会。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从“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到“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说到写暑热,大概没有人比这位能用荷花陪伴我们度过整个夏天的诚斋先生更会写的了。杨万里爱荷花,也爱梅花,但他笔下的梅花,既不寂寞也不孤寒,而是“好伴梅花聊当肉”“蜜点梅花带露餐”,熬粥、生吃、蜜渍、糖拌……杨万里的梅花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荷花——烟火气的琐碎日子一天天积累下来成为四季,而不管下个季节开什么花,人的身上都可以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夏天。


SUMMER



调频生活

欢喜度

DA SHU


作者简介



房妤

60后,从立信毕业后,一直从事着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内心却有一份“不安分的心”,所以看书、看展、旅行、交友是这另一面的体现。

退休后,在几家公司做财务顾问的同时,去不同地方体验风土人情,去大自然中滋养身心是主要生活方式。愿途中与你相遇。

座右铭:天下本来无事,纠结只在人心;以为有分有别,其实无古无今。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在养生方面有着一套独特的方法:比如我们常念口中的:秋冻春捂、冬病夏治、冬令进补等。但归根到底,养生既是养心,是人健康少疾、抵御衰老的首要条件。

我们古人养生,非常重视培养以下6种心境:

1、正心:正心就是道德之心,仁义之心。“仁者寿”就是“仁德者高寿长命”的意思。

2、静心 :就是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雅境界。明《养生四要》一书中说得更为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3、清心 :就是真诚、专注、持久,不受外界干扰,不为刺激伤害的情绪。诗人白居易有一妙句:“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碳逼心神。”

4、宽心:心胸宽广,其生存的天地也必然宽广。《礼记·大学》云:“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其中的“胖”即指安祥舒泰之意。

5、忍心:百心需要忍心,即忍受和排除一切败坏心境的因素。中医有“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等观点。诗人陆游也是“扫尽世间闲忿欲”,忍过后,脉冲疏导,心胸畅然,妙味无穷。

6、操心:人不能一味地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明朝养生家吕坤的《呻吟语》曰:“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明,身愈劳愈健,但自不可过耳。”操心不过分,对身体大有裨益。这和华佗的“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其耳”是一样的道理。



同时古人在清心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式养生之可行之道,今胪列如下,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1、安神定心法:孙思邈在《存神炼气铭》中指出:“若欲存身,先安神气。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惧,身存年永。”既安其神者,方静其心,盈其身;存其身;永其年。

2、清静无为法:老子《道德经》主张“清静无为”的养生之道。清静无为的方法,要求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就是说,要尽量虚其心灵,排除杂念,始终如一的坚守清静,务必心清神静。要做到虚静,“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如能这样便可节护专神,延年益寿。

3、守神祛病法:《黄帝内经》早有“精神内守”的著名思想,“精神内守”是养生之法,总的要求及功效是:清除妄心;抑制邪念;意念集中,神不外驰,内养元气,外慎六淫,阴阳平衡,气存形全,故而不生病。

4、静神化治法:中国古代医学思想中富有“清静养神”的主张,“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神化治,动则苛疾起,即清静者,可生元神,化元气,治疾起。“清静者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清静养神可以使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抗病力增强,不易生病

5 、静而能虑法:是儒家的“养神法”主要表现为“虚静坐忘”的修炼方法。《大学》对“静”与“神”的关系作出了明确阐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在达到静而能虑,必须通过“坐忘”修炼。静坐忘我是儒家的修养大法。

6、抱神以静法:《庄子·在宥》把老子学说发展到到“抱神以静”,“必静必清”的更高度,极力主张“虚无恬淡,寂寞无为”,并以水静则明来说明神之当静,所谓“水静尤明,而况精神”。他认为,只有静而无为,排除忧患,以免神躁,才能长寿。(但庄子之心静,并非绝对的静,而是动中之静,心清神静的关键在于心神静而“不杂”要想保养精神完全不动神是不行的,只要排除是累,心神专一不杂,就能做到神静而不躁。)

7、补脑修神法:道家强调性命双修,得道成仙,神仙非神话。《隐子》认为“神仙”只不过通过修炼健身,而使头脑清醒,心智发达,神明通达,大觉彻悟而又寿高罢了。修此“神仙”之道方法甚多,但其根本方法是“还精补脑”,“虚静修神”。



以上是摘取了古人的养生养心之几点经验,现在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对养生的一些看法:

养生其实没有模式,是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以及体质、偏好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达到身心愉悦即是养生。就我个人而言:吃的下、睡得着、走得动、存善念,乐助人、常学习、爱自然、有爱好。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把生活调到自己喜欢的频道:去旅游、去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博大;去听音乐、去看一切美的东西,去感受音乐及书画抚慰心灵的温柔;去收集自己喜欢的器物,去感受她平和温暖的陪伴;去看书学习,去感受书中那些智者给予的心灵藉慰;等等。

当我们找到内心的爱与自由,以欢喜之心,慢渡日常。当我们生命中每段时光都藏着生活中的美好,那么本身就滋养了我们的身、心、灵了,在我看来,那便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了。

最后,以古人的一段话来结尾: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当时不杂,既往不恋。



SUMMER





 
 


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

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雨醉初醒。

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

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



编辑丨Verta





↓↓↓ 特别鸣谢 以下公益合作方 ↓↓↓ 

露营盒子



退休之后
退而不休 瞻望未来 助人自助 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