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海派之源
教育渊薮
照片:徐家汇源、嘉捷
文字:嘉捷 视频:嘉捷
徐汇光阴百年述
书楼藏尽文化魂
R
T
P
A
在那个炎热的八月,徐家汇书院的大门敞开,迎接了一群寻梦的行者。他们步履轻盈,仿佛穿越了百年的时光长河。书院内,《海派之源·教育渊薮》的新书发布会如同一场祭典,庄严而神圣,仿佛每一页纸上都写满了时代的悲欢离合。这些参与者,并不是匆匆过客,而是肩负使命的行者。他们在这座积淀了百年历史的书院中,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是在探寻一座城市的灵魂。他们的目光穿过书页,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在这片土地上燃烧的智慧火花。
艾菲历奇作为“海派之源·教育渊薮”主题文化行走首发团
书院的静谧与庄重,如同一个巨大的回音壁,默默地将每一个脚步声、每一声叹息,反射回参与者的内心深处。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在这片土地上,百年教育的根脉从未断绝,它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生长、蔓延,化作今日的参天大树。
每一位参与者,手中捧着《海派之源·教育渊薮》,那一本本厚重的书籍,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是普通的行走,而是一次精神的旅程。
作者签名现场
而在这群行者的前方,领队者正是海派文化的守望者——首批特邀海派文化名家讲师团成员周培元。他的身影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大家踏上这条充满历史回响的文化之旅。
周培元(中)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沪上知名的城市建筑文化推广者、上海首批“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
离开徐家汇书院,行者们如同摆脱了尘世的喧嚣,步入了一片属于百年教育的静谧天地。徐家汇书院的高墙在他们身后渐渐隐去,而前方,徐家汇观象台的钟声似乎在召唤着他们,提醒他们那段被尘封的历史。徐家汇观象台,这座见证了百年风雨的古老建筑,如今却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那些被遗忘的往事。参与者们抬头望着那座三层罗马式建筑,红砖与白色的拱窗在阳光下显得分外肃穆。他们仿佛看见了那段岁月:耶稣会士们在这片土地上建起的气象站,记录着上海的天象,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气候的变迁。那32方位的罗盘和回音壁,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站在那回音壁的中心点,听见自己声音的回响,参与者们的心中涌起了一阵莫名的感慨: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件仪器,都是时代的遗物,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从观象台的高处俯瞰,昔日的徐汇公学已成了历史的残片,而那条消失的蒲肇河也早已被现代的车流淹没。行者们继续前行,仿佛在穿越时间的洪流,每一步都带着对历史的追问: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究竟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些挂在信号塔上的风球,曾经是这座城市的象征,而如今,它们只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橱窗中,等待着人们的探访。
最后,他们来到了徐家汇藏书楼。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建筑,静静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中,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守护着昔日的记忆。藏书楼那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让每一个初次踏入的人都不禁驻足凝望:北楼的欧式壁柱、南楼的中式屋顶,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文化在这里的碰撞与融合。
踏入藏书楼的那一刻,行者们便感受到了时间的重量。这里的每一排书架、每一本旧书,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们轻轻触摸着那些沉甸甸的书脊,仿佛在抚摸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楼内陈列的西洋善本、早期中外语言对照辞典、中国经典西译版本,承载了徐家汇藏书楼作为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的独特使命。特别是那些古老的外文文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近代中国在西学东渐浪潮中的求索与挣扎。
在北楼,行者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高耸的书架所吸引,这是藏书楼的核心——一个仿照梵蒂冈图书馆式样布局的西文书库。迎面而来的是一片让人屏息凝神的书籍海洋。这里的书架高耸入云,层层叠叠,如同巨人般守护着无数西方典籍。那些古老的书脊上,写满了时间的印记,仿佛在静静讲述着那些被翻阅过无数次的历史与故事。书架的设计庄严而恢弘,每一个细节都透着来自欧洲古典文化的精致与优雅,让人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梵蒂冈,感受到宗教与学术交融的神圣氛围。
当他们离开徐家汇藏书楼时,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感慨。夕阳透过那古老的窗棂,洒在每一个行者的身上,他们带着这些沉甸甸的记忆,走入了上海的夜色中。而那座仿照梵蒂冈图书馆式样的书库,依旧伫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守护着那一份中西文化交融的遗产,等待着更多人来探寻。
夕阳渐沉,徐家汇的街道在暮色中显得愈发宁静。行者们结束了这次文化行走,却仿佛并未走出那段尘封的历史。他们的脚步已踏遍了百年教育的遗迹,但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记忆,仍然紧紧地依附在他们心中,挥之不去。那些高耸的书架、陈旧的典籍,似乎在每一个转身时,都以一种无声的力量提醒着他们: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怎样的文化交融与碰撞。
然而,这次行走的意义,绝非仅仅在于脚下的路,更在于心中的那份感悟。徐家汇藏书楼,那仿照梵蒂冈图书馆的恢弘设计,那些横亘百年的书籍,似乎向每一个行者发出了无声的呼唤:时代在前进,历史在消逝,但文化的传承却永不停止。行者们带着这份沉思与感悟,缓缓走向了城市的喧嚣之中。
馒头计划
R
T
P
A
[ 馒头剪影 ]
馒头唐老师,副教授、会计师,民盟盟员、新上海人;热爱花艺制作,对历史人文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兴趣
馒头陆老师,艾菲历奇资深文化教练,毕业于复旦化学专业,在职业病研究所工作多年后转型进入ICT行业,见证ICT行业近20年的蓬勃发展。
左三为馒头唐老师
右三为馒头陆老师
[ 志愿者感想 ]
朱珍珍
上海立达学院
有幸参与艾菲历奇的文化行走活动。这不仅是一场融合历史与教育的探索旅程,更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深度旅行。从新书发布会的热烈启幕,到参观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到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历史穿越,再到藏书阁的静谧探索,每一步都踏出了文化的厚重与多彩。
新书发布会现场,我们仿佛置身于文化的潮头,这不仅是对书籍的庆祝,更是对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致敬。随着新书的发布,一股新鲜的文化力量在我们之间流淌,激发了每个人对知识与探索的无限渴望。
在唐老师陆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上海气象博物馆,通过工作人员的生动讲解,我们仿佛能亲眼见证那些历史上惊心动魄的气象事件,感受到自然力量的震撼与伟大,更让我们对自然的力量充满了敬畏与尊重。
而当我们踏入藏书阁的那一刻起,整个氛围变得异常宁静与庄严。这里,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文化的宝藏。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前人的智慧与思想火花,在藏书阁的行走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与魅力,更体会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
这次“海派之源&教育渊薮文化行走活动”让。我们在行走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从艾菲历奇的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在快节奏生活下的松弛感,用心用足迹去感受上海。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与见识,更激发了我们对文化探索的热情与兴趣。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文化行走的精神将继续引领我们前行,在探索与传承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李兴悦
同济大学
本次活动丰富多彩,感受到了馒头陆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们对海派文化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认同感和好奇心,不断地去深挖过去和现在的故事,开启未来可能的美好章节。
我对气象学知之甚少,在游览气象馆的过程中,我首先感觉的是人类对抗大自然的一种坚韧和智慧,很多难以想象的科学成就,都是在质朴的、艰苦的环境中由日积月累的经验和苦苦的思考催生的。第一任馆长手绘的台风路线图、信号塔上悬挂模型提示台风经纬度强度,船舶上悬挂旗帜给岸上的人带来变幻莫测的海洋气候信息,这不仅彰显了一种智慧,也是人类团结的体现。提示我在学习生活中不要畏难,更不要吝啬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要不断积累知识,仔细分析,头脑清晰,尝试找到解决方法。
最后一点就是,每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人融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也许能给彼此更好的启发,老师们的热情、彼此之间的亲切感,让我感觉这个团队的舒适和温暖。
聂文馨
江西理工大学
这次"海派之源•教育渊薮"主题文化行走首发活动,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让我对徐光启和海派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跟随馒头唐老师的脚步,从徐家汇书院出发,它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海派文化的象征。书院的每一本书、每一幅画,都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上海对话,感受那些沉淀在过往时光里的雍容。
第二站是气象博物馆。这里展示了上海乃至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历程,让我意识到,海派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艺术,更涵盖了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精神。
继天主教圣依纳爵主教座堂之后最后一站是徐家汇藏书楼。这里原先是教会的藏书阁,收藏了大量的珍贵书籍和外文原版文献,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这次文化行走活动,我对徐光启先生的生平和贡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徐光启不仅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更是海派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学识、思想和精神,对海派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跨越时空,连接过去和未来,连接不同的文化和民族。
顾陶妮
杭州医学院
有幸参加艾菲历奇的本次活动,在领队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徐家汇书院、天主教堂和藏书楼。这一趟海派建筑之旅,宛如翻开了一部生动的上海历史画卷,让我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与经济的迅猛发展。
踏入徐家汇书院,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阅读空间,错落有致的书架,无不透露着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传承。书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既展现了时代的创新精神,又保留了上海独有的韵味。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看到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汲取知识、挥洒笔墨的身影。
天主教堂的彩绘玻璃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着宗教艺术的魅力。这座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上海在多元文化融合方面的生动体现。它见证了上海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外界的交流与碰撞,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在包容与开放中不断前行的步伐。
藏书楼则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珍藏着无数珍贵的典籍。其古朴典雅的建筑外观,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内部丰富的藏书更是见证了上海在文化领域的深厚积淀。每一本泛黄的书籍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我对上海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深刻地感受到上海的历史变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积累、沉淀和发展。这些海派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记忆,更昭示着未来的方向。它们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END
编辑 | 嘉捷
↓↓↓ 特别鸣谢 以下公益合作方 ↓↓↓
宁泉资产
露营盒子
梵溪花园
新苗村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