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插画:滋滋滋
上海,这座东方的明珠,不仅以其繁华的都市景象和独特的海派文化闻名于世,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摇篮。在这片文化沃土上,鲁迅,这位文学巨匠的身影无处不在,他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鲁迅的文化遗产,如同黄浦江的水,流淌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和思想探索者。
在众多与鲁迅有关的文化地标中,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为上海的文化景观增添了一抹亮色。
时光的低语
内山书店的成立,标志着一段文化交流的开始。这家由日本人内山完造和他的妻子在上海创立的书店,不仅销售书籍,更是文化交流的场所。自1927年鲁迅定居上海后,内山书店便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鲁迅不仅购买了大量的书籍,更是在这里与众多文化人士交流思想,甚至在政治风波中寻求庇护。内山书店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上海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鲁迅个人生活和创作的重要时期。
内山书店原貌
内山书店在上海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鲁迅等文化人士的精神家园,更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书店的存在,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为上海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鲁迅与内山完造的友谊,是一段跨越国籍和文化的深厚情谊。两人的相识,源于对书籍和文化的共同热爱,而他们的交往,则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内山书店成为了他们友谊的见证,也是鲁迅在上海的“第二个家”。在这里,鲁迅不仅能够找到精神上的慰藉,更能够在政治动荡的年代里,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内山书店作为鲁迅社交和避难所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书店不仅是鲁迅个人的精神避难所,更是许多文化人士交流思想、探讨文学的场所。内山完造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为鲁迅等文化人士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在这里畅所欲言,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鲁迅与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中)、内山完造(右)
这段历史,不仅是鲁迅个人历史的一个片段,更是上海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的建立,不仅是对这段历史的纪念,也是对鲁迅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空间的诗篇
内山书店,作为鲁迅先生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见证了无数文化交流的老建筑逐渐显现出岁月的痕迹。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同时赋予它新的生命,虹口区政府联合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长远文化集团以及工商银行上海虹口支行,启动了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的改造项目。改造的初衷在于尊重历史,恢复内山书店的原貌,同时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交流、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文化空间。目标是让这座老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鲁迅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原内山书店内景
在修缮过程中,团队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现代功能的融入,如何处理原有结构与新加元素的和谐共存等。解决方案涉及了广泛的历史研究、建筑评估和设计创新。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团队成功地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同时融入了现代设施,确保了书局在功能上的现代化和舒适性。
改造项目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还原内山书店的历史风貌。设计师们深入研究了大量历史资料,包括老照片、文献记录等,以确保外立面、内部结构和装饰元素的准确性。一层墙面采用斩假石,二三层则是卵石墙面,大门上方的铁栅栏窗格和可伸缩的遮阳棚都依照老照片进行了复原。室内的松洋地板和吊灯也根据历史特征进行了精心设计。
书局的空间布局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设计特色。一楼作为主要的迎宾和展示空间,设有“引玉集”和“南腔北调集”两个区域,前者以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中日文化交流的图书,后者则融合了咖啡与花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休闲交流的场所。二楼被划分为“而已集”和“集外集”,提供社会科学、哲学、美术、艺术、文学、影视等精选书籍,同时设有特设的阅读区域,如“丁玲留座”,以纪念那些曾在内山书店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三楼则作为收藏室和展示区,陈列着价值贵重的精品图书,同时也是举办主题临展和漫谈会的理想场所。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不仅是一个书店,更是一个文化内容的展示平台。书局内陈列了大量鲁迅的相关作品,包括他的书籍、手稿、书信等,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感受到鲁迅的文学世界。此外,书局还特别展示了与鲁迅有关的版画和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体验。
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和文化爱好者,书局巧妙地融合了现代文化元素。一楼的“石藤”咖啡与“山内山外”花店提供了一个结合了书香和咖啡香的休闲空间,让读者在品味咖啡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此外,书局还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主题讲座、艺术展览、阅读沙龙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和分享经验的平台。
通过这些精心策划的文化内容和活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成功地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融为一体,成为了上海文化地图上的一个新亮点。
文化的星光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不仅是上海的一个文化地标,更是鲁迅精神的传承者和上海文化的象征。书局的存在,让鲁迅的思想和作品得以在现代读者心中继续生根发芽。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和活动,书局让鲁迅的批判精神、文学成就以及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得以展现,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研究鲁迅的场所。
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促进者,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局不仅是鲁迅与内山完造友谊的见证,也是两国文化交流历史的缩影。通过引进和推荐日本出版物中关于中国文化、上海题材的优秀原版书籍,书局为促进两国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提供了平台,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走进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文学气息和思想碰撞的年代。书局的环境和氛围都被精心设计,以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复古的装饰、柔和的灯光、以及书架上精心挑选的书籍,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和庄重。参观者可以在这里静静地阅读,或是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思想。
书局位于“鲁迅小道”的核心区域,这条小道串联起了鲁迅在上海的多个重要场所,成为了探索鲁迅足迹和上海文化的绝佳路线。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作为这条小道上的重要一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鲁迅和上海文化的窗口,也成为了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丰富了社区的文化氛围。
展望未来,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有望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文化新地标。随着书局知名度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预计将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交流。书局可能会推出更多的文化项目和活动,如作家讲座、文学研讨会、艺术展览等,以进一步丰富其文化内容和提升公众参与度。
此外,书局也有望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举办更多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如国际文学节、文化沙龙等,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书局也可能会探索线上展览、虚拟导览等新型文化服务,以满足更广泛观众的需求。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它将继续作为鲁迅精神的传承者和文化交流的促进者,为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本期“真人书店”
我们追溯了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的历史印记与文化传承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一位博学多识的作家。
我们将会一起感受作者笔下的时代气息,探讨他如何将个人经历与广阔的社会背景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敬请期待!
文字丨嘉捷
编辑丨嘉捷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特别鸣谢 以下公益合作方 ↓↓↓
睿郡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