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艾菲历奇文化行走之52
秋风雨中听古语
圣贤之道伴人行
照片:金伟、周建平
文字:嘉捷
视频:陈莹、胡炳阳、李文博、张照基
十月的上海,秋风飒飒,雨丝绵绵,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风雨中悄然展开。行走者们将与一位千年之外的智者——孔子,展开一场无声的对谈。秋风,像是这位古圣在耳畔低语,而雨声,则似乎是在讲述岁月带来的沧桑。
一馆之内:文物沉默,历史长存
步入博物馆的展厅,风雨声渐远,四周寂静得如同时间在此静止。此次展览,精心挑选了孔子博物馆的107件文物,静静地展陈在展柜中,似乎带着几分倨傲,也仿佛带着几千年的厚重。展示分为“夫子时代”“寻迹千年”“圣人智慧”三部分,每一件器物都像是在用古老的语言诉说孔子的生平、家族的传承,乃至儒家文化的沉淀。
博物馆内的氛围厚重而静默。古老的文字和器物陈列其中,仿佛带着时光的沉淀,任凭后人去观望、去揣摩。那些承载了千年智慧的文化符号,不发一语,却透出一种深邃的力量,像是在考问每一位走近它们的观者:究竟我们所追寻的“仁义”,是否仍然在心中存留?人们在这些历史遗迹面前沉思片刻,似乎与千年前的圣贤对话,又似乎只是面对着自己的倒影——一个在时代的浪潮中起伏的心灵。
走近一副古朴的画像,长袍缓带、须眉如雪的孔子端坐其中,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位参观者。凝视之下,是否有些讽刺?这一位终其一生奔走在路上的圣人,满怀仁爱而生,却于乱世之中屡遭不公。而在后世,他被奉为圣人,世人如盲目朝圣,或许并未真正读懂他留下的那几卷《论语》。展柜内的一页竹简上,刻着孔子的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短而直击人心的教诲,却被多少人淡忘了。参观者们在竹简前驻足,有人若有所思,也有人似乎在嘲笑,这世道有时离“己所不欲”二字何止千里。
一园之行:风雨入怀,手牵手走
在风雨中走出博物馆,人们沿着石径走进闵行文化公园的台地园。与展览的庄重相较,台地园显得平淡,甚至萧瑟,落叶与湿滑的草坪交织,仿佛为秋意又增添了几分肃穆。风卷起雨丝,洒落在一张张布满岁月痕迹的面庞上,他们微微低头,像是默默接受了这大自然的礼赞。穿行在荷影摇曳的台地园中,不禁令人想起孔子《礼记》中的一段话:“礼之用,和为贵。”这风雨中步伐轻缓的行走,竟也似一种古意的礼仪,在天地之间体味自然与人心的“和”。
在风雨中,一双双温暖的手缓缓握在了一起,形成一条纽带。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孤单的身影,而是相连的彼此。或许他们都在某个角落中体会到,孔子在千年前说过的“仁者爱人”,并不高高在上,而是此时风雨中的相互扶持与依靠。那风雨之中不再是一张张冷漠的脸,而是一颗颗彼此温暖的心,似乎在寒冷的风中生出一种温情的火焰。
风雨声中,孔子远去
活动在风雨中结束,秋日的天气如人心般阴晴不定,仿佛也在沉思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即使一馆一园的行程不长,但这短暂的步伐中所得到的宁静和思索,早已超越了双足的丈量。孔子的智慧或许仍然深奥难懂,千年的时光也并未将他的教诲完全传达,但这场秋日的行走似乎打开了某种共鸣。风雨依旧,古人的智慧沉入了每一个行者的心底,成为他们生命中又一段默然的力量。
就在这一刻,孔子的教诲已不是书本中的字句,而是人们手牵手共行的温暖,是雨中遥望的深思。他在千年之外的微笑中退去,而那份从容的气韵,却悄然扎根在这秋日的风雨中,生生不息。
↓↓↓ 特别鸣谢 以下公益合作方 ↓↓↓
宁泉资产
露营盒子
梵溪花园
新苗村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