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针灸治疗慢性颈痛的持久效果: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健康   2024-10-03 06:01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
目的慢性颈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特点是频繁复发,需要探索能够提供持久缓解的治疗方式。本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旨在评估针灸治疗慢性颈痛的持久效果。
方法我们在六个数据库中进行了文献搜索,截至2024年3月,包括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涵盖英文和中文出版物。评估的主要焦点包括疼痛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至少在针灸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估。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2.0进行风险偏倚评估,并在适用的情况下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了十八项随机对照试验。作为辅助疗法的针灸可以在治疗后三个月(标准化平均差:-0.79;95% CI:-1.13至-0.46;P<0.01)和六个月(平均差:-18.13;95% CI:-30.18至-6.07;P<0.01)提供持久的疼痛缓解。与假针灸相比,针灸在疼痛缓解方面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平均差:-0.12;95% CI:-0.06至0.36;P=0.63)。然而,它在治疗后3个月显著改善了功能结果,这一点从Northwick Park颈痛问卷分数可以看出(平均差:-6.06;95% CI:-8.20至-3.92;P<0.01)。虽然有九项研究报告了8.5%至13.8%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但这些都是轻微且短暂的不良事件。
结论作为辅助疗法的针灸可能为患有慢性颈痛的患者提供至少3个月的治疗后疼痛缓解,尽管它在与假针灸的比较中并无优势,但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显示出超过3个月的持续效能,并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持久效果  针灸  慢性颈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该文章于2024年8月发表于Current Pain and Headache Reports上,中西合璧栏目特将此文编译以飨读者。
前言
颈痛,定义为从上颈线到肩胛骨水平的疼痛,可能表现为影响头部、躯干和上肢的放射性不适。这种状况是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据估计有67%的人一生中某个时期会经历颈痛。其中约20%的病例会发展为慢性颈痛(CNP),即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久坐的职业者特别容易患有CNP,原因是长时间的静态姿势、缺乏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各种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因素。CNP还常常由创伤事件引发。值得注意的是,CNP给公共卫生和经济带来了重大负担,约有25%到60%的患者在最初发作后一年或更长时间仍感到疼痛,这一比例在体力劳动者中升至60-80%。
临床指南通常推荐使用口服药物和各种干预策略来管理CNP。尽管强调物理治疗,但坚持规定的练习往往具有挑战性,导致效果不佳。虽然物理治疗可能提供临时的疼痛缓解,但CNP的复发性质需要频繁的诊所访问以持续管理,突出了当前干预策略在提供长期缓解方面的局限性。常规的首选治疗通常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然而,它们的使用因重大安全问题而受到质疑,每年因与NSAID使用相关的胃肠道并发症导致超过100,000名患者住院,以及在美国每年约有16,500名患者死于这些药物的不良效应。鉴于这些问题以及药物和物理干预持续效果的证据不足,迫切需要探索更有效、更安全且持续效果更好的CNP治疗策略。
许多患者对传统治疗不满,寻求补充和替代医学(CAM)。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治疗方法,通过针刺实现治疗,其使用历史在东亚超过3000年。它以最小的副作用和持久的效果为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有超过1401万美国人接受过针灸治疗。针灸在治疗各种疾病中显示出持久效果,表明其持续的治疗效果可能有助于缓解CNP。当前的评论要么忽视了针灸治疗CNP的长期效果,要么只关注其在疼痛缓解上的持续益处,未能全面评估其治疗后对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的效果。鉴于CNP倾向于复发和持续,展示更明显持续效果的治疗值得患者推荐。这项Meta分析旨在系统评估针灸对CNP的持续效果,重点关注疼痛、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评估的结果
方法

本系统评价遵循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ISMA)指南,并在国际前瞻性系统评价注册(PROSPERO)上注册,注册号为CRD42023403434。

搜索策略

我们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进行了系统文献搜索,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2日,搜索语言包括英语和中文。搜索词包括慢性颈痛(如颈痛、颈部疼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部疼痛和颈部疾患)、针灸(如干针和电针)和随机化(如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试验)。为不同数据库制定了搜索策略。我们还手动筛选了现有评价的参考文献以获取更多相关研究。

纳入标准

参与者:纳入本研究的参与者为患有超过3个月的、由机械性颈部疾病、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伴有放射痛的颈椎疾病和肌肉痛等引起的颈痛的成年人。

干预:干预组接受不同类型的针灸治疗,包括电针、温针、腹针、耳针和干针等。纳入了将针灸与其他干预措施结合使用与仅使用同类型干预措施的比较研究。

对照:对照组接受假针灸、无治疗或活性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运动、按摩、经皮电刺激等)。

结果:本研究通过分析治疗后3个月以上的随访期间的疼痛强度、颈部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评估针灸治疗CNP的持久效果。疼痛强度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麦吉尔疼痛问卷(MPQ)和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估。颈部功能障碍使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和Northwick Park颈痛问卷(NPQ)评估。生活质量使用36项简表健康调查(SF-36)评估

研究设计:只有随访期至少为治疗后3个月的针灸治疗CN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被纳入。

排除标准排除了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对象。因为可能具有不同的自然历程,排除了颈椎损伤。从研究中省略了有颈椎头痛/眩晕但没有颈痛的患者。此外,排除了关于穴位注射、针刀疗法、蜂毒针灸和比较不同针灸方法与中草药的研究。研究选择和数据提取 两名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JF和HS)独立进行研究分析,首先筛选去重后的标题和摘要,然后根据预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全文审查。通过共识解决分歧。由两位作者使用预设计的表格进行数据提取,由一位资深研究人员监督。提取的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干预和对照措施、样本大小、疾病持续时间、随访期、结果测量和不良事件。

风险偏倚评估

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2.0工具,这是Cochrane合作组织为RCTs修订的框架,两名独立的调查者评估了纳入分析的研究中存在的偏倚。该工具涵盖五个关键领域:随机化过程、偏离预期干预、缺失结果数据、结果测量和报告结果的选择。评估被归类为“低”、“高”或“有些顾虑”。通过讨论解决分歧,如有必要,第三位调查员(ZL)介入以达成共识。

数据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 5.4(Cochrane合作组织,牛津,英国)进行统计分析。连续结果计算均值差(MD)和95%置信区间(CI)。根据Wan等人描述的方法,连续数据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被转换为均值和标准差。使用Cochrane Q P值和I2统计量检查所有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当p值<0.05或I2>50%时,表明有显著异质性,结果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否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Egger's test评估出版偏倚(仅适用于包含十个或更多研究的结果)。

结果

初步搜索在六个数据库中共识别出7639项研究。在排除了1553项重复研究后,有122项研究基于标题和摘要进行了筛选。最终,18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研究选择过程如图1所示。

Figure1. PRISM流程图。


纳入研究的特征

纳入了18项研究。样本大小、干预措施、对照组、随访时长和结果总结于表1中。干预措施包括手针、干针、温针艾灸和压针。七项研究将针灸与手法、运动或其他治疗相结合。对照组(CG)可以分为三类:假针灸(在非穴位或无关穴位进行最小针刺或使用钝针而不实际穿透皮肤)、无治疗和活性治疗(如TENS、牵引治疗、自我锻炼和按摩)。疼痛使用NRS、VAS和MPQ评估;颈部功能障碍使用NDI、NPQ和NPDS评估;生活质量使用SF-36评估。


Table1. 所纳入研究的主要内容。

风险偏倚评估在我们对18项研究的meta分析中,严格的随机化导致该领域风险较低。然而,15项研究缺乏干预偏差的详细描述和足够的盲法,构成潜在的偏倚风险。关于缺失结果数据,11项研究详细报告了参与者退出和最终分析纳入情况,证实偏倚风险较低,而七项研究未能提供研究流程图,因此掩盖了确切的失访患者数量,导致高偏倚风险。六项研究由于缺乏协议注册,显示不清楚的选择性报告偏倚,而其余12项在此领域的偏倚风险较低。整体及单个试验的偏倚风险均在图2和图3中呈现。

Figure 2. 风险偏倚图。

Figure 3. 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


针灸与假针灸的比较

疼痛强度

两项研究评估了针灸与假针灸在治疗CNP方面的长期效果,通过评估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VAS分数。梁等报告称3个月时无统计学显著差异(MD: -0.12; 95% CI -0.06到0.36; p=0.63)。同样,Gattie等观察到6个月时无统计学显著差异(MD: 0.01; 95% CI -1.16到1.18; p=0.99),这一趋势在12个月时持续(MD: -0.42; 95% CI -1.55到0.71; p=0.47)。

功能障碍

三项研究比较了针灸与假针灸在功能改善方面的效果,使用NDI和NPQ评估。治疗后6个月,Gattie等观察到NDI分数无统计学显著差异(MD: 2.40; 95% CI -5.46到10.26; p=0.55)。12个月时,NDI分数差异仍不显著(MD: -0.11; 95% CI -7.69到7.47; p=0.98)。然而,治疗后3个月观察到NPQ的显著功能益处。Liang等和Xu等的综合数据显示了显著改善(MD: -6.06; 95% CI -8.20到-3.92; p<0.01; I2=45%)(图4)。然而,这种改善并未达到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标准,定义为基线分数的25%减少。

Figure 4.森林图用于展示针灸与假针灸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相比,慢性颈痛(CNP)患者颈部疼痛量表(NPQ)得分变化的平均差异。 

生活质量

Liang等的研究发现,治疗后3个月的观察结果显示,针灸在精神组成摘要(MCS)分数方面未显示出与假针灸相比的统计学显著改善(MD: 5.36; 95% CI: -1.53到12.25; p=0.13)和身体组成摘要(PCS)分数(MD: 1.02; 95% CI: -6.20到8.24; p=0.78)。

针灸与无治疗对照的比较Witt等的研究探讨了针灸与无治疗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使用SF-36进行比较。治疗后3个月,针灸在MCS方面提供了统计学显著改善(MD: 3.20; 95% CI 1.30到5.10; p=0.001),满足MCID阈值2.5。然而,这种改善在6个月后减弱(MD: 0.90; 95% CI 0.36到1.44; p=0.001)。PCS分数在治疗后3个月初次显著改善(MD: 4.60; 95% CI 1.86到7.34; p=0.001),超过MCID的2.6,但在6个月后效果减弱(MD: 0.60; 95% CI 0.24到0.96; p=0.001)。Witt等的研究未报告疼痛强度或功能。

针灸与活动对照的比较

疼痛强度

五项研究比较了针灸与活动对照在管理疼痛强度方面的效果,使用VAS或NR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De等、Irnich等和Valiente等比较了治疗后三个月的针灸与活动治疗在VAS或NRS分数上的差异(MD: -0.17; 95% CI -0.46至12; p=0.24; I2=44%)(图5),而Franca等和Ilbuldu等则在六个月时进行了类似比较(MD: -1.27; 95% CI -17.41至14.87; p=0.88; I2=55%)(图6)。在这两个时间点上,均未观察到统计学显著差异。

Figure 5.森林图,用于比较针灸与活动对照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相对于基线,慢性颈痛(CNP)患者疼痛评分变化的标准化平均差异。

Figure 6. 森林图用于比较针灸与活动对照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相对于基线,慢性颈痛(CNP)患者疼痛评分变化的平均差异。


功能障碍

六项研究使用NDI和NPQ评估了针灸与活动对照在测量残疾和功能改善方面的长期效果。治疗后3个月,NDI显示无显著差异(MD: -0.29; 95% CI -2.37至1.80; p=0.79; I2=23%)(图7),但在6个月时观察到显著差异(MD: -9.00; 95% CI -14.06至-3.94; p=0.0005),满足MCID的3点标准。NPQ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显示显著改善(MD: -6.67; 95% CI -9.42至-3.92; p<0.01; I2=24%)(图8),并在6个月(MD: -6.33; 95% CI -9.22至-3.44; p<0.0001)和12个月(MD: -4.75; 95% CI -7.86至-1.64; p=0.003)持续。

Figure 7. 森林图用于展示针灸与活动对照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相比,慢性颈痛(CNP)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得分变化的平均差异。

Figure 8.森林图用于展示针灸与活动对照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相比,慢性颈痛(CNP)患者颈部疼痛量表(NPQ)得分变化的平均差异。


针灸与活动对照相结合对比单独活动对照

疼痛强度

六项研究严格评估了结合针灸与活动对照干预与单独活动对照在治疗CNP方面的长期效果。这些研究使用了包括VAS在内的各种疼痛评估工具,在五项研究中测量疼痛强度,一项研究使用NRS,另一项使用MPQ进行全面评估疼痛。治疗后三个月,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的VAS(0-10)和NRS分数(0-100)显示标准化平均差异(SMD)支持针灸结合活动对照优于单独活动对照(SMD: -0.79; 95% CI -1.13至-0.46; p<0.01; I2=13%)(图9)。在治疗后六个月,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的VAS分数(0-100)表明针灸与活动对照维持了对比单独活动对照的益处(MD: -18.13; 95% CI -30.18至-6.07; p<0.01),尽管异质性较大(I2=92%)(图10)。MPQ报告的平均差异(MD: -1.03; 95% CI -2.38至0.32; p=0.13),虽达到MPQ的MCID 1点标准,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Figure 9. 森林图用于比较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针灸与活动对照组和单独活动对照组之间,在慢性颈痛(CNP)疼痛评分变化的标准化平均差异,相对于基线。

Figure 10. 森林图用于比较干预后6个月随访时,针灸配合活动对照组与单独活动对照组之间,在慢性颈痛(CNP)疼痛评分变化的平均差异,相对于基线。

功能障碍

五项研究比较了针灸结合活动治疗与单独活动治疗的效果。两项研究在治疗后3个月报告结果(MD: -3.83; 95% CI -9.22至1.57; p=0.16; I2=74%)(图11),四项研究在6个月提供数据(MD: -9.00; 95% CI -19.22至1.22; p=0.08; I2=98%)(图12),均无统计学显著性。

Figure 11. 森林图用于展示针灸配合活动对照组与单独活动对照组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相比,慢性颈痛(CNP)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得分变化的平均差异。

Figure 12. “森林图,用于展示针灸配合活动对照组与单独活动对照组在干预后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相比,慢性颈痛(CNP)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得分变化的平均差异。


安全性评估

在18项纳入研究中,有八项未报告不良事件,而10项报告了轻微不良事件,未报告严重病例。在针灸组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8.5%,与假针灸组的3%,活动治疗组的6.4%和针灸结合活动治疗组的13.8%相比。大多数研究报告的与针灸相关的轻微不良效应包括针灸后的轻微局部出血或血肿和针刺痛,发生概率为23.7%。Salter等和Stieven等指出,有13.2%的瞬间眩晕机会,5.9%的疲劳和20.6%的症状恶化与针灸有关。Liang等报告称,在治疗过程中有三名患者在针灸组晕厥,症状在平躺并喝热水后完全缓解。

讨论

本综述的目的是评估针灸对慢性颈痛(CNP)的持久效果。由于CNP的持续性和复发倾向,需要较长的随访期来充分评估针灸的持久效果。我们分析中的大多数研究选择了针灸治疗后一个月(55%)、三个月(78%)、六个月(39%)和12个月(11%)的随访时间点。在评估持续效果时,大多数研究倾向于选择超过三个月的随访期。因此,我们的Meta分析主要关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结果。

与假针灸相比,针灸在缓解疼痛或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没有显示出持续效果。这一发现提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首先,针灸可能无法持久地减轻CNP的严重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其次,假针灸干预可能表现出治疗效益,可能是由于患者期望和信念影响的安慰剂效应,影响治疗结果。然而,在功能改善方面,针灸表现出了对假针灸的一定优势,特别是在三个月随访的NPQ评分上。这可能表明针灸在持续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超过了心理因素的影响。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容易受到情绪状态、环境因素和个人期望的影响。相比之下,功能状态评估(如NPQ量表)可能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身体能力和执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因此,这些领域的变化可能不完全一致。在针灸与活动对照组之间的随访比较中,针灸在疼痛强度方面与活动对照无显著统计或临床差异。这表明其在持续控制CNP方面的有效性可能与常规药物或非针灸物理治疗相当。然而,关于功能障碍,针灸在六个月标记处显示出显著改善(NDI评分),达到MCID。此外,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到NPQ评分的统计学显著改善,表明针灸在增强功能状态和减少残疾方面可能优于活动对照。在将针灸与活动对照相结合与单独活动对照比较的研究中,针灸与活动对照的结合在缓解疼痛方面更有效,表明针灸作为辅助治疗可能显著增强常规治疗的疗效。在将针灸与活动对照比较的研究中观察到显著的异质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中使用的活动对照类型和强度的变化。只有一项研究将针灸与无治疗组进行了比较,表明针灸可能持续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

尽管针灸有效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广泛认为针灸刺激能触发身体内在的疼痛控制机制,从而产生镇痛效果。特别是,神经可塑性为针灸的长期镇痛效果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例如,在大鼠模型中,低频(2 Hz)电针已被证实可以诱导C纤维的长期抑制(LTD),导致持久的疼痛缓解。

我们的发现与Yuan等进行的综述报告一致,该综述包括了17项研究,共1434名参与者。这些研究的综合证据被评为高质量。作者综合了多个随访时间点的结果,揭示了针灸对功能障碍的积极效果持续超过三个月。此外,与假针灸相比,在随访阶段,疼痛减轻没有显著差异。我们的调查将随访期延长到他们的范围之外,评估了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持久效果,并评估了针灸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针灸改善功能状态并具有持续效果,作为辅助治疗,针灸提供了CNP的管理。这项调查的另一个显著方面在于针灸表现出的出色安全性,强调了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大多数包括的证据质量主要为中等至低。这一局限由几个因素造成:文献范围相对有限,只有少数结果指标在单一来源中报告;不同研究中CNP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差异可能影响了结果;并且在研究中未完全评估针灸的不良效果。此外,我们的分析文章未报告患者在随访期间是否接受了其他治疗,这需要谨慎解释我们的结果,因为任何额外的治疗都可能影响治疗后观察到的结果。我们认为,未来关于针灸的研究应强调其持久效果,随访时间应超过三个月,同时确保高质量的设计和足够的样本量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结论 
作为一种辅助疗法,针灸可能为患有慢性颈痛(CNP)的患者提供至少三个月的治疗后疼痛缓解,尽管其有效性并不优于假针灸。针灸在改善功能障碍方面的益处可以延续超过三个月。尽管需要进一步研究,要求增加样本量、标准化程序和精细的设计,但现有研究证据表明针灸具有持久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表明它可能是管理CNP的一个补充方法。


·

中西合璧述评:

慢性颈痛(CNP)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率较高的疼痛疾病,尤其在缺乏体育锻炼者与坐姿不良者中更为常见。如何以更小的创伤、更高的效率治疗该病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刺用于治疗颈部疼痛历史悠久,其镇痛效果也得到了肯定。然而,对于针刺治疗颈痛的长期效果仍值得进一步探究。本临床研究以慢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和系统综述的方法,从疼痛评估、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系统观察了针刺、假针刺、对照对慢性颈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论据较为充分,统计方法合理。然而,该研究在纳入标准,患者诊断、治疗及分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通过大样本量、规范统一纳入标准及优化患者基本数据分析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将为针刺在临床慢性颈痛中的应用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译稿:崔鹏
述评:许华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古麻今醉网
古麻今醉网是舒医汇旗下麻醉学科的专属学术平台。云集国内外知名麻醉学专家,及时将麻醉学科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呈现我们麻醉医生的美------“志存高远,佑护生命”。
 最新文章